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超 黃延春

摘 要:借助文獻資料、邏輯分析、對比分析等研究方法對我國體育中考項目設置的變遷及特點進行梳理分析,提出優化項目設置的相關建議。研究認為:體育中考的實施可以有效提高中學生的身體素質,但體育中考之后學生身體素質倒“V”形的曲線現狀未能改變;項目設置存在以田徑項目為主、技能考核項目綜合性不強、同組選項內容易混淆、相關度不高等特點;體育中考項目設置時要遵循針對性原則,技能項目要具有綜合實用性原則,選測、抽測項目要具有均衡性原則、項目難度要具有適中性原則。
關鍵詞:體育中考;身體素質;體質健康;項目設置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識碼:A ?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17
收稿日期:2020-03-30
作者簡介:劉國超(1990-),男,河南開封人,在讀碩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通訊作者:黃延春(1979-),男;河南南陽人,博士,碩士生導師
根據教育部連續25年對“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顯示:最具活力的青少年學生正面臨著營養過剩與運動不足的困擾,身體素質各項指標呈下降趨勢,體質健康極具威脅[1],普遍表現為“軟、硬、笨、暈”(即力量、柔韌、協調以及平衡性較差)等問題。直到全面實施體育中考以后,青少年學生體質下降態勢才有所緩解。初中階段是青少年學生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在此階段青少年學生身體各個系統發育不同步也不完善,由于不同的運動項目對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產生的功能價值不同,所以科學、客觀地設置體育中考測試項目,能更有效地增強青少年學生體質促進其健康成長。
1 體育中考項目設置歷史回顧
1978年上海市崇明中學恢復為重點中學,校長在陳朝宗及各位教師對學生體質的嚴重下降感到焦慮,決定于1979年招收初一新生時加試體育,當時體育加試項目共設置三項,分別為:60米短跳、跳遠和手榴彈擲遠[2],拉開了我國中考加試體育項目的帷幕。1998年原國家教委決定全面實施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簡稱體育中考),規定考試項目內容要依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中體育教學大綱》為主,項目選擇要可量化、易于操作[3]。當時全國體育中考項目多以跑、跳、投三項為主,即50m跑、立定跳遠和推鉛球[4]。
隨著學校體育的深化改革,針對青少年體能和心肺功能近20年持續下降的嚴峻現實,參考國際“健康素質”的評價體系[5],教育部于2007年頒布了《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引起各地教育部門重視,當時全國體育中考項目設置多以《國標》為參照,我國學校教育逐步形成了以“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中考逐漸向考核健康素質發生轉變。
2012年教育部為深入推動學校體育科學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其中指出各地各部門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著力發展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和技能特長,培養學生掌握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1-2項運動技能,促使學生都能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6]。此后,體育中考考試結構開始向“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的方向轉變。
2 當前體育中考項目設置特點分析
自1998年全面實行體育中考以來,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在此發展過程中,體育中考項目設置的內容和結構也逐漸趨于合理化。但通過對全國31個省級行政區域60個城市體育中考項目設置調查研究發現,目前全國體育中考設置項目有47項之多,占比最多的項目主要呈現以下特點。(見表1)
2.1 項目設置以田徑為主
田徑類考試項目主要依靠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或技術含量低,重復訓練即可,經過一段時間訓練能顯著增強學生體質,遏制學生身體素質下滑的趨勢。然而由于田徑類項目單調且枯燥無味,所以中考后大多數學生不愿意參加,難以支撐學生繼續保持長久的運動興趣。所以田徑類項目雖然能增強學生體質,但對于養成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習慣不利。
2.2 技能考核項目綜合性不強
調查顯示,50%以上城市在體育中考項目設置中都能增加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運動習慣的技能類考核項目,但在項目內容設置上存在一些質疑值得我們深思。現有的技能考核內容主要為籃球運球繞桿、足球運球繞桿、排球墊球項目,存在單個動作考核現象,對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考核不強,難度偏低,長期以來難以克服“考什么、練什么”的現象,體育學科的價值和功能難以體現,對培養學生終生體育鍛煉能力不強。
2.3 同組選項內容混淆、相關度不高
增加選測項目能充分體現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然而個別城市存在同組選項考核內容在力量、速度、爆發力和運動技能等項目混淆的現象,如東莞選考項目為:雙杠1分鐘杠端跳起支撐前擺下、引體向上(男)/擲實心球(女)、三角蛇形折返跑、籃球1分鐘對墻雙手胸前傳接球、足球25米繞桿運球和排球60秒對墻連續傳球,(6選1);蘭州選考項目為立定跳遠、實心球、1分鐘跳繩、50米跑、籃球繞桿運球及排球墊球,(6選2 )等。備選項目之間相關性、替代性不高,個體之間比較意義不強且考核結果也無法準確判斷學生體質健康狀況[7]。將技能項目與體能項目放在一組,多數學生會優先選擇技能項目而非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的體能項目。
3 優化體育中考項目設置建議
相關研究顯示:“體育中考政策實施以來,學生身體素質下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但體育中考考試過后學生身體素質又呈現明顯下降趨勢,整體呈現倒“V”形曲線。”[8]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任務是:增強增進學生體質與身心健康,教會學生體育運動與健康基本保健知識,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能力[9]。然而現實卻呈現出:“學生上了12~14年體育課,沒能掌握一項終身體育運動的技能;學生喜好體育活動,但不喜歡體育課的尷尬局面”[10]。因此,提出以下項目設置原則,希望增進學生體質與身心健康,促進學生掌握運動技能。
