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將英語文化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營造英語文化氛圍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這種教學方式是單向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但是,現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最大程度上適應考試的需求,比較單一,沒有很好地融入中國文化,無法滿足“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人才需求。另外,大學英語教學課堂進行大量的西方文化輸入,學生接觸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關鍵詞】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教學策略分析
引言
2000年在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上“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被首次提出。隨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黨的十九大報告均指出要推進中國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在這一政策指導下,新頒布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強調學生不僅需要對西方文化有深刻了解,還必須具備用英語表達和傳播中華文化的交際能力。并且在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沿線各國之間的交流與傳播需求得以放大,如何培養學生的雙向文化交際能力,是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挑戰。
1.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1.1促使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覺
在大學階段,學生有著一定自主意識,對于國家、民族有著自己的認知和理解,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的培養是學生走上社會必要的環節。民族的自強來自于對文化的自信和自覺,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需要從文化自信角度出發,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目前,由于西方文化的傳播,對學生的文化觀念具有一定沖擊,使得部分學生出現文化自覺不足、文化自信缺失的問題,不少大學學生對于西方文化的追求較為熱烈,不關注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對于大學生缺乏文化自信和文學自覺的形勢下,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文化自信心,需要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文化,在潛移默化中通過教化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文化自信。高校英語教學需要堅持主流文化,增加中國文化對學生價值觀念和理想信念的影響,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從而培養學生形成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將中國文化融入教學內容,可以涉及中國文化的風土人情、地理、文學、民間藝術、行為習慣、價值取向等內容。這樣一來,不僅能夠使學生深入接觸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還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文化辨別能力,形成一定的文化自覺。
1.2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和對外交流日益擴大的需求所在
現階段,隨著國家之間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世界主流,我國倡導的“一帶一路”為各個國家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為了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需要在語言方面做好基礎保障,外語人才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能夠有效提高“一帶一路”的實施效果,對于我國經濟來說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現階段,就我國外語教育的整體情況來看,由于人才類型不夠全面、綜合,導致我國面臨著外語人才單一的問題,且大部分外語人才缺乏社會適應性,再加上缺乏系統化管理,導致出現在職場上雖然人才需求較高,但無法滿足職場需求。因此,將相關中國傳統思想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相結合,在大學階段培養專業的外語人才,培養社會所需要的文化素質強、外語技能優秀的綜合型人才,是新時代外語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對于人才培養有著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
2.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
2.1教師重視程度不夠,推廣難度大
就目前大部分高校英語教學情況來看,通過對大學生和英語教師對中國文化融入教學內容的看法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能夠認識到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學生學習英語有著較高的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缺乏重視,導致中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推廣受到一定的阻礙,英語教師對于中國文化的概念認知較為模糊,大部分教師認為中國文化與英語教學是獨立存在的兩部分內容,還有部分教師認為將中國文化融入英語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影響英語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從而導致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中國文化難以得到有效推廣。
2.2傳統教學理念陳舊,過多強調西方文化
隨著現代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大學英語教學越來越趨向于綜合性和應用性,為了向社會提供綜合型人才,英語教學目標不斷提高,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將外語文化作為教學的主體,通過營造英語文化氛圍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這種教學方式是單向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國文化的輸出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處于被忽視的狀態。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滿足考試的需求,能夠使學生獲得更加英語知識,但是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求。現階段,大學英語教學不只是服務于考試,更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因此,現階段所采用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社會的人才需求,另外,大部分英語教學課堂進行大量的西方文化輸入,學生接觸大量的西方思想文化,對于中國文化的學習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
3.中國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策略
3.1更新教學理念,采取新型教學形式
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融入新的教學理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是開展英語教學的第一步,以開放的觀念推動中國文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深入融合。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可以增加適當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加入中國文化,選擇雙語教材,選擇的教學內容與中國的歷史、傳統節日、風俗習慣等內容相關,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實踐活動中獲得一定的文化自信心,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用英語自主表達中國歷史故事或名言名句,使得大學英語課堂成為中西結合的模式,形成文化鑒賞的教學氛圍。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課等形式豐富中國文化的呈現方式,開設多種教學形式,從而使中國文化有效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提高學生的跨文化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做中國文化的繼承者和傳播者。
3.2以學生為主體,拓展課堂,加強實踐
為了保證中國文化能夠有效融入大學英語教學課堂,教師可以設置文化實踐課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使課堂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拓展學生英語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促使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知識。文化實踐課程將中國文化作為主體,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增加英語實踐,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中國文化,使英語教學與中國文化深度融合。為此,教師可以創設實踐情境,通過欣賞圖畫、傾聽音樂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和思考,以英語表達的形式描繪中國傳統故事,在這種情境教學過程中突出展現中國文化元素和文化內涵,引導學生深入學習中國文化。
4.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文化有利于落實文化走出去戰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對于學生來說中國文化的深入了解和學習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文化趨向,為此,教師需要重視中國文化融入英語課堂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
參考文獻
[1]崔剛.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滲透[J].中國大學教育,2019(3).
[2]顧衛星,葉建敏.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的現實性研究--基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試卷結構和測試題型調整后的命題[J].外語測試與教學,2019(1).
作者簡介:王曦(1983.05-),女,漢族,四川彭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成都工業學院? ? 四川成都? ?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