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培
統編語文二年級下冊疑難知識梳理
1
《詠柳》中的“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的“碧玉”是什么?為什么用“妝”而不用“裝”?
答:碧玉指的是綠色或暗綠色的軟玉,可做裝飾品。舊指出身普通人家而貌美的青年女子。
妝、裝都有“修飾、打扮”的意思。“裝”指假扮,通過改變裝束、容貌掩蓋本來面目使人認不出來,如“裝扮、喬裝”;“妝”指通過修飾面部等使容貌美麗,如“梳妝打扮”。
2
《開滿鮮花的小路》中的“鼴鼠”是什么動物?
答:鼴鼠是一種哺乳動物,外形像鼠,身體矮胖,四肢短,頭尖,嘴長,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尾巴短。前肢有五爪,掌心向外,強健有力,是掘土的器官。生活在地下,晝伏夜出,在土壤里挖掘隧道,捕食昆蟲、蚯蚓等,也傷害農作物。
3
《筍芽兒》中的“她站在山岡上”,為什么用“岡”不用“崗”?
答:“岡”讀gāng,指山脊、山嶺,如“山岡、岡巒、景陽岡、井岡山”;“崗”讀gǎng,指高起的土坡,如“黃土崗、崗地”,因此在高處的“崗樓”“崗哨”也用“崗”字。
4
《雷鋒叔叔,你在哪里》中的“蒙蒙的細雨”是什么樣的雨?“踏著路上的荊棘”中的“荊棘”是什么植物?
答:蒙蒙,形容雨點又小又密。荊棘是叢生帶刺的灌木,比喻前進路上的困難和障礙。
5
“的、地、得”的用法有什么區別?
答:在漢語書面語中,“的”是定語的標志,“地”是狀語的標志,“得”是補語的標志。如“我的書”“進行詳細的分析”“認真地聽課”“數學他學得很好”。“雙音節形容詞+de+雙音節動詞”組成的偏正結構(如“徹底de解決”),處于主語或賓語位置,de寫作“的”;處于謂語位置,de寫作“地”。
6
《中國美食》中提到的制作食物的方法分別是什么?
答:“炒”是把食物放在熱鍋里,不斷翻動使熟。“烤”是用火把食物烘熟。“燒”是用油炸或煸過后,再加湯汁炒或燉。“爆”是用滾油稍微炸一下或滾水稍微煮一下。“燉”是用小火煮,使食物爛熟。“炸”是把食物放在燒開的油里弄熟。“煎”是用少量的油把食物加熱使表面變黃。“蒸”是用水蒸氣使食物變熱、變熟。“煮”是把食物或器物放在有水的鍋等器具里燒。
7
《手影戲》中的“哼”“嗯”的讀音是什么?
答:嘆詞是表達人們情感和語氣的詞,具有記音性。漢語中,有些嘆詞的讀音比較特殊,可以直接由一個或兩個輔音構成,如哼(hng)、嗯(n或ng)等。嘆詞的讀音可超出其所屬的語音系統,所有語言都有這一特點。
8
《畫楊桃》中的“老師的教誨讓我終身難忘”為什么不用“終生難忘”?
答:終身、終生都有“一生、一輩子”的意思。但“終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終身大事、終身受益、終身禁賽;“終生”多指事業等,如終生從教、奮斗終生、碌碌終生、終生難忘。
9
《羿射九日》中的“連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為什么不用“溶化”或“融化”?
答:“溶”指物質在液體里化開,“熔”指固體受熱變成液體,“融”特指冰雪等變成水。此處應該用“熔化”。
10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中的“每樣東西都必須學會怎么生活”為什么不用“必需”?
答:“須”是“一定要”的意思,而“需”是“一定要有、必不可少”的意思。所以“必須”和“必需”不同,如“我必須和你一起去”“水是人體所必需的東西”。“須要”和“需要”也不同,如“教育兒童須要耐心”“祖國建設需要科技人才”。此外,“需要”還可作名詞,是“對事物的要求”的意思,如“從群眾的需要出發”“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須要”不能作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