劉芳 黃海波 鄧彭勇
(1.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2.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2019 年1 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 條”)。“職教20 條”要求,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改革的利器和手段,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讓其能夠成為促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評價模式改革以及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舉措。建筑信息模型(BIM)作為首批試點“1+X”證書,是建筑專業1+X 證書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得到廣大院校的普遍重視,具有扎實的實施基礎,同時也越來越受到建筑企業的關注,成為選人用人的重要參考依據。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建筑施工技術》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必修課,應嚴格對照《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以下簡稱“技能標準”),積極實施課程與“1+X”證書制度相融合的課程改革。
近幾年,在課程改革大潮推動下,以及學校對教學改革的重視,《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實施基于“工學結合”的課程改革,體現了理論與實踐教學一體化的“工學結合”課程特色。但隨著“職教20 條”出臺,要求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探索實施基于“1+X”證書制度的課程改革。根據“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技能等級考試申報條件的要求,高職院校在校學生可申報初中級考試。《建筑施工技術》作為工程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其授課內容尚未體現“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等級標準。將課程與“1+X”證書制度相融合的課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本課程采用多媒體結合板書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圖片、現場操作視頻及動畫,以及在實訓室執行各種典型工作任務操作實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但“職教20 條”提出實施“1+X”證書制度,促進課證融合,現有教學手段難以滿足BIM 職業技能等級標準中的相關技能要求。
傳統的考核方式主要通過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來綜合評定,其中平時成績由考勤、課堂表現、作業組成,考核方式未能體現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建筑施工技術方面相關知識與技能的要求。
工程管理專業積極響應“職教20 條”中實施“1+X”證書制度的重要改革部署,以課程與“1+X”證書制度相融合的思路,將BIM 職業等級證書要求融入專業課程《建筑施工技術》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中,探索通過在校理論學習和實踐后考取BIM 職業等級證書的課程改革途徑,提升學生運用BIM 工具解決實際工程中施工技術方面問題的能力。
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基本要求,結合“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等級標準,確定《建筑施工技術》課證融通教學內容,具體見表1。

表1 《建筑施工技術》課證融通教學內容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較低,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也處于較低水平,在實際學習中他們對建筑專業的抽象概念的理解尤為困難。根據《建筑施工技術》課證融合教學內容,傳統教學手段難以直觀展示的教學內容采用案例教學法,BIM 技術的應用為傳統教學手段注入新的活力。選取典型的實際工程項目,應用BIM 建模技術引導施工工藝的講解,直觀地展示工程中建筑各分項工程的BIM 模型,實現工程項目可視化仿真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
2.虛擬教學助力學生,深入理解重點難點
教師課前準備學習案例,課堂上介紹施工工藝,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任務單,應用BIM 技術建立立體模型。實現這一目標,學生需要把各章節的知識進行梳理和整合,有利于幫助學生全面掌握各知識點,培養學生能力。學生通過建模過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學會主動思考,向教師評教,教師講解,在不知不覺中將重點難點問題破解。通過“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等級標準的結合,加大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更好地對各個傳統施工工藝進行學習,可以很好地彌補實踐環節不足的問題。
3.突出課程實踐,強化課程互通
按照技能標準要求,在課程體系中開設對標“X”的課程和相關訓練是課證融通的重要手段,而課程實訓又是技能應用和檢驗技能目標達成度的重要平臺,所以課程體系必須突出課程實訓的地位。建筑施工技術的實訓應當從圖紙出發,圍繞技能標準中的技能點挖掘工作任務,創新實訓形式,提升實訓成效。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分項工程為例,依托成套圖紙、實物模型、BIM 仿真軟件等課程資源,讓學生完成結構施工圖識讀與繪制相關任務,最后以答辯的形式檢驗實訓成果,學生的答辯情況可以真實反映其在識圖、施工工藝方面的技能水平。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適當開展分層分組教學,在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同時,致力于服務學生技能認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考證需求。
4.完善考評體系,銜接證書考評
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課程教學任務的完成質量以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達成度。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課程改革需要從考評體系改革入手,由傳統的終結性考核逐步向過程性考核轉變,銜接職業技能等級要求,加大實訓實踐成績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權重。采用突出實踐實訓的過程性考評體系,總評成績包括過程考核(占80%)和期末考核(占20%)。過程考核的內容包括課前任務、課堂考勤與表現、課后作業、練習測試、BIM 模型作品與作業成績、實訓成績等。期末考核中的模型創建與優化部分參考“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職業等級考試中級建設工程管理類方向的考題類型,引導學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重視BIM 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要求,堅持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課程教學標準求并舉并重的原則,促進職業技能標準和教學標準的深化融合。
1+X 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基本制度的一次“迭代升級”,必將推動職業教育的課程改革。以課程與1+X 證書制度相融合理念對《建筑施工技術》進行課程改革。在課程改革目標方面,將BIM 職業等級證書要求融入專業課程《建筑施工技術》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中,堅持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與課程教學標準并舉并重的原則,促進職業技能標準和教學標準的深化融合。在課程改革內容方面,授課內容改革主要體現在課證融通的改革,按現有課程內容與要求和職業技能標準所需知識與技能進行涵蓋。在課程教學策略中,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協調的方式,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考核方式從傳統試卷考核逐步轉化為模型考核,考核方式更注重過程考核,并逐漸增加考核項目,保證考核內容的全面性。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建筑施工技術》課程應定期完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課程考核方式,促進職業技能標準和教學標準的深化融合,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發現、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社會競爭力,適應新時代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