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怡 譚廣鑫

摘 要:采用文獻資料等方法深入分析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的合理性,并在項群理論基礎上,提出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優化的對策與建議。結果認為,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項目偏離專項、測試方式單一以及評分標準過于絕對,不利于運動員專項素質的發展和專項成績的提高。最后,建議以項群理論為基礎,強化基礎體能測試的測試項目針對性,將測試方式多元化,評分標準引入過程性評價,考慮基礎體能測試與專項體能、專項素質的聯系,改善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與專項發展的非均衡現狀,不斷提升基礎體能測試的合理性。
關鍵詞: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合理性;項群理論;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21.02.025
收稿日期:2021-02-22
作者簡介:郭淑怡(1999-),女,廣東韶關人,在讀碩士
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
體能是通過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與獲取比賽優異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運動員完成運動技術的前提,它包括一般體能(基礎體能)與專項體能。而基礎體能是專項體能的根本,后者離不開前者的支撐,前者的提高必然帶來后者的進步。為了惡補國家隊運動員長期“欠債”所造成的基礎體能薄弱、專項體能不強的短板,國家體育總局于2020年2月24日下發文件--《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于是,國家各運動隊在同年的9月份陸續進行基礎體能的測試,但期間出現了諸多的問題,如:傅園慧獲得100米仰泳預賽第一卻因為體能測試沒有進入前八而不能參加決賽、象棋老年選手需通過扔實心球進行體能測試以及短跑名將蘇炳添因為3000米測試不達標而無緣100米八強等等。因此,本研究從基礎體能測試的起源、現狀及其標準進行分析,旨在探討國家隊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的合理性,并以項群理論為基礎,提出國家隊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調整對策與建議。
1 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起源與發展現狀
1.1 體能與基礎體能
田麥久、劉大慶等學者在《運動訓練學》(2006)中認為:體能是通過骨骼肌的做工所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是運動員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1]。趙志英、鄭曉鴻(1999)學者認為,體能是指運動員在專項訓練和比賽負荷下,最大限度的動員有機體機能能力時對抗疲勞的能力。從某種角度上理解,這種能力就是專項耐力,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持續從事專項工作的能力[2]。王興等(2003)學者認為,廣義的體能是指人們進行日常生活活動所必須具有的相應的基本生活能力。狹義的體能是指人們進行各項體育運動而相應具有的跑、爬、攀、蹬等競技能力[3]。李之文在“體能概念探討”一文中認為,體能是經過身體訓練獲得的人體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在肌肉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它包括身體形態的適應性變化和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及柔韌等基本素質[4]。楊世勇(2002)學者在“現代體能訓練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一文中指出——體能是運動員機體的運動能力,是競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運動員為提高技術、戰術水平和創造優異運動成績所必需的各種身體運動能力的綜合。這些能力包括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運動素質(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5]。
不同學者對于體能的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定義,但通過綜合和分析諸多對“體能”定義的研究認為:體能應是通過運動員身體形態和運動素質表現出來的運動能力,是競技體育的基礎,也是運動員完成運動技術的前提,可分為一般體能和專項體能。
