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餐桌上對于豬肉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豬的飼養管理與其養殖效益以及經濟效益有著密切關聯,但是當前很多豬養殖戶對于養殖技巧還缺乏科學的認知,因此也導致了養殖方法不合理、管理技術有欠缺等問題。本文針對豬飼養特點進行深入分析,探索疫病防治策略,旨在為豬養殖提供更多的建議。
【關鍵詞】生豬;養殖;疫病;防治方法
引言
豬肉位于我國居民肉類消費種類第一名,因此為了更多的創造經濟收益和社會價值,需要針對豬飼養的疫病防治科學規律進行探討,提升管理技術水平、促進豬整體行業提升。
1.注重豬飼養環境的優化
我國正處于市場化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階段,豬肉的市場需求也分為不同檔次,因此要根據市場趨勢及變化合理劃分豬場區域,在豬場的選擇上要注重其自然環境以及污染程度,保證有充足的水源供應,將豬場按照生活區、投喂區、隔離區以及污染物處理區等進行劃分。其中生活區要設置在上風方向,與其他區域要有有效的隔離手段,污染物處理區主要是處理豬場排泄物,要單獨設置排污通道,相關工作人員要進行消毒后方能進場,保證將污染源隔離在豬場之外,為豬場創造健康環境。豬本身具有較高的抵抗力,但是由于是集中飼養,要充分注重豬舍的環境,建議豬舍之間保持不少于15米的距離,注重豬舍內的溫度及濕度,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采用機械投喂,為防止人類攜帶的病菌傳染豬。
豬舍要在其周邊為豬建立相應的運動場地,保證豬能夠得到充分鍛煉,以此促進其肉質提升,同時也建議在豬舍休息區設立飲水池、毛刷器以及按摩器,可為豬成長創造更加健康的環境條件。隔離區對于豬場的運行至關重要,主要為疑似病豬、病豬以及新晉種豬提供隔離或適應的環境,通常隔離區可設在豬場生產區的周邊,處于下風口方向約占整個豬場面積的1/10。隨著當前的物種交換逐漸頻繁,將外地豬與本地豬進行雜交可以提高豬的抗病能力以及產肉量,但是新購進的豬需在隔離區飼養一個月左右以適應環境,然后方能進入豬舍進行混養。豬場生活區主要是為相關工作人員提供生活硬件,由于很多病疫可以在人類與豬之間進行傳播,因此要注重飼養工作人員的衛生,在豬場生活區要設置單獨的洗浴間,在進入豬場工作前工作人員必須進行洗浴消毒,所有工作人員入職前要進行健康檢查,只有在持有健康證的情況下方可入場工作,這樣可以有效阻隔病菌在人流之間傳播。另外,根據不同豬場的規模、需求及大小還應設置管理區域,包括化學實驗室、獸醫診斷室、配種室以及監控室。
2.在飼養過程中注重疫病防治
飼料對于豬的成長至關重要,一般情況下要保證飼料的營養元素均衡性,喂養豬的飼料主要包括牧草、秸稈、餅粕、大麥、米糠、酒糟等,同時也會根據不同種類豬的成長需要,添加各類精細飼料,但是需要定期檢查飼料質量以及菌落分布,嚴禁使用過期、變質以及違禁藥物投喂。另外,在豬犢出生后要及時喂養母豬初乳,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豬犢自身的抵抗力,喂養四天以后可以進行開食,其開食飼料主要包括玉米、麩皮、菜粕等。成豬的發育階段,飼料與肉質有著密切關聯,因此每日的飼料配比應以蛋白質為主,精飼料包括豆粕、棉粕、酒糟、玉米、麩皮等,粗飼料可以喂青貯玉米秸稈或其他高纖維高蛋白物質,同時也要根據豬的成長需求適當添加微量元素或維生素。成豬的喂養要結合充足的水分,保證豬舍中水源充足且干凈,這樣有利于成豬消化,對于提高身體機能具有積極性意義。同時要注意幫助成豬清潔身體、防止病菌滋生,定期打掃豬舍衛生并消毒,及時更換豬舍內草墊,良好的環境也可提升成豬心情,有利于肉質生長。通過優化飼養模式,有助于提升生豬疫病防治綜合效果,適應當前疫病防治綜合效果。通過多種飼養模式的有機融合,有助于提升生豬養殖疫病防治水平,滿足當前疫病防治發展需求。
3.通過消毒引種等方式進行疫病預防
