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漢
摘 要 推進林業高質量發展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變化的必然要求,以綠色理念引領林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林業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也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謀劃林業工作的根本指針。基于此,立足甘肅省武威市林業發展問題短板,探索和總結推進全市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關鍵詞 林業;高質量發展;思路;對策;甘肅省武威市
中圖分類號:F326.2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5.060
加快林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林業工作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全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林業快速發展的區位優勢及資源稟賦各異,推進和加快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有效措施不一而足。基于此,結合河西地區林業發展存在的問題短板,探索和總結推動和加快武威市林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和措施,以期對類似區域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1 武威市林業發展現狀
武威市位于甘肅省中部、河西走廊東端,現轄涼州區、民勤縣、古浪縣和天祝藏族自治縣,總面積3.3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1.98萬人。武威市在全國生態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南部為祁連山地,北部為巴丹吉林和騰格里沙漠,中部為綠洲平原。全市荒漠化、沙漠化土地面積分別為218.52萬公頃、152.6萬公頃,分別占國土總面積的65.5%、45.9%,生態環境脆弱。
近年來,武威市立足建設“西北乃至全國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定位,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優化“南護水源、中建綠洲、北治風沙”林業生態建設布局,探索完善生態建設長效機制,全市人工造林達到31.89萬公頃,封山沙育林草16.57萬公頃,森林總面積達到59.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09年的12.06%提高到18.43%。
2 武威市林業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武威市森林覆蓋率僅為18.43%,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部分縣區森林覆蓋率不足10%。森林面積小,承載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足,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要求不相適應。同時,干旱缺水、沙多林少,生態環境脆弱的局面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善,林業發展現狀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仍不相適應。
2)森林健康水平不高,生態效益發揮不充分。受氣候持續變暖、干旱少雨等影響,南部山區水源涵養林林線上移,林分質量呈逐步退化趨勢;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沿線防風固沙林以旱生或超旱生的沙生灌木為主,森林碳匯作用、生態效益低;綠洲區的森林面積規模較小,造林面積分散,經營管理粗放,病蟲為害嚴重。
3)營造林重數量、輕質量問題較為突出。近年來,各級各部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人工造林,造林面積達到31.89萬公頃,封山沙育林草16.57萬公頃。但由于后期管護資金嚴重短缺,管護撫育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較低,未能發揮預期生態效益。
4)各類項目建設力度加大,林地、林木等資源保護壓力較大。武威市森林資源分布零散,保護管理點多、面廣、量大,基層監督管理機構不健全,技術力量薄弱,林業行政執法力量不足。國土二調數據庫與林地管理“一張圖”地類屬性不一致,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滯后,各類建設項目用地審核審批機制不健全,非法占用林地等問題時有發生。
5)林業先進科技成果應用力度不大,林業科技貢獻率不高。科研機構不健全,林業技術人才匱乏,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科技水平與林業發展不相適應。國土綠化、防沙治沙等最新理論成果指導林業生產實踐的作用不強,科技成果轉化率低。
6)林業產業發展缺乏活力。林業產業結構中,主要為林藥果種植,第一產業占比過大,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過小,林業總產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占比較低。
7)群眾對林業政策了解不夠,未能用活用國家優惠政策。林業建設長期依賴國家投資,社會投資林業建設的機制不健全,林業建設投入單一,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3 加快林業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及對策
3.1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
