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瑞杰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已經擁有五千年的歷史,但是,當代青少年中仍存在很多對傳統文化不太重視的現象,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青少年這一代出現了一定的斷層現象。萬幸的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對傳統文化的傳播也給予了一定的幫助,越來越多的青少年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本文將圍繞信息技術對于傳承傳統文化的促進作用展開論述。
一、傳統文化傳承的現狀
傳承傳統文化是華夏子孫必須承擔的責任。現代社會,人們普遍浮躁,青少年無法靜下心對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學習,也就無法實現將中華傳統文化向下一代傳承的任務。對唐詩、宋詞、元曲中的文化精髓,青少年不能對其進行很好的理解,在對唐詩、宋詞、元曲的研究學習中,也不能靜心研學。青少年自身修養不夠高,對古人琴棋書畫的文化傳承掌握不深,認為古人的東西枯燥無味,沒有新鮮感。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受到國外新思潮以及西式文化的沖擊,青少年群體對外國文化更加感興趣,過洋節的現象屢見不鮮。古人的傳統真的就應該被大家拋棄嗎?崇洋媚外的風氣就應該任其發展嗎?古人的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的財富,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也應當繼續發揮影響作用。
二、信息技術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信息技術書寫了傳統文化的魅力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幫助大家認識到了更多的傳統文化。快節奏的信息化時代,帶給我們更多的信息與文化內容。隨著短視頻App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博主給我們帶來了傳統文化的信息,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他們大多拍攝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向我們講述著傳統文化的魅力,展示著傳統文化帶來的沖擊。例如,視頻博主李子柒用自己的日常生活影響著大多數粉絲,讓更多人看到了漢服,感受到了漢服的魅力。又如傳統文化的手藝人,盡管自身的手藝已經被現代化的機械替代,但他們依然堅持老一輩傳下來的手藝。對這些手藝人和宣揚傳統文化的博主,我們應當給予支持與贊美;對他們的堅持,我們應當提供幫助與方便;對從他們的行為舉止、視頻內容中學到的傳統文化,我們應當傳承與發揚。
2.信息技術拉近了傳統文化的距離
隨著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領域的不斷發展,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感受到傳統文化。在日常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唐詩、宋詞、元曲類的文學內容,我們可以借助強大的信息技術,將在唐詩、宋詞、元曲類文學中遇到的問題更加快捷方便地解決。日常生活中,與人交流、與他人共同處事也是一種文化,我們祖先就將這種技巧學得很好,并傳承了下來。例如,與人交往中我們難免會求人辦事,遇到對方對某件事情不方便直接講時,就可以用行為舉止來展示一些事情的情況,比如運用茶桌禮儀,擺出了不同的茶陣,如果我們看不懂茶陣的含義,就無法明白他人所說的暗語,理解他人所要表達的內容。但是,如果我們將這些掌握清楚,就可以更好地處理這些問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尷尬。還有一些軟件,把我國古代的象棋、圍棋等娛樂游戲融入其中,讓我們可以通過網絡與其他大師共同鉆研棋道。這些技術帶來的不僅僅是棋藝的切磋,還讓我們更容易感受、接觸到傳統文化。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展。無論社會怎么進步,也不能阻擋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敦煌莫高窟文化,讓我們感受到了古人對藝術的追求;五彩斑斕的壁畫,讓我們感覺到仿佛就生活在那個繁華的時代;紫禁城的屋宇樓閣整齊地排列在北京故宮,讓我們感受到皇家的威武;蘇州的小橋流水人家,讓我們感受到古人愜意的生活。得益于VR技術的發展,我們瀏覽著古人們建造房屋的高超技藝。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運用先進的科技,感受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感受著屋宇樓閣的魅力,體會著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親密感油然而生。
總而言之,身為華夏子孫的我們,要對先人留下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并將其發揚。一方面,信息技術方便了知識與信息的獲取,也為傳統文化的展現和進一步傳承帶來了更新、更豐富的形式。另一方面,傳統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洗禮,留下了最為精髓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完美結合,讓我們能更加方便快捷地接觸到傳統文化,也能對傳統文化感受得更加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