工業化的發展使得畜牧養殖有了更高的技術運用空間,因此在養育肥豬前期應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首先場址要選擇在交通便利、遠離工廠地帶,一面工廠的生產加工產品污染對養殖周邊環境造成影響,同時也要遠離城鎮密集住宅區,盡量建立在地勢較高且通風干燥地帶,這樣有利于低水位排水以及豬場消毒。其次,豬的傳染病種類繁多,為了更好的對集中養殖進行病疫控制,需要在豬舍建設過程中考慮到采光防疫以及保溫等多方面因素,在引進種豬前要對豬舍進行空放空以及消毒,并準備干軟草墊,為肥豬養育提供更加優質條件。育肥豬的品種選擇對于其后期的肉質增長具有重要影響,隨著當前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全球范圍內的物種也在逐漸交換,因此豬飼養育肥的選擇性也更多,通常國外的豬都具有良好的育肥性能,相較于我國本地的傳統豬更容易增肥,但是由于是外地品種,在區域性的病害防治方面要深入分析,防止其抗病性能不如預期,因此一般建議將國外品種與國內品種進行雜交飼養,這樣不僅能夠獲得國外豬的良好育肥性,同時也兼具我國本地豬的抗病能力,符合當地飼養條件。在選擇育肥豬品種時,要注重觀察豬自身體型,一般要選擇骨骼強健、絨毛松軟、體型較大的豬品種,一般低于七百斤的豬不建議引進,應控制體重在八百斤以上,育肥豬的年齡不超過兩歲,如果是公豬在去勢后具有更好的育肥性能。
有些豬由于長途運輸會存在病疫風險,因此在飼料投喂上可加入抗生素等藥物,防止育肥豬出現應激反應或病蟲感染等問。豬飼養不僅要關注其育肥要點于此,同時也要強化獸醫衛生保健,只有為其提供良好的獸醫條件,才能防止豬發生病疫。育肥豬的健胃措施可以促進豬消化、提高飼料向肌肉的轉化效率,通常可以在飼料中添加人工鹽、山楂、甘草等配料,這樣做的目的可以有效地消除豬脹氣等問題、促進消化,也可以根據豬進食情況將藥物用開水沖泡,在水源供應上進行投喂,能夠有效增加豬食欲、促進肌肉增長,具有健胃消食等多類功效。比如說,瘤胃酸是育肥豬養殖過程中常見的代謝性疾病,其主要產生的原因是豬在長時間食用精飼料時,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豬胃中產生乳酸引發中毒,這類代謝病死亡率較高,可以造成豬的生態紊亂,因此相關養殖戶應加強重視,將工作重點放在解除酸中毒方面,可以適當地在飼料中添加石灰水,或者給病豬洗胃,利用酸堿中和方式治療瘤胃酸。另外,在日常的飼料管理方面,要注重精飼料與粗飼料的合理搭配,利用粗飼料中的纖維素進行有效緩沖,保證育肥豬過程飼料投喂過程的嚴謹性。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重要的豬肉消費大國,隨著當前人們物質生活的提升,對于豬肉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因此豬養殖具有廣泛的市場場景,相關養殖人員應注重豬疫病防治技術的完善,秉承科學嚴謹的態度進行飼養,利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自身的經濟收益,促進豬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參考文獻
[1]薛鳳娟.生豬養殖模式與疫病防控方法分析[J].畜牧業環境,2020(9):47-48.
[2]李蕃榮.生豬規模養殖場環境污染及疫病防控[J].畜禽業,2020,31(3):19-20.
[3]姚麗娟,宋曉貴,吳昊英. 生豬健康養殖和疫病防治技術要點[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3):118.
[4]王月麗.生豬養殖中疫病的防治措施[J].農家致富顧問,2020(14):98.
[5]趙斌.生豬養殖模式和疫病防控方法分析[J].湖北農機化,2020(23):53-54.
[6]謝家年.生豬規模養殖場環境污染及疫病防控問題探討[J].獸醫導刊,2020(10):95,181.
作者簡介:鄭守學(1964.8-),漢族,本科,職員,研究方向為動物養殖。
山東省青島平度市農業農村局? ? 山東青島? ? 266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