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魁剛,葉新豐,朱 拓,龔潔英,吳麗麗
(1.北京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68;2.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與安全監控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68;3.北京城建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北京 100101;4.城市軌道交通深基坑巖土工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01)
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型游樂場開始進入城市周邊,游樂場內設軌道交通可極大地方便人民出行。為匹配周邊游樂場風格,地鐵車站采用鋼結構更利于車站外觀多樣性設計和景觀設計。鋼結構施工過程復雜、易變形、受力轉換多,設計和施工不當會導致鋼結構工程事故,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因此, 對于復雜的鋼結構工程,有必要通過工程優化設計、信息化施工與現場監測分析等措施來解決工程中復雜的技術問題, 保障鋼結構安全。本文結合北京首座鋼結構地鐵環球影城站工程, 介紹鋼結構工程的設計、施工和監測,并對主要監測結果進行詳細分析。
北京地鐵7號線環球影城站位于通州區梨園鎮、張家灣鎮、臺湖鎮三鎮交匯處,是國內首座位于大型主題公園內部的地鐵車站,同時也是國內首座地景式地鐵車站、國內首座屋蓋鋼結構采用種植屋面的交通建筑。車站為雙島型站臺,總長304m,標準段寬60.7m,雙層高14.4m,單層段高8.15m,底板埋深15.344~15.877m。車站公共區采用四柱五跨結構形式,為匹配環球影城公園的景觀效果,中間跨設鋼結構屋蓋,鋼結構長200m、寬78.2m。
鋼結構屋蓋采用單層空間結構體系,主要水平受力構件為箱形截面及H型鋼組成的空間曲面結構,水平抗側力構件主要包括8根傘狀柱、東西兩側各布置的3根搖擺柱、北側的6根幕墻抗風柱,在傘狀柱和搖擺柱間設置水平支撐,以增強結構的平面穩定性。中板標高處用水平撐桿將傘狀柱與中板勁性側接,以增強傘狀柱的側向穩定性。車站中部為站房,西側起大拱,東側起小拱。屋蓋上依次設置混凝土板、綠植,鋼結構屋蓋整體如圖1所示。

圖1 鋼結構屋蓋整體示意
考慮到鋼結構與混凝土結構在站廳層通過水平支撐桿連接,采用有限元軟件Midas Gen對屋蓋整體進行建模與分析,有限元模型如圖2所示。

圖2 鋼結構屋蓋有限元空間模型
車站鋼結構施工階段主要包括安裝傘狀柱→安裝桁架,設置臨時支撐架→安裝傘狀柱間鋼梁→安裝外側懸挑鋼梁→安裝混凝土板→種植植被。
根據本工程鋼結構平面布置特點,現場施工總體擬劃分為西部、東部、中部3大施工區域;根據結構受力特點、土建結構、平面布置特點及現場施工條件等因素,擬在結構分段位置設置臨時支撐架,共105根;平面桁架采用散件原位安裝。
具體屋蓋施工主要階段模擬如下。
1)屋面鋼梁分段 安裝西部區屋面鋼梁→安裝東部區屋面鋼梁→安裝中部區屋面鋼梁(即合龍)→安裝懸挑端鋼結構。
2)臨時支架拆除,即卸載。
3)屋面輕型混凝土施工。
4)屋面綠植種植。
主要施工過程各階段模擬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屋蓋鋼結構在綠植加載完成后最大豎向位移為104.9mm,左、右兩側較平區域在恒荷載作用下最大豎向位移為59.9mm。

表1 屋蓋在各施工階段豎向變形模擬結果 mm
環球影城站單層高度大,監測范圍廣,測點布設作業難;測點布置工作需與施工作業同步進行,布設時逢嚴冬、大風、霧霾等惡劣極端天氣,測點布置條件差,增加了監測工作難度。為此研究了一套集變形、應力于一體的無線傳輸自動化監測系統。
無線傳輸自動化監測系統由全站儀自動掃描、傳感器、數據采集與無線傳輸、數據處理與分析4個子系統組成(見圖3),各子系統的功能如下。

圖3 自動化監測系統架構
1)全站儀自動掃描子系統 根據監測內容,在位移監測部位設置小棱鏡,通過全站儀自動掃描,獲得目標點坐標,計算得到變形值。
2)傳感器子系統 根據監測內容,在應力監測部位設置振弦式應變計,用于獲取鋼結構構件的應力信息。
3)數據采集與無線傳輸子系統 采集全站儀自動掃描和應力傳感器傳輸的信息,通過局部有線傳至各基站(見圖4),然后對模擬信號進行調整、處理,轉換為數字信號,再通過GPRS/4G無線通信,將數據傳輸至數據處理與分析子系統。

