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輝 樂昌
1.不同國家的金融監管體制
1.1美國的金融監管體制
美國有許多不同類型的金融監管服務。此外,對美國金融機構的監管是雙重的。除了中央金融監督機構外,國家監督機構,如國家銀行和保險委員會,負責在國家注冊的銀行和保險公司的登記和會計。其資產范圍和分支機構的設立是有限的。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美國頒布了《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它界定了美國金融部門的地方法律基礎,為制定美國金融部門監管和分類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與舊的監管制度相比,它變得越來越復雜。監管自主權掌握在金融監督局手中,如果由州或聯邦機構登記并接受監護當局的審查,則可行使更大的選擇自主權。但是,在那個時候,金融監督機構的支出由金融監督機構事先確定和支付,這意味著該機構必須獲得更多的業務資金,并增加其監督活動的數量和范圍。 監管機構可能會受到誘惑。這些不完善的監管機構可能會加劇監管機構之間的過度競爭,為了占領市場,加強它們之間的聯系,聯系和聯系,“檸檬市場”現象在監管機構之間蔓延,好的機構可以進入,降低了監管力度。
1.2日本的金融監管體制
日本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具有長期的經濟干預歷史,在日本經濟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日本中央銀行是貨幣政策的執行機構,實時監控需要開立活期存款賬戶或從日本央行獲得貸款的金融機構。日本中央銀行由大藏省領導。作為一個中央銀行,它在決策和執行財政政策方面相對獨立。2007年全球次貸危機對日本經濟產生了巨大影響。為了保持日本金融體系的穩定,日本政府實施了短期和中期金融監管改革,主要目標是預防外部融資租賃的內部轉移。中長期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日本金融市場的競爭力量和金融監督; 特別是“四大支柱”是管理風險的關鍵,識別損失等問題,從一開始就采取緊急措施,實施激勵措施和風險管理措施。
2.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
2.1基本概述
我們的金融體系通常分兩個階段建立: 第一階段是1998年以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金融管制;第二階段,1998年開始,脫離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監管,委托中國證監會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負責。2003年,中國銀監會正式成立,并承擔其監督職能。我們正式設立了一個分支機構,負責財務控制系統的三項職能的運作,控制和管理;2018年中國銀監會和保監會合并,組建中國銀保監會。從此以后,我國的金融監管體制成為“一委一行兩會”。
2.2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首先,是多重監管。在傳統的部門監管模式下,由于各種原因,主要是為了各部門的利益,這在實踐中通過控制權的租賃降低了監管的有效性。例如,在國外成熟市場,基本包括信托性質和企業類型。中國信托業由銀監會控制,是證券投資基金的監管機構。由此,信托結構已成為一種合同形式,如信托協議,因此有價證券投資基金基本上是信托基金,。
其次,是空白監管。權力下放是金融部門的人為劃分,在每個監管領域,對于困難或敏感的問題,各方可以相互競爭,推卸責任。2015年,10個部委發布了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方針,在各監管機構的集中監督下,根據公司的性質。但是,互聯網融資是一項不斷發展的創新,在發展中仍然存在問題。最后,監管差異?;诠餐呢攧仗卣?,某些金融產品和行為可能在不同的金融部門有需求,但不同的監管機構在不同的監管框架內對同質產品或行為負責,監管標準的差異為監管機構創造了仲裁的空間。
2.3對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建議及思考
第一,需要更好地界定監管機構的責任,改進信息交流,加強,改進和加強監管協調。委員會和委員會會議的聯合監督機制。我們必須逐步從目前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轉向機構監管和職能監管相結合的職能監管。
第二,在金融部門建立自我監管機制,并在該部門建立自我監管機制,以確保該部門的有序競爭; 避免財務風險和保護其成員的利益。 中央銀行和財政部等政府部門制定了協調一致的監督措施和工具,并建立了長期協調機制,以防止跨部門和跨界金融風險。
第三,改進我們金融機構的內部控制制度。一方面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另一方面建立金融機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完善內部控制機制,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
第四,完善相應的立法和行政程序制度。建立我國金融經濟與國際金融準則發展基金,金融監管法律制度應明確規定地區金融支持監管協調與合作機制的框架。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傳統的發展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的發展需要,以往的許多法律法規對當前金融經濟的發展并不完全適用,因此,從制度規制逐步轉向有利于監管的功能規制至關重要。目前在互聯網上的金融服務和改進傳統金融系統的缺陷,首先是改進現有金融系統的立法和條例,此外,有必要發展“影子銀行”和“能夠穩定打擊違規行為的在線業務”。
3.國際金融監管協調
3.1面臨的問題
首先,在國際關系中,國家行動主要以國家利益原則為指導,在協調國際金融監管的框架內,如果這種協調是有效的,各國應采取積極的合作態度。如果沒有合作,甚至違反合作承諾,提供更大的好處,有關國家有充分理由不合作,在現行國際監管制度下不合作或失敗,不合作或不合作的國家沒有紀律制度。
金融監管的國際協調意味著各國失去了監管政策的自由性選擇,它們無法根據市場現實制定靈活的監管政策,如果監管制度的目標與國際協調制度的目標不一致,喪失自主權將危及這些目標的實現。
各國發展水平的差異,不同的發展目標和不同的發展觀點使國際金融監管協調復雜化,特別是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并使國際協調更加困難。
三個主要的國際金融機構在各自的領域制定了各自的監管目標,以促進各國政府通過市場力量實現這些目標。各國在選擇監管目標時往往采用最低標準,但也采用高于最低標準的標準。
三大國際金融監管機構在通過與其成員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制定國際規則和通過援助施加政治壓力方面不如世貿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強大。
3.2未來的發展趨勢
協調國際金融監管將成為國際經濟關系中一項重要的定期制度安排, 國際金融監管協調的范圍將擴大, 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加入統一制度, 新興國家將發揮重要作用, 國際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將繼續完善,現有的協調機制將在統一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國際社會。 現代金融發展趨勢。金融企業集團的合作監管將是國際金融監管協調的重點,并將促進建立所有金融部門的國際協調監管組織。
參考文獻
[1]英國金融監管模式改革及對我國的啟示[J]. 王舒雅法制博覽.2018
[2]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 江世銀.金融理論探索.2018
[3]中國金融監管體制現狀及改革對策[J] 盧緒澤.現代商貿工業.2018
[4]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演進軌跡與取向觀察[J].張杰改革. 2018
[5]新一輪歐盟金融監管體制改革的實踐與啟示J]符瑞武華北金融. 2011
[6]淺議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歐盟 金融監管體制改革[J].符瑞武.南金融. 2011
[7]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路徑探析[J]. 李宸當代經濟. 2017
[8]淺析金融監管體制改革[J].齊傲雪.中國集體經濟. 2016
[9]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M].河南人民出版社,趙然,2013
[10]金融監管法律國際協調機制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楊文云,2011
[11]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研究[M].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陳啟清,2008
[12]趙然金融危機背景下的金融監管國際合作[M].河南人民出版社,2013.
[13]陳啟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彭光輝(1998.11-),男,漢族,云南騰沖人,本科,研究方向為金融學。
嘉興學院? ? 浙江紹興? ? 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