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斌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廣東 廣州 510665)
人防地下室包括防護功能和防化功能,防護功能是防止武器的沖擊波對人員和物資造成的傷害,防化功能就是防毒功能(生物武器的感染細菌類、具有輻射性的放射性沾染及化學武器的毒劑統稱為毒劑),防化功能即在空襲后防止生物武器、化學武器及核武器的放射性隨著空氣進入人防地下室,對掩蔽人員和物資造成傷害。
按照防化要求,將人防地下室防護區域分為染毒區和清潔區,將允許毒氣存在的區域稱為染毒區,將不允許毒劑進入的區域稱為清潔區,人員掩蔽區域均為清潔區,而口部及人防汽車庫、專業隊裝備掩蔽部等部位則屬于染毒區(見圖1)。防空地下室按照功能可分為指揮工程、醫療救護工程(中心醫院、急救中心、救護站)、人員掩蔽工程(一等人員掩蔽工程、二等人員掩蔽工程)、防空專業隊工程(專業隊裝備掩蔽工程、防空專業隊員掩蔽工程)和配套工程(物資庫、供水站、食品站、警報站、疏散干道、核生化檢測中心、生產車間、區域電站)等5種主要功能。針對人防地下室的不同功能和用途,防化要求具有一定差別,所以要對防化能力進行分級,防化分級是以人防地下室對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的不同防護標準和防護要求劃分的等級,防化等級也反映了對生化武器和放射性沾染等殺傷破壞因素的防護。防化分為甲級、乙級、丙級和丁級共4個等級,人防汽車庫和專業隊裝備掩蔽部是不需要防化的,即在戰時允許內部染毒。RFJ 013—2010《人民防空工程防化設計規范》規定了甲級、乙級、丙級和丁級各防化等級的有關防護標準和防護要求。不同的人防地下室使用功能要求的防化等級、出入口數量均有差別,洗消間的設置及濾毒通風部位的設置均有較大區別,而且對內部的隔絕時間、氧氣濃度、二氧化碳濃度、一氧化碳及沙林濃度都有嚴格的限制。

圖1 人防工程的清潔區與污染區劃分
1)放射性沾染 指具有放射性的核爆炸產物及感生放射性的灰塵等對地面和水源等的污染,分為核裂變碎片、感生放射性物質和未反應的核裝料等。核爆炸時,來不及發生反應的核材料和反應生成的放射性物質,均會附在塵埃上慢慢沉降下來,數分鐘后開始在爆炸區附近地面造成放射性沾染。放射性沾染作用時間較長,沾染嚴重區可持續數周甚至數月之久。放射性沾染是出現較晚而起作用時間較長的一種殺傷因素,在較長時間內均會釋放出α、β、γ射線,這些射線進入人體,像早期核輻射一樣引起放射病。在本質上放射性沾染與早期核輻射對人員的傷害是同樣的,只是輻射作用出現的時間早晚及作用時間長短不同。
2)生物武器 是生物戰劑及其施放裝置的總稱,其殺傷破壞作用靠的是生物戰劑。生物武器的施放裝置包括炮彈、航空炸彈、火箭彈、導彈彈頭和航空布撒器、噴霧器等。以生物戰劑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統稱為生物武器。生物戰劑是軍事行動中用以殺死人、牲畜和破壞農作物的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統稱,舊稱細菌戰劑。生物戰劑是構成生物武器殺傷威力的決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進入機體(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導致破壞機體功能、發病甚至死亡,還能大面積毀壞植物和農作物等。由于傷害太嚴重,性質極其惡劣,已被定為禁用武器。生物武器具有致病性、傳染性、遲緩性和局限性等特性。
3)化學武器 裝有毒劑的各種兵器統稱為化學武器,包括各種毒劑炮彈、炸彈、火箭彈、導彈、手榴彈、地雷和毒煙罐。化學武器的特點是殺傷途徑多,毒劑可呈氣、煙、霧、液態使用,通過呼吸道吸入、皮膚滲透、誤食染毒食品等多種途徑使人員中毒;持續時間長,毒劑污染地面和物品,毒害作用可持續幾小時至幾天,有的甚至達數周,缺點是受氣象、地形條件影響較大。
通過對放射性沾染及生物化學武器特點的分析,這3種武器施放以后,會通過空氣流動或粘到人及衣物上進入人防地下室內,對人防地下室的人員或物資造成傷害,基于上述傳播途徑,人防地下室對放射性沾染及生物化學武器等毒劑防護可采取如下措施。
人防地下室通過外圍護結構的外墻、臨空墻、頂板、底板、防護密閉門、密閉門、密閉閥門(通風管道上安裝的閥門)、閘閥(給排水管道上安裝的閥門)、防爆地漏及水封等設施將內部與外部完全隔絕,在空襲警報拉響之后,整個人防地下室的防護密閉門、密閉門及與外界相連的各種管道上的閥門全部關閉,真正做到與外界完全隔絕。人防地下室的外墻、頂板、底板、臨空墻等均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與普通地下室相比,不僅抗沖擊波能力增強,而且密閉能力增強,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更注重密實程度,所以人防地下室的混凝土墻體均屬于密閉隔墻,毒氣很難通過墻體裂縫進入室內。防護密閉門與密閉門均具有密閉功能,人防門與門框墻通過密封條聯系,起到密閉作用,為防止毒氣進入室內,具有防化功能的人防地下室室內外進行連通時,必須設置2道具有密閉功能的人防門。
超壓能力是指空襲后,在室外染毒的情況下,如果有人需要進出人防地下室,此時為防止室外空氣進入室內,就要保證室內清潔區的壓力高于染毒區及室外的空氣壓力,保持室內清潔區的超壓狀態。
在空襲發生后,首先要進行的通風方式是隔絕式通風,對于人員掩蔽工程來講,經過一段時間后,人員密集的部位會出現空氣稀薄情況,這時就需要進行隔絕通風,即將內部的空氣進行流通,使氧氣含量均勻分布,不至于出現局部缺氧情況。但隔絕式通風只是內部空氣的循環,并沒有新鮮的室外空氣進入室內,氧氣含量不會因為隔絕式通風而增加,當隔絕時間達到一定時間,氧氣濃度下降到一定指標時,掩蔽人員就會出現頭暈、頭痛及渾身無力的情況,這時就需要進行濾毒通風或其他提高氧氣濃度和降低二氧化碳濃度的方式。
洗消分為人員洗消和設備及出入口洗消。人員洗消是指在空襲后,如果外部有放射性沾染或生物化學武器氣溶膠存在的情況下,外部人員必須進入人防工程內時,就需要利用設置在主要出入口處的洗消裝置,對人員進行全身或局部洗消。為提高效果,可在洗消水中加各種能夠有效去除毒劑的洗滌劑。設備及出入口的洗消是指空襲過后,室外受到各種毒劑污染,但階段性戰斗已結束的情況下,為下次能夠繼續使用人防地下室進行掩蔽,就要對人防地下室的主要出入口和次要出入口的防毒通道、密閉通道、洗消間、濾毒室、除塵室、擴散室等染毒區及進風井和進風管道進行洗消。要設置專用的洗消水箱及洗滌劑,出水管道要有一定的壓力,有助于去除毒劑,還需設置集水坑以便洗消的廢水排出。
設計人員要充分掌握各類防化類的特點及破壞效應,就能在設計時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要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規范和國標圖集的要求,在人防地下室建設過程中發揮設計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