圖4 現場監測基站位置示意
4)數據處理與分析子系統 處理、分析傳輸來的數字信號,加工得到所需的圖表,存入數據庫,同時根據設計好的控制值及過程預警、報警值進行自動預警并報送。
為確保結構安全性,對鋼結構施工過程中的屋蓋箱形梁、傘狀柱、水平桿等關鍵部位的變形和應力、應變進行實時監測,以便根據監測數據動態指導施工。
1)屋蓋豎向位移 結合現場施工情況確定位移測點,選取站房中心、東側小拱、東側20m跨、東側邊緣、西側大拱、西側20m跨、西側邊緣7個主測斷面,共布設25個測點,如圖5所示。圖中,應力、應變測點編號:A1-1表示測點A1在上表面布置測點,A1-2表示測點A1在下表面布置測點,A1-3和A1-4表示測點A1分別在左、右表面布置測點。

圖5 屋蓋監測點位置示意
2)傘狀柱豎向變形 傘狀柱為主要承重構件,每根傘狀柱選取3根弧形箱形主桿,共布設24個監測點,如圖6所示。圖中,應力、應變測點編號:C1-1表示測點C1在上表面布置測點,C1-2表示測點C1在下表面布置測點,C1-3和C1-4表示測點C1分別在左、右表面布置測點。

圖6 傘狀柱監測點位置示意
1)屋蓋箱形梁應力監測 選取8根傘狀柱、6根搖擺柱、與搖擺柱同軸的2根抗風柱及站房中心、西側大拱中心、東側小拱中心對應的屋蓋主桁架進行分析。在典型桁架節點的上、下、側表面分別布設應力測點,共計63個(見圖5)。
2)傘狀柱應力監測 選取各傘狀柱不同位置共16個弧形箱形主桿進行分析。在其上、下、左、右表面布設應力監測點,共計64個(見圖6)。
3)水平桿應力監測 在各傘狀柱的1根水平桿布設1個水平桿應力監測點,共布設8個。
監測成果顯示,屋蓋變形最大值位于站房中心位置B1-13測點,沉降量為103.2mm,模擬結果為最大變形位置與監測結果相同,沉降值為104.9mm,二者相符;變形最小值位于結構邊緣B1-25,沉降量為7.2mm。
站房中心向兩側對稱位置變形規律一致,站房中心以東屋蓋在合龍階段變形較小,卸載階段產生一定量沉降,混凝土板澆筑施工和綠植種植施工發生較大變形。以B1-13測點為例,合龍階段沉降6.1mm,卸載階段沉降27.1mm,混凝土板澆筑施工沉降35.5mm,綠植種植施工沉降61.2mm。
對屋蓋站房中心、東側小拱、東側20m跨、西側大拱、西側20m跨所處斷面上的主要測點進行實測值與模擬值對比,如表2所示,可得到屋蓋監測變形值與模擬變形值基本一致。

表2 屋蓋在各施工階段豎向變形實測與模擬值對比 mm
傘狀柱豎向位移變形監測與分析和屋蓋類似,結果表明,合龍階段變形較小,卸載和混凝土板澆筑施工發生一定變形,屋面綠植種植施工豎向發生較大變形。以B1-8-3測點為例,合龍階段沉降0.6mm,卸載階段沉降3.7mm,混凝土板澆筑施工沉降3.4mm,綠植種植施工沉降13.8mm。
縱截面1~4號傘狀柱最終豎向位移分別為-18.6,-21.8,-20.4,-17.5mm,5~8號傘狀柱最終豎向位移分別為-21.0,-24.2,-23.7,-21.2mm。每個縱向斷面中部傘狀柱沉降較兩側傘狀柱更明顯,且位于屋面綠植種植區域下方的5~8號傘狀柱較玻璃屋面下方的1~4號傘狀柱變形大。
選取同一構件不同表面的3個應力測點進行分析,如圖7所示。
由圖7可知,卸載完成后,應力逐漸增大,最大值出現在混凝土板澆筑期間,構件下表面受壓較明顯,安裝完成后構件各表面應力變化幅度減小。

圖7 應力監測時程曲線
對環球影城屋蓋結構施工過程的監測結果表明,集變形、應力于一體的無線傳輸自動化監測系統具有較強的可靠性,且抗干擾能力較強,靈敏度較高,獲得的監測數據可較好地反映鋼結構施工過程中的變形和應力、應變情況。
施工過程中模擬值與實測值變形較一致,伴隨加載過程,各部位測點產生明顯沉降,中部傘狀柱沉降較兩側傘狀柱更顯著,且種植區域傘狀柱沉降較玻璃屋面采光區域傘狀柱變形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