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娜
【摘? ?要】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開放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我國的制造業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但隨著而來的是越來越激烈和嚴峻的市場競爭,制造業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也隨之凸顯出來。因此對現階段我國制造業成本核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加強制造業企業的成本核算對當下我國的制造業企業的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制造業;成本核算;解決策略;加強
1 制造業成本核算研究概述
1.1 制造業成本核算研究背景及意義
現階段的企業成本核算的定義主要是按一定的對象分別把企業在其生產和經營中所可能發生的各項消耗和所需花費的各項成本作為資源分配并收集,用來核算總花費的成本與單位所需花銷的成本。成本核算常常被認為是基于企業的進銷存、財務及其他生產而構造的。成本核算常常是基于進銷存、財務和生產建立的企業活動,制造業的成本核算相比企業成本核算情況要更加復雜一些,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只是具體的細節問題需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按照經濟內容來劃分生產經營費可以有如下幾類:(1)勞動對象的人工費;(2)勞動手段的技術費用;(3)非勞動方面費用。按照經濟用途制造業的成本可以分為兩大類:(1)制造成本,指的是在制造產品時各項所需消耗,一般由原材料成本、人工制作成本和制造花銷組成;(2)非制造成本指的是產品制作之外的非生產類的成本消耗,一般由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組成。這項成本的存在是為了產品的生產提供一些必備的條件,但并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關。按照計入產品成本的方法又可以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兩類。
企業進行成本核算是為了對生產和經營成本進行有效控制,并盡量通過預算成本來找到可改進的地方以降低成本,是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時的一個重要步驟。對于制造業公司來說,加強公司產品生產經營的成本核算,有助于減支增益,是大多數企業能夠長期有效經營的戰略。
1.2 制造業成本核算研究現狀
成本核算概念自提出以來也在隨著時代和經濟體制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在八十年代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開始在計劃經濟的基礎上實行成本核算,通過采用定額的方式對原材料、人工費和其它費用支出進行管理和控制。80年代~90年代,隨著市場化經濟體制和改革開放的發展,我國開始在市場經濟中實行成本核算,但當時大部分企業都是通過引進國外的管理模式來進行成本核算。但由于對國外企業管理了解不夠,因此會減弱成本核算的作用。
現階段的現代化市場經濟條件下,制造類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要制定生產經營策略。在產品的品質得到保證的前提下,要通過成本核算來不斷地優化產品價格,這就要求公司內部要進行潛力挖掘,使用先進的成本核算模式,加強成本控制,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2 .制造業成本核算特點
制造業的成本核算主要由生產得用成本核算和產而成本費用計算一般指各個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在制造業公司中,一個公司可能由多個產品線組成,生產多種產品,同時月末也有可能有一部分產品還未完成生產,因此需在各個產品間進行生產費用的重新分配,來計算各產品的單位成本和總成本。
不同制造類型的企業由于自身在管理特征和經營產品特點等方面存在差異,在其中所進行的企業成本核算時具體操作不盡相同,但對于所有的企業都可以適用的一點就是:所有進行成本核算時需要的信息都應該是具備及時、相關和精確這三大特點。制造業的產品成本核算也應該是嚴格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企業財務通則》中關于會計核算的一項基本規定,同時還應該是嚴格按照《企業產品成本核算制度》中的規定。具體分別為以下幾點:
2.1 對各種成本費用進行正確歸類,
對各類產品成本的各種花銷進行劃分有利于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要想進行正確的成本核算,需對以下幾點費用支出進行劃分:1)將產品的生產經營支出與非生產經營之處進行區分;2)明確區分產品生產期間費用與產品成本費;3)不同產品的成本有明顯的分界;4)正確區分不同會計時期的成本費用;5)正在生產的產品與生產完畢的產品成本應有明顯劃分。
2.2 確保成本核算基礎工作順利進行
為保證制造業的企業規范和成本信息質量,制造業相關公司必須重點關注成本核算的各項基本工作,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那么成本核算可能就達不到預期目的。制造業公司應從以下幾點入手:1)完成一定額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2)原始記錄和憑證制度建立健全;3)物料材料數量、交接和盤存制度完善。
2.3 使用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
制造類企業在進行其成本核算時,應根據公司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公司實際經營生產情況和管理特點的成本核算方式。由于同一公司的不同產品的生產過程和生產線流程也不盡相同,因此同一公司的不同產品線采用的成本核算方式也應根據生產特點而有所差異。這就表明在一個公司進行成本核算時,可以采用一種成本核算方法,也可以采用多種成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但是一旦根據公司特點選擇了某種成本核算的方案,就不應再輕易進行改動。
3 制造業成本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在制造行業對成本核算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但仍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一些問題。用一句話來總結就是“知道成本的重要性,卻依然做不好成本”。企業的成本核算存在問題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企業成本業務的規范性存在問題,例如某公司根據當月發出的商品綜合毛利率和對賬開票來確定上月商品銷售收入,以計算應結轉的銷售成本,但上述的毛利率和銷售收入并不在同一業務期,而且不同客戶的銷售毛利率也存在很大不同,根據這兩者來計算銷售成本并不準確。
4 制造業成本核算問題的解決對策
(1)加強制造公司的成本管理。要想加強制造業的成本管理,制造業相關企業首先要吸納先進的現代化管理理念。通過先進的現代化成本管理理念對產品的成本進行全面監管,不是僅僅關注生產過程中的成本而忽略了設計、售后和維護等成本代價。同時管理成也要重視人才,這樣才能讓公司的成本核算業務得到更好的發展。
(2)擴展成本核算范圍。制造業的成本核算不光包含產品生產前、中、后,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考慮環境、無形資本、社會責任、產品召回等成本。例如公司在想要做大做好更上一層樓的同時也要考慮公司的長遠發展,考慮公司的企業形象和社會影響力等。因此企業成本核算除了要考慮產品生產相關的成本外,還要考慮跟企業發展和形象相關的一些成本。
(3)選擇恰當的成本核算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傳統的企業成本核算方法已經有很多都不適用了。因此在進行產品小批量和多樣化生產時選擇更加優化的成本核算方法是必要的。企業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管理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模式,或在已有的成本核算模式上進行改進,讓其適應自身的企業成本業務。
(4)增強相關稅法的宣傳力度。企業的成本核算不僅要從核算方法上進行優化,也要加強企業的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在企業進行成本業務相關稅法的宣傳,可以使企業的納稅意識進一步增強,有利于企業牢記“依法納稅、誠信納稅和偷稅違法”。讓企業的管理者和相關財務人員意識到成本業務的重要性,進而更加重視成本核算。
(5)加強公司成本核算業務的監管力度。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對成本業務相關人員的業務培訓,進行定期工作檢查和相關理論知識考核。對考核未通過的從業人員應進行二次培訓上崗,通過這種方式讓成本核算的相關工作人員以更加認真負責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工作。
參考文獻
[1]李春艷.分析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J].今日財富,2021(08):153-154.
[2]陳長坤.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優化策略[J].財會學習,2021(11):139-140.
[3]顧燕菁.制造企業成本管控研究——以W公司為例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21(12):80-81.
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黃金葉生產制造中心? ?河南新鄭? ?4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