基礎體能指的就是一般體能。基礎指的是建筑物的根腳或事物發展的根本或起點。則基礎體能(一般體能)就意味著是體能的根本亦是體能發展的起點。而基礎體能訓練(一般體能訓練)是指在運動訓練中,運用各種非專項練習手段與方法,提高各器官系統的技能,改善身體形態,全面地發展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是為專項訓練奠定良好的基礎。一般體能訓練能夠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而專項體能必須以基礎體能訓練為基礎[6]。
由此可見,基礎體能適用于所有運動項目,就如每個運動項目體能的“共性”,而專項體能只適用于一個運動項目,即“個性”。基礎體能與專項體能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基礎體能是專項體能的根本,后者離不開前者的支撐,前者的提高必然帶來后者的進步。當專項體能訓練脫離了基礎體能訓練,運動員的體能通常難再有進步;而當運動員的體能達到瓶頸時,提高基礎體能就可以提高專項體能,從而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因此,提高運動員的基礎體能對提高運動員專項體能和競賽成績是必要的。
1.2 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的起源
運動員的基礎體能測試可以追溯到2020年2月24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通知》的出發點是為了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由于長期“欠債”所造成的基礎體能薄弱、專項體能較差的問題,制約著運動員決戰東京、決勝賽場的能力提升和實力發揮,同時為進一步統一思想,持續狠抓體能訓練工作。
對于在當前這個奧運周期開始突出強調強體能補短板,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劃艇協會主席劉愛杰談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背景——隨著社會發展,我國體育人才的成長通道上已經不具備像過去那么完善的“三級訓練網”,體能短板尤其是基礎體能短板要比以往更加凸顯[7]。
1.3 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的現狀
自體育總局下發《通知》以來,國家隊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在全國游泳冠軍賽上引起了較大的輿論風波,筆者以2020年9月開展的全國游泳冠軍賽為界限,總結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的發展現狀:
1.3.1 全國游泳冠軍賽開始之前
在2020年2月至9月,各級體育局、運動隊開展體能訓練專項會議為基礎體能測試做充分準備。5月25日,根據總局相關文件,為了切實掌握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況,河北省體育局體舉柔中心各運動隊在體能與康復訓練研究中心進行了體能測試,包括基礎體能測試、軀干穩定性測試和板塊體能測試三大部分[8]。6月5日,陜西省舉重摔跤柔道運動管理中心舉行2020年體能大比武活動,此活動嚴格按照總局體能比賽標準動作要求和評分標準組織實施[9]。9月26日至28日,2020年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基礎體能測試在山西體育中心新建體能中心進行,組織實施了本次全部的基礎體能測試[10]。除此之外還有各省市的運動隊,為全面貫徹落實《通知》要求精神,為了深入評價運動員身體體能狀況,合理制定運動員訓練方案,根據《通知》的要求進行運動員訓練和基礎體能測試。
1.3.2 全國游泳冠軍賽開始至今
2020年9月26日,傅園慧在全國游泳錦標賽暨東京奧運會達標賽的女子100米仰泳中以59.48s的成績獲得預賽第一,是唯一一位沖破1min大關的選手,卻因為體測成績未達到前八而無法進入決賽。同日,余賀新在男子50米自由泳預賽中也取得第一名,并且打破了寧澤濤此前保持的全國紀錄,達到奧運會A標,卻同樣因體測未通過未能進入前八而無法進入決賽。次日,女子1500米自由泳預賽中遼寧選手王簡嘉禾打破全國記錄和亞洲記錄也未能進入決賽[11]。在這之后,2020年全國空手道A類賽暨第十四屆全運會積分賽開賽在即,10月10日中國空手道協會組織全體參賽隊員進行了體能測試(第一站、第二站)[12]。11月10日,全國空手道錦標系列賽(第三站)體能測試在山西體育中心進行[13]。在全國游泳冠軍賽風波過后,各運動隊依然按照《通知》的要求實施貫徹基礎體能訓練與測試。
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不達標而早早出局的例子比比皆是,游泳項目作為奧運會的奪冠熱門,又是中國的傳統強勁運動項目之一,這現象不禁讓人陷入沉思。而由于基礎體能測試不達標致使專項成績優秀的運動員被淘汰,在國內外的體育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2 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的合理性探討
2.1 中國競技體育現狀
對于運動員來說,檢驗訓練效果最好的方式就是比賽,而四年一屆的奧運會無疑是重中之重。通過對比近五屆中國、美國以及英國三國奧運會的金牌數和獎牌總數有著較大變化(如圖1),中國無論是金牌數還是獎牌數都呈現出“倒U型”趨勢,相反美國和英國正在穩步上升。五屆奧運會獎牌數量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的競技體育的運動成績和運動員的競技狀態有所下滑。而體育總局通過基礎體能測試提高運動員的體能,為東京奧運會做好充分準備。