實現林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武威市林業生態建設實際,把持續增加森林面積、切實提高森林質量作為當前根本任務,在加強現有森林資源保護的基礎上,牢牢把握當前林業發展的戰略機遇期,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總體要求,大力實施以祁連山生態恢復、防沙治沙、綠洲區綠化美化為重點的國土綠化行動,加快城鎮綠化、農村村莊綠化、通道綠化、農田林網建設,千方百計增加林地、草地面積,提高森林覆蓋率[1]。
3.2 科學制定并落實森林經營方案,促進森林健康持續發展
結合南部山區、中部綠洲區、北部沙區的地貌特征、氣候條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按照不同森林類別,高標準實施森林培育、退化林分修復、低產低效林改造、森林撫育、造林補貼等中央財政專項資金項目。同時,通過落實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完善管理體制機制,明確經營管理主體,推動森林經營方案落實,努力提高南部山區水源涵養林、中部綠洲區農防林和北部沙區固沙林質量,最大限度地發揮生態效益[2]。
3.3 轉變觀念,注重造林綠化成果鞏固
要將工作重點從注重造林數量向造管并重轉變,將造林管護撫育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加大資金投入,保證造林管護撫育措施落實。同時,完善機制體制,靠實工作責任,嚴格落實管護撫育措施,確保樹木正常生長。及時開展確權頒證,明確造林樹木管護主體及管護撫育責任,保障造林者、管護人合法權益,增強管護撫育積極性。
3.4 結合新《森林法》切實加強林地、林木資源保護
采取多種形式開展新《森林法》的宣傳和解讀,切實改變干部和群眾的傳統觀念。大力推行“林長制”,強化責任落實,完善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機制,確保林地保有量不減少。必須嚴格執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制度,對采伐林地上的林木,必須申請辦理采伐許可證并按照采伐許可證的規定進行采伐,采伐林木的單位或個人應按照有關規定完成更新造林。國土、林業管理部門加強協調溝通,結合國土“三調”數據庫建設,科學界定土地屬性,建立和完善林地、草地數據庫,為林地、草地等資源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3.5 發揮林業科技的支撐作用
通過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公開招考和引進高學歷和高水平林業科技人才,夯實林業科技發展基礎。通過定向委培等方式,提升現有林業專業技術人員技術水平,適應新時代林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加強與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聯系溝通,加快國內外林業高新技術成果應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增強林業發展活力[3]。
3.6 立足資源優勢,增強林業發展活力
1)堅持適度規模,大力實施林果基地優化工程,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經濟林藥果產業基地,培育壯大支柱產業。以巴丹吉林、騰格里兩大沙漠沿線為重點,建立釀酒葡萄產業基地;以祁連山沿山冷涼灌區及井河灌區為重點,大力發展紅棗、核桃、桃、油桃、杏和李等大田經濟林和日光溫室經濟林栽培;以北部沿沙區為重點,發展梭梭接種肉蓯蓉,鎖陽、甘草、板藍根、麻黃和枸杞等為主的沙生藥用植物種植。依托“中國葡萄酒城”,制定和落實優惠政策,按照“企業+基地”模式,著力培育威龍、莫高、紫軒、石羊河等林果產業龍頭企業;依托中部綠洲區優質梨、核桃、枸杞等特色林果基地,引進林果深加工企業,延伸林果產業鏈,提升果品附加值,激發林果產業發展活力。2)加強和規范林木種苗管理,提高種苗質量,夯實林業生態建設基礎,培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種苗產業。立足廢舊木材資源豐富優勢,引進木材加工龍頭企業,規范枯樹采伐管理,科學防治楊樹蛀干害蟲,提升廢舊木材、樹木枯梢枯枝加工利用率。鼓勵和引進林產品研發企業和單位,大力開展木材、優質梨、肉蓯蓉、鎖陽和枸杞等林產品研發,加快科技成果轉化。3)積極創建和打造電商運營平臺,依托林產品資源優勢,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培育和創建知名品牌,提升市場占有率。規范林產品產銷管理,建立完善林產品質量追溯機制,積極創建國家級林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4]。
3.7 強化宣傳發動,落實優惠政策
1)探索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多元投入、公眾參與和社會協同的造林綠化新機制、新辦法,不斷增強林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搶抓當前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有利時機,把造林工作與農民增收緊密結合,積極培育家庭林場,鼓勵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培育壯大林業龍頭企業。3)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林業專項資金,加大地方政府林業建設資金投入力度,積極探索實行先造后補、以獎代補等機制。完善地方財政付出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林業生態建設,促進林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霍發喜.關于新時代蘭州市林業產業發展的思考[J].甘肅農業,2018(24):40-41.
[2] 鄭丹丹.河北省林業產業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7(16):111.
[3] 王雪峰.淺談林業技術創新與現代林業的發展[J].農家參謀,2020(15):104.
[4] 王明云.森林經營方案制度的推行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探究[J].綠色科技,2019(07):61-62.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