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萍
摘 要 油松種植中存在比較嚴重的病蟲害入侵問題,會直接影響油松的種植效果,進而影響森林建設水平。因此,需要根據油松種植的具體情況對常見的病蟲害進行分析,同時提出預防病蟲害的相關對策。此外,還要根據油松的生長情況及種植特點提出提升油松種植水平的相關措施,這對提高油松的整體種植效率,保證油松健康生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 油松;病蟲害;防治手段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5.041
病蟲害是威脅油松生長情況的重要因素。在油松生長過程中,必須根據具體的病蟲害情況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提高病蟲害監測以及管理水平,這樣才能保證油松健康生長,從而提高油松的種植水平,這對推動我國森林建設與發展有一定意義。
1 油松病蟲害的發生現狀
在我國一些地區種植油松時,相對穩定的氣候條件以及比較優越的地理位置,很容易導致森林病蟲害入侵。在我國很多類型的森林中,病蟲群體會在比較適宜的環境下快速繁殖,對綠植的健康生長產生極大影響。在我國的森林建設中,油松植被的占比較高,在油松林造林過程中采用的植被類型比較單一,這會導致油松林的病蟲害抵抗能力下降。再加上油松本身受病蟲害入侵的影響較大,一旦受到病蟲害入侵,會直接影響油松的生長情況。油松的自愈能力較差,極易在病蟲害的威脅下枯死干死。因此,必須重視對油松病蟲害進行人工防治,盡可能提高油松的成活率。在油松生長期間,病蟲害的主要表現為油松軀干有潰瘍斑,葉子出現干枯發黃的問題,嚴重時油松的根部會出現潰爛情況。在油松林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根據油松的具體變化情況對病蟲害進行有效判斷,從而能夠保證病蟲害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以及針對性[1]。
2 油松常見病蟲害
2.1 病害問題
2.1.1 立枯病
立枯病一般在油松幼苗時期多發,主要表現為油松的樹苗出現長條狀的褐色紋路,這一長條褐色紋路會隨著樹苗的不斷生長而逐漸擴散,病害嚴重時會使樹苗的根部出現紅褐色紋路,甚至可能會導致樹苗根部腐爛,從而使樹苗干枯死亡。立枯病的傳染性比較強,一般在油松林中會大范圍擴散,對整個油松林的健康生長產生極大威脅。
2.1.2 松針病
導致油松出現松針病的主要原因是鞘銹菌感染,通常在8—9月很容易出現松針銹病冬孢子,并且孢子會在葉子上停留,經過氣流傳播后,會在松針內部形成芽管,然后入侵到油松的樹種內,在松針內越冬。在第二年4月會形成性孢子器,最后形成孢子堆,通常在油松的樹冠下部存在比較嚴重的松針病。
2.2 蟲害問題
2.2.1 介殼蟲
介殼蟲是對油松生長產生極大威脅的害蟲,會直接影響油松的葉片以及枝條。介殼蟲會寄生在樹葉上,導致油松葉片發黃、樹枝枯萎,并且很容易導致油松出現煤污病。一般在夏季高溫季節出現介殼蟲,并且在夏季處于快速繁殖期間。因此,夏季是油松介殼蟲害的高發時期。
2.2.2 松大蚜
在我國的遼寧、河北、北京等地區,松大蚜的出現頻率較高。松大蚜成蟲會吸食油松樹干的汁液,導致松針的頂部出現發紅發干問題。除此之外,油松葉上會出現黃紅斑,并伴隨枯針、落針的情況。在夏季松大蚜的繁殖速度比較快,導致松針上密度較較大,在遠處可以看到亮點。在密度較大的情況下,松大蚜會沾染煙塵以及煤粉,導致油松出現煤污病而對松樹的生長情況產生極大威脅[2]。
3 油松常見病蟲害防治手段
3.1 病害防治
3.1.1 立枯病防治
針對立枯病的防治,必須重視油松育苗階段的管理工作。在育苗地規劃階段,要確保育苗地遠離洼地,同時完成地塊消毒作業,然后再使用。通常情況下,在對地塊進行消毒時,需要使用濃度為2%~3%的硫酸亞鐵溶液噴灑消毒,也可以在翻地前撒生石灰達到消毒目的。為了確保育苗地塊的平整性,必須先進行翻耕,然后再細翻,保證地塊均勻平整,防止因為地勢而產生積水,影響油松育苗效果。翻地需要在晴朗干燥的天氣進行,這樣能夠保證土壤的破碎度,防止因為水分比較多而產生板結問題。與此同時,需要利用優質的種子完成油松育苗工作,并合理選擇油松的播種時間。在育苗階段可以利用農家肥提高土壤的營養程度,保證幼苗能夠獲取足夠的養分。這樣有利于提升幼苗的抵抗力,降低油松發病概率。如果在幼苗生長過程中有持續降雨的問題,必須在雨停后完成扒土作業,可以利用迪克松、多菌靈等藥物撒在油松幼苗的根部,有利于預防立枯病。
3.1.2 松針銹病防治
