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楊偉民
香港壹傳媒旗下的《壹周刊》周三宣布將結束營運,《蘋果日報》也宣布24日將出版最后一份報紙。港媒評論稱,《蘋果日報》一路走來惡行累累,破壞新聞界風氣,更破壞香港法治,同時鼓吹外國制裁香港以及國家,走到今天的地步是咎由自取。
《壹周刊》社長黃麗裳23日在社交網站發表《致讀者的一封信》,稱集團未能扭虧為盈,“直至今年6月,編輯部相信大時代下已經到臨終點前”。她透露已做好撤退的事,“對于有同事仍存一絲希望,我只有狠狠劈頭一句:別存幻想!”
壹傳媒旗下另一媒體《蘋果日報》也在本周停刊。該報因部分報道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日前被保安局凍結3家公司共1800萬港元資產,大批員工隨即辭職。《蘋果日報》23日宣布,24日將出版最后一份報紙,網上版于周四凌晨起停止更新。壹傳媒旗下另一媒體《飲食男女》總編輯潘惠卿23日下午稱,創刊近24年的《飲食男女》今天要跟大家說再見。23日,歐盟對外行動署針對《蘋果日報》關閉發表聲明稱,中方借助實施國安法“扼殺新聞和言論自由”。駐歐盟使團發言人回應說,香港警方對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的個人和公司采取行動,是依法打擊犯罪,切實維護法治與社會秩序的正義之舉,與新聞自由毫無關系。歐方打著新聞自由的幌子公然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嚴重違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原則,我們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黎智英當年先創辦《壹周刊》,1995年出版《蘋果日報》。黎智英稱,“假如夏娃當初不是咬了禁果一口,世上就沒有罪惡,也沒有是非,當然也不會有新聞”,因此將報紙命名為《蘋果日報》。
該媒體靠出位報道打開銷路,不惜超越道德界限,其中以狗仔隊揭發名人隱私引起不少爭議。1997年香港回歸后,黎智英與美英反華反共政客的聯系日益緊密,《東周刊》就曾披露他2014年與美國前副國防部長沃爾福維茨在港會面。黎的助手馬克·西蒙曾任美海軍情報員,在中間為他牽線。在此背景下,黎智英大力資助泛民政黨和激進組織,并運用旗下媒體在政治上興風作浪。2019年“修例風波”爆發后,《蘋果日報》不斷煽動支持者上街,刊登應付警方截查的“完全抗爭手冊”,甚至進行一連串不實報道,如“太子站警察打死人”“爆眼女事件”以及“新屋嶺性侵事件”等,煽動民眾情緒,嚴重危害香港法治及市民安全。與此同時,只要是與內地相關的措施,《蘋果日報》都不惜篇幅加以抹黑。2017年7月26日,該報文章將西九站稱為“租界”,嚴重抹黑便民的“一地兩檢”措施。去年5月27日,《蘋果日報》又撰文曲解《國歌法》及《國安法》,宣稱“一國兩制徹底被撕毀”。
23日,民間團體“東方之珠”到警察總部集會,對拘捕壹傳媒及《蘋果日報》高層表示歡迎,支持警方追究到底。《星島日報》23日發表社論稱,黎智英本人除了帶領不獲批的游行外,還穿梭港美兩地,頻頻與美國反華反共政治人物會面,最終目的是奪取特區管治權,改變《憲法》與《基本法》確定的政治秩序。如果不依法對他及《蘋果日報》采取行動,便是有法不依,香港國安法將無法彰顯法律權威。文章說,黎智英等人被拘捕以及報社資產被凍結,皆因在黎智英操控下,該報已成為威脅國安的政治工具,與新聞工作和新聞自由沒有關系,這是公眾必須認識清楚的。▲
環球時報202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