除此之外,穆文浩、李大新學者通過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GM (1, 1) 模型預測法分析近3屆奧運會中國隊獎牌的項群分布特征及發展趨勢。研究表明:獎牌分布特征為穩定奪金項群有9類項群(具體項目為舉重、賽艇、跳水、體操等);不穩定奪金項群有5類項群(具體項目為場地自行車、皮劃艇等);無金牌項群有4類項群(具體項目為場地自行車、三級跳遠等)。其中,在奧運獎牌的發展趨勢預測中,有10個項群獎牌可能呈現下降趨勢[16]。
種種跡象表明近十年來我國運動員競賽成績和競技狀態有所下降,而基礎體能測試這一措施就是要將這一下滑趨勢變為穩定甚至是上升趨勢,提高運動員的體能,從而進一步提高運動成績。
2.2 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標準存在的問題分析
2.2.1 測試方式單一,不符合運動員的專項素質發展
從《國家隊體能達標測試評分標準(2020年2月版)》(以下簡稱《標準》)可見,所有運動員采取的是同樣的測試方式。運動員利用同樣的測試項目雖然測試的仍然是同一身體部分的力量素質,但由于不同專項的運動員的身體狀況有所不同,用統一化的標準去衡量基礎體能勢必會影響專項素質。對于游泳運動員來說,腳踝踝關節的靈活度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打腿的效率。3000米和30米沖刺跑的基礎體能測試與訓練勢必會影響游泳運動員的專項發展。長期發展下去,國家運動員將會形成基礎體能提升,專項發展停止或退步的局面。
2.2.2 測試項目偏離專項,不利于運動員專項成績的提高
我國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仍處于探索階段,這一測試項目存在諸多問題。測試項目真正符合運動員專項發展的并不多,其原因與《標準》中的測試項目設置有關。如3000米這一項目是測試運動員的有氧耐力,長期的專項訓練使得短跑運動員全身的肌肉多為快肌,短跑時通常以磷酸原供能系統供能為主。而3000米的長跑通常是有氧氧化系統供能為主。3000米和50米兩者對肌肉類型、供能要求完全不同,因此過多的長跑訓練就會影響短跑成績,影響訓練進度乃至整個計劃。由于測試的項目偏離運動專項,不符合運動員專項發展,將會限制運動員專項成績發展,難以達到提高運動員專項成績這一目標。
2.2.3 評分標準絕對化,限制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揮
由于我國國家隊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采用評分標準終結性評價,未能進入基礎體能測試的前八名,就無法進入決賽,這使得部分優秀運動員出現了預賽成績第一,甚至打破記錄,也無法進入決賽的現象。相反,也會有一部分運動員專項成績一般,而由于基礎體能測試成績排名靠前而進入決賽。這兩種不符合競技體育精神的現象,再次顯現我國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的不合理性,從源頭上限制了運動員競技能力的發揮,影響運動員后續的訓練計劃和比賽發揮。
基于以上三點的分析,不同專項的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和身體素質大相徑庭,而這次基礎體能測試以統一標準測評運動員顯然缺乏合理性。但從長期看,這種基礎體能測試將會提高運動員的專項體能,從根本上惡補體能短板,提升專項成績。因此制定合理的基礎體能測試項目和標準就成為了當務之急。
3 基礎體能測試項目與標準體系構建的對策與建議
發掘所有運動項目都適用的基礎體能測試項目難度較大,并且在一般訓練學理論中,通常難以關注和揭示出混同于所有項目之中的一組項目的訓練規律。以一個項目的訓練實踐活動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專項訓練理論,難以做出具有更為普遍適用性的提煉和概括。而根據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從縱向看,除一般體能訓練和專項體能訓練外,還有項群訓練學。項群訓練學是適用于部分運動項目的運動訓練學理論。該理論認為,各運動項目都是分屬不同的類別,從而可以不同類別的項目來制定每一個運動項群的基礎體能測試項目與標準。根據競技能力的主導因素對競技項目可分為體能主導類、技能主導類、技心能主導類和技戰能主導類四大類[1]。
3.1 測試方式增添多樣性,實現運動員基礎體能與專項素質同步發展
在大力推崇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的同時,也應充分考慮運動員的專項素質。國家隊基礎體能測試的方式可根據項群理論中運動項目的分類進行改革,提升運動員基礎體能測試時測試方式的可選擇性,滿足不同類別專項運動員的需求,實現基礎體能訓練、測試與專項素質同步發展,以提高運動員基礎體能訓練的效率,緩解大賽備戰壓力。如花樣游泳運動屬于技能主導類表現難美型項群,這類運動項目應盡量減少路上跑動測試,并且根據測試項目的本質,充分考慮游泳運動員的特征后重新構建基礎體能測試的項目和評分標準,將體能測試“專項化”。
3.2 強化測試項目的針對性,提升基礎體能與專項發展的統一性
由于基礎體能測試是為國家高水平運動員而制定的,測試項目偏離運動專項是制約國家訓練隊基礎體能測試開展的一大難題。基礎體能訓練的制定是依據所有項目的共同特征進行制定,而專項體能測試是根據運動員所在專項的主要特征進行制定,雖然基礎體能測試選取的所有項目都存在的共性元素,但由于基礎與專項體能測試的關系連接較為疏遠,直接表現在運動員在專項訓練之余,還要進行與專項背道而馳的基礎體能訓練,是不利于運動員的基礎體能與專項體能訓練,不利于提高專項運動成績。如何合理設置基礎體能測試的項目,需要以項群理論為基礎,通過結合各類運動專項的運動方式和類型將項目細化,在合理的范圍內強化基礎體能測試的專項性,尤其應緩解當下許多成績優異運動員因體能測試某些項目不及格而無法進入決賽、參加奧運會的矛盾。此外,還可以充分借鑒各項目專項測試系統構建的經驗,改善基礎體能測試項目設置的不合理現象,提升基礎體能與專項發展的統一性。