3.1 項目設置針對性原則
針對性原則即設置體育中考項目時要針對學生體質健康現期出現的問題“對癥下藥”,針對社會快速發展帶來的健康隱患問題做好預防應對措施。當前中學生體質健康的最薄弱環節是學生心肺機能明顯下降,而耐力素質是影響心肺機能的關鍵。學生預期的健康問題通過國民體質健康問題便可看出端倪,當前引起國民體質健康下降的主要問題是,缺乏運動的意識、興趣以及參與體育鍛煉的技能。因此當前在著重提升學生耐力素質的同時,應協調做好培養學生體育興趣,教會學生科學運動技能,使學生養成終身參與體育運動的行為習慣。然而當前體育中考部分項目階段性太強(如立定跳遠、實心球、仰臥起坐等項目),適合短期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對培養學生終身參與體育運動非常不利。足球、籃球、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技能類項目對于增進國民體質健康具有積極作用且受學生喜愛,可作為學生長期鍛煉的項目[11]。
3.2 技能項目考核綜合性適用原則
技能項目訓練是身體、心理及社會健康的重要載體,熟練掌握一項運動技能需要學生長期艱苦訓練,在這樣一個漫長的艱苦訓練過程中,學生不但能夠掌握運動技能,而且可以培養艱苦樸素的意志。目前單項技術考核造成的危害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設置體育中考技術類項目應多注重對完整技術的考核,讓學生能夠較為全面地掌握運動技術,充分感受運動技能的價值意義。如廣東省在進行普通高考體育籃球技能項目測試時將運球繞桿、定點投籃以及行進間運球投籃等幾個環節巧妙地組合在一起,以完成質量和完成速度作為評判標準,既體現了籃球實戰技術,又融入了體能訓練,能更好地銜接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掌握終身體育鍛煉技術。
3.3 選、抽測項目均衡原則
將選擇權利交到學生手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興趣,發揮學生特長。然而調查發現,學生一旦有了選擇的余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會有選擇性的進行學習和練習,不利于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全面性就產生極大的影響,更有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和方便教學,讓所有學生統一選擇同一個項目。增加抽考項目,學生在抽考之前必須進行所有項目的練習,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全面發展,而且還可以均衡學生選擇權利過大帶來的弊端[12]。特別是技能項目應當收回學生的選擇權,變選考為抽考,既可避免學生出現集中選擇某一項的局面,又可與課堂教學結合。所以在體育中考未來的改革過程中增加抽測項目會讓體育中考變得更加科學,例如當前我國體育中考中設有抽測項目的城市有鄭州、寧波、呼和浩特、煙臺、綿陽、昆明、烏魯木齊等。
3.4 項目難度強度適中原則
體育中考項目的設置要爭取做到科學、客觀,要均衡考慮項目難易程度,項目太難容易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太易則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重視。不同體育運動項目因其運動形式以及運動強度不同對體質與健康產生的效益不同,長期堅持負荷低、強度小的體育項目(如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對人體健康有益,而長期進行中、高強度的身體活動在預防兒童和青少年肥胖上比低強度的身體活動效果更好[13],眾多研究表明體育運動的能量消耗與體質健康存在量效關系,中等強度體育活動可以明顯減少冠心病、高血壓、癌癥和糖尿病等疾病發生,長期持續進行中等強度的運動對增強體質效果顯著大于低強度和高強度的體育活動[14]。因此體育中考運動項目設置在訓練強度上應遵循難度適中原則。
4 結語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營養過剩和運動不足將嚴重弱化人的生物適應能力,隨著人類身體素質的逐漸消弱,導致當前各種“生活方式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大肆蔓延。學生終將走向社會,教會學生科學鍛煉方法,培養學生掌握終身體育鍛煉技能,可以有效抵御“生活方式疾病”的發生,實施體育中考后初中生體質健康出現積極變化便是很好的證明。當前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發育階段的關鍵時期,身體各個系統發育不同步也不完善,所以科學地選擇體育中考運動項目可以有效增強身體素質,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楊樺.大眾發言摘登:增強青少年體質刻不容緩[N].人民政辦報.2012-03-12(D01).
[2]倪振良.崇明中學招生加試體育[J].人民教育,1981(04):53.
[3]國家教委關于印發《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Z],1997-11-06.
[4]李可可,王忠友,王忠武,等.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項目設置與分類初探[J].體育科學,1998(01):30-31.
[5]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切實提高學生健康素質的意見》[Z],2006-12-20.
[6]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Z],2012-10-22.
[7]鄭殷玨,方愛蓮,蔡金明,等.《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的比較研究[J].體育科學,2009,29(07):92-96.
[8]呂昌民,戚超.對山東省2012年普通高考加試體育的前瞻性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06):94-96.
[9]國務院辦公廳《學校體育工作條例》[Z],2017-03-01.
[10]季瀏. 我國《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7年版)》解讀[J]. 體育科學,2018,38(02):3-20.
[11]慈鑫,梁璇.全國中考必考,學校體育"拐點"來了[N].中國青年報,2016-09-26.
[12]陳益軍,樓旭攀.初中體育中考項目設置探究--以浙江省金華市體育中考項目為例[J].中國學校體育,2017(01):31-32.
[13]徐燁,劉禮國.以學生體質健康為導向的體育中考項目設置改革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5,31(07):18-23.
[14]李海燕,陳佩杰,莊潔.上海市青少年體力活動現狀與體質健康相關性研究[J].上海預防醫學,2011,23(04):14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