要確保油松與黃檗林間的距離相對較遠,或者在油松林種植時,可以利用塊狀混交的方式完成造林工作。在樹木種植前,還需要對具體的地塊進行研究和分析,防止在黃檗樹較多的地塊種植油松。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化學藥物對松針病進行預防,可以使用波爾多液、石硫合劑等藥物對油松林進行噴灑,有利于預防孢子感染。
3.2 蟲害防治
3.2.1 松大蚜預防
松大蚜的預防主要是加強撫育管理工作。1)重視油松林冬季剪枝作業,剪掉蟲枝,并集中銷毀,防止松大蚜入侵油松而對油松健康生長產生威脅。2)如果油松已經感染松大蚜,需要利用農藥進行治療,可以噴灑一定量的樂果乳油以及久效磷乳油,在樹干的底部進行打孔注射能夠提高用藥效果。3)直接刮去老皮,在樹干上涂抹一定寬度的藥環,有效防治松大蚜。
3.2.2 介殼蟲防治
針對介殼蟲的防治,需要加強植物檢疫工作。1)介殼蟲的活動范圍較小,且擴散能力相對較低,可以根據介殼蟲的具體特點完成植物檢疫工作,有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病蟲,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消滅病蟲,預防介殼蟲擴散。2)利用有效的人工防治作業完成介殼蟲清理工作,在油松種植過程中一旦發現介殼蟲,需要利用軟刷進行刷洗,并將剪下的蟲枝徹底銷毀。3)利用防藥物對介殼蟲進行防治,如果在介殼蟲高發時期,需要每隔7~10 d噴一次藥,連續噴2~3次,具體的用藥為40%的氧化樂果1 000倍液或者50%馬拉硫磷1 500倍液。4)利用生物防治。利用介殼蟲的天敵大紅瓢蟲既可以確保油松的生長情況,同時能夠提高介殼蟲的防治效果,對增加油松林生物多樣性也有一定意義。
4 提高油松種植水平的策略
在森林管理的過程中,必須根據森林種植樹木的具體類型開展有效的植被管理工作,保證防治計劃的科學性以及有效性。在森林管理時,需要不定期地對植被進行巡查,一旦發現問題需要及時解決。利用有效的方法完成病蟲害防治工作。森林監督部門需要對油松的生長環境進行勘測,同時要重視油松檢疫工作,在油松種植之前需要對植被進行檢查,防止新種植的油松為其他油松帶來隱患。在森林治理過程中,也需要堅持預防與治療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油松病蟲害的管理效果。各部門需要加強配合與溝通,明確不同部門的職責以及任務,根據油松林常見的病蟲害情況制定合理的油松病蟲害防治體系,從而為油松植被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在油松種植過程中,油松的病蟲害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有的病蟲害發生頻率較高,需要正確認識油松病蟲的為害。1)要對各種方法進行嚴格控制,防止過多使用化學藥物而影響油松的生長情況。2)要加強生物防治措施的有效應用,利用天敵的方式達到治理蟲害的目的,促進油松林的可持續發展,有效避免二次蟲害發生。在對森林人工種植以及管理的過程中,還需要重視對植被種類的科學搭配,可以根據具體生長情況對與油松適合的樹種進行科學設計。同品種林木之間的抵抗力較低,而利用科學的植被搭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森林的整體抵抗能力,并且有利于促進生物多樣性的發展,對提高森林的可持續發展有積極作用[3]。
5 結語
在我國的森林建設發展過程中,必須認識到病蟲害入侵對油松產生的巨大威脅。在油松種植過程中,需要根據油松常見的病蟲害情況,采取科學有效的防治措施,防止病蟲害威脅油松的健康生長。同時,要加強油松植被的日常管理和預防工作,這樣才能夠從具體的情況出發,提高油松病蟲害防治水平,保證油松能夠健康生長。
參考文獻:
[1] 趙欣宇.油松常見病蟲害與有效防治手段分析[J].花卉,2019(18):286.
[2] 薛春橋.油松常見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方法探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9(02):201.
[3] 張瑞芳.油松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策略淺談[J].農家科技,2019(05):3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