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青島市華測檢測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101)
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的總體建設思路與目標就是嚴格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對于威脅食品消費者飲食健康與安全的不合格食品進行準確的測試判斷,督促食品生產商以及食品銷售企業全面維護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法定權益。食品質量管理體系涵蓋多個不同層面的食品監管機制實施要點,因此決定了食品質量監管舉措應當被完整納入管理制度體系,通過構建管理體系來增強食品質量監管控制力度。
食品添加劑分為天然添加劑和人工添加劑兩種,當前在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中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達2000 多種。食品添加劑本質上屬于一種化學合成物質,添加到食品中不僅能夠很好地延長食品的保質期,還能夠有效提高食品的色澤、口感和香味,特別是對于某些鮮活易腐的食品,食品添加劑能夠盡最大可能延長食品的儲存時間。除此之外,食品添加劑還包括了一些營養加強劑,如消泡劑、酸度調節劑、增稠劑、膨松劑等,這些食品添加劑都在當前的我國食品領域被廣泛使用。
食品添加劑在食品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①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使用可以有效改善食物的口感、增香增色,在保證食物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食物的市場歡迎度。②在食品加工的過程中,有些食品遇到高溫容易發生褪色變質等現象,導致原有的顏色和氣味喪失,甚至產生變質現象。因此,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可適當使用食用香精、著色劑等食品添加劑,從而提高食品加工之后的視覺和味覺感官,改良食物的品質,提升食物的口感。③食品添加劑的合理使用,有利于食物的保鮮,提高食品營養價值,如防腐劑和抗氧化劑能夠有效減少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流失,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水平。由此可見,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不僅僅不會傷害人體的健康,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并且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對于食品生產是非常必要的。
當前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存在2 個方面的問題。①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相關法規政策、標準制度不夠完善,缺乏一定的獨立性、針對性和具體性。②食品質量安全管理規制內容不夠完善。具體表現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的規劃不完善,致使我國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常常處于被動狀態,導致監管部門無法行使自身職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法規政策、標準制度中要求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信息內容公開的規定較少,進而造成當前食品質量安全的信息未做到公開透明;實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組織機構缺乏相對的獨立性,需要多部門協同工作,進而會出現責任主體不明確、銜接性差等現象。
當前我國政府在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上,主要實行多部門切塊分段共管的監管模式。但由于多部門在實施食品質量安全管理時,職能交叉、多方向管理、各部門銜接性差、掌握的信息不完整以及責任主體不明確,易造成監管上的空白和漏洞。
食品生產企業對原料的選取不能夠完全保證原料質量,易使含有藥物殘留、病原微生物等的原料流入食品生產過程中。同時,食品生產企業受儀器設備和生產技術的限制,對食品生產原料中的藥物殘留、病原微生物等不能夠有效的去除,進而使生產的食品存在巨大的質量安全隱患。
食品生產材料能否達到食品安全測試標準與要求,從根本上決定了食品安全管控手段的總體實施效果。食品生產原料主要是各種農產品,因此食品質量管控部門有必要從源頭入手控制食品質量安全。作為食品生產原料的各種農產品必須要精確控制化肥以及農藥的施用比例,而且還要嚴格杜絕有害金屬以及其他有毒成分的混入。
食品生產流程以及食品加工環節能否達到最佳的食品質量保障效果,在根本上決定了食品加工制造環境以及食品生產環境的清潔程度。然而目前,某些中小型的食品制造與生產商并沒有認真為食品消費者負責,造成了食品加工制造空間環境存在污染,甚至還會給食品安全帶來非常明顯的惡劣影響。為此,食品質量監測部門對于專門用于加工制造各種類型食品的空間環境必須要實施全面檢測,實時監控食品制造與加工空間環境,及時處理存在超標菌群的食品加工生產空間區域。食品生產商以及食品加工操作人員對于食品生產環境的檢測工作必須要全面配合,深刻認識食品加工操作人員的義務職責,防止出現損害與威脅民眾飲食安全健康的不良現象。作為食品生產企業來講,食品生產以及食品加工企業的具體生產操作人員要認真佩戴特定的消毒防護設施,阻斷細菌蔓延擴散的途徑,對食品消費領域的人身安全健康予以更多保障。
市場準入監管機制將會給食品安全造成明顯影響,充分體現了有關部門增強食品市場準入管控力度的必要性。現階段的食品市場監管準入體系各項基本指標已經逐步完善,但是仍然需要運用體系化的食品市場準入管控措施進行完善與整改。因此,食品市場準入監測部門及其負責人員必須要嚴格把控各類食品流入市場的環節與過程。例如可食用性農產品實施食品市場準入管控時,食品質量管控管理部門必須要嚴格審核可食用農產品,對于存在人身安全隱患的可食用農產品予以銷毀處理,禁止其流入食品消費領域。同時,相關立法部門也要在較短時間內健全與充實食品質量管控監督立法保障體系,運用立法監管控制的手段嚴格施行食品準入監督,全面維護食品消費者的切身利益。近些年以來,食品加工原料由于缺乏源頭管控機制的支撐,造成了食品安全事故頻繁產生的不良后果。食品質量監管負責部門需要保證在根源上合理調整食品生產原料的管控監督保障機制,提升食品安全管控手段實施力度。對于存在原料質量性能缺陷的食品生產原料必須要予以處理,督促食品生產廠商認真對待食品材料安全檢測環節。檢測化學試劑以及純水都要達到清潔性與安全性的標準,食品檢驗人員應當避免使用包含污染成分的檢驗化學試劑或者純水。食品樣本檢測過程必須要在專門實驗室的區域空間內實施,因此食品檢驗室內空間環境將會顯著影響食品檢驗結論。具體在進行食品檢驗專用實驗室布局規劃時,應當運用隔斷的形式來進行安全防護,防止不同種類的食品樣本出現混淆或者發生感染。檢驗人員在正式進入檢驗空間環境之前,首先需要全面清除檢驗空間區域內的雜質與灰塵,運用定期消毒的管理控制措施確保檢驗空間達到清潔程度的要求。
由于我國現存很多的管理機制是事情發生后進行管理,缺乏對既有風險的安全預警措施,而我國的食品衛生安全體系內的設備和專業人才都影響了食品質量安全的發展。因此我國現階段就要加大技術的投入。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檢測設備,對于一些硬件措施要隨著實踐的深入不斷地改進和更新。食品質量安全機構的整體建設,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人才和設備是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監測發展的重要環節,專業人才的投入,能更好地使用好安全衛生檢測的儀器,能更好地對現階段的安全體系做出有利于整體食品質量安全的調整。而設備的更新也是不斷適應新的食品安全問題而產生的。設備的輔助能有效地幫助預警現有的食品安全風險,降低食品安全問題的產生。現代化的發展使得科學技術對生活的影響更加全面,食品安全也不例外。食品質量的安全與科學技術緊密相連,它的每個環節都需要科學技術的支撐。因此增加技術投入是正確的舉措;這使得國家整體的食品質量安全建設更加朝著精細化和專業化發展。
目前,我國雖然高度重視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但在具體的工作落實上缺乏針對性和整體性,無法從實際情況出發明確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制度和規范,不能做到與食品生產企業的實際生產狀況相結合。因此,探討實際生產中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能夠有效的保障質量安全合格的食品在市場內正常流通,滿足人們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高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