3.3 評分標準引入過程性評價,提高評分標準的多元化和合理化
基礎體能測試對于運動項目的相似性要求比較高,而各運動項目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專項素質各不相同。為了減少優秀運動員的流失,基礎體能測試的評分標準需要引入過程性評價。通過對運動員在進行基礎體能訓練的前后體能方面數據的統計分析,再進一步對運動員基礎體能評分,了解運動員基礎體能與專項體能的提升程度,不斷優化運動員基礎體能訓練的評分標準,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達到運動員基礎體能與專項體能同時提升的最佳效果。同時,基礎體能測試的評分標準設置也要不斷嘗試運用大數據網絡平臺,對運動員體能變化的信息進行收集、自動化處理和報告,提高基礎體能測試數據分析的智能化水平。
科學的理論指導勢必會使得基礎體能測試更為合理,增強基礎體能測試與專項體能測試之間的聯系,強化運動員的基礎體能。通過建立更為完善的評價標準,提高過程性評價的權重,而不單單是以終結性的基礎體能測試成績作為是否進入奧運會的衡量標準。多元化的基礎體能測試評價體系更為合理與科學,才能提升我國運動員的基礎體能,提高我國運動員的專項素質,縮小與世界強隊的差距。
4 結語
基礎體能測試對于運動員來說是必要的,合理化的基礎體能測試可以提升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有利于提升專項體能和延長運動壽命,也可以幫助教練員更清楚地掌握各項指標。而如何將基礎體能測試合理化、完善化就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問題。其中,項群理論為基礎體能測試提供了理論基礎,通過調整測試方式、測試項目和評分標準,提高基礎體能測試的合理性,促進運動員基礎體能和專項素質同步發展,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和身體素質,為決戰東京、圓夢奧運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劉大慶.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
[2] 趙志英,鄭曉鴻.對“體能”的探析[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01):44-46.
[3] 王興,司虎克.體能訓練理論與實踐科學化探索[J].中國體育教練員,2003(01):8-10+48.
[4] 李之文,體能概念探討[J].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2001(03):1-3.
[5] 楊世勇,現代體能訓練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J].貴州體育科技,2002(01):41-42.
[6] 張夢倩, 2011年國家男子佩劍隊隊員一般體能訓練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7] 葛會忠,扈建華.中國賽艇協會主席:當時國家隊100多人,只有1人達到英國隊入隊標準 [EB/OL].[2020-09-30]https://www.sohu.com/a/421891306_115479.
[8] 體舉柔中心.體舉柔中心開展體能測試活動[EB/OL].http://www.hebsport.gov.cn/tiyukuaixun/2020/0527/13896.html.
[9] 省體育科學研究所.2020年全國場地自行車錦標賽基礎體能測試在我局體能中心進行[EB/OL].http://tyj.shanxi.gov.cn/mainmodule/show-48715.html.
[10] 張江舟.我省舉重摔跤柔道項目舉行體能大比武[EB/OL].http://esb.sxdaily.com.cn/pc/content/202006/12/content_729154.html.
[11] 李雪穎.全國游泳冠軍賽設置體能測試 強化基礎體能訓練 提升專項實力 沖擊世界水平[N].中國體育報.2020-09-27.
[12] 山西體育發展中心. 全國空手道A類賽 體能測試60分成“投檔線”[EB/OL]. http://tyj.shanxi.gov.cn/mainmodule/show-48762.html.
[13] 省體育科學研究所.2020年全國空手道錦標系列賽(第三站)體能測試日前結束[EB/OL].http://tyj.shanxi.gov.cn/mainmodule/show-48919.html.
[14] 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http://www.olympic.cn/.
[15] 新浪奧運. http://match.2012.sina.com.cn/medals/.
[16] 穆文浩,李大新.基于項群理論的近3屆奧運會中國隊獎牌分布特征及發展趨勢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9,4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