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錦梅
摘 要 林業是推動經濟水平提升的關鍵,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助于滿足各行業的發展需求。但是,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土地沙化現象嚴重,不僅導致林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也威脅人們的生存環境。因此,應加強對土地沙化的有效防治,確保林業生態環境的穩定性,體現其生態性和經濟性價值,同時創新防治措施與保護策略,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基于此,針對土地沙化的原因進行分析,探索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并對其應用策略加以研究。
關鍵詞 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中圖分類號:S718.5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5.094
土地過度開墾、水資源過度開發等都會引起嚴重的土地沙化問題,從而增加自然生態環境的壓力,對于人類發展造成嚴重影響。近年來,環境問題已經成當前社會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為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等指明了方向,有助于環境問題的治理,為人們帶來更好的生活居住體驗。因此,應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以實現對土地沙化問題的及時防治,避免沙化面積擴大,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可以實現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為循環經濟體系的建設注入強勁的動力。防沙治沙和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系統化工程,應明確當前土地沙化的現狀和林業發展的需求,以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1 土地沙化的原因
1.1 自然原因
在我國的西北地區和華北地區,風沙問題較為嚴重。當降水量較小時,會導致干旱問題的出現,使得植被的生存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在土地荒漠化和風蝕作用的影響下,使得沙漠化范圍逐漸擴增。同時,植被覆蓋率不高,使得地下水位受到影響,植被的生存狀況較為惡劣[1]。
1.2 人為原因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活動也更加頻繁,這也會導致土地沙化問題出現。尤其是很多人為了個人利益,過度開墾、不合理圍墾,過度放牧、過度挖掘等使得自然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未能嚴格按照國家相關規定要求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只關注經濟發展,卻忽視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引起草原退化和土地荒漠化。
2 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措施
2.1 圍欄封育
在防沙治沙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圍欄封育的方式較為常見,通過設置圍欄的方式實現對草原的有效保護,通過禁用或者限制使用的方式使植被獲得良好的生存空間。圍欄封育的方式真正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能夠增強植被的生長效果,達到防沙固沙的目的。在采用圍欄封育措施時,應明確土地沙化的實際情況,確定圍欄封育的時間,從而改善整體生態環境狀況[2]。
2.2 設沙障
對于半流動沙丘和流動沙丘,在防沙治沙中可以通過沙障進行固定處理,其應用效果較好。沙層表面粗糙程度提升,能夠降低風力,從而防止在狂風中風沙流失。運用沙障的方式也能夠對降雨進行截留,使得土壤的含水率得到提升,改善當地的土壤環境,為植物的健康生長創造條件。
2.3 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是一項長期性工作,通過栽植適應性較強、生長狀況良好的植被,可以達到抵御風沙的效果,這也是改善林業生態環境的關鍵措施。防護林的建設應符合林業發展的整體要求,實現對風速的控制。在水土流失與沙化耕地治理、防風固沙等工作中,植樹造林的作用顯著,能夠使土壤的蓄水性能得到全面改善。
2.4 草方格固沙
防風固沙中,采用草方格不僅能夠降低防沙固沙的成本投入,而且更具便捷性和環保性特點,草方格以麥草或者稻草等制作而成,原材料也方便獲取。沙面風速能夠通過草方格加以控制,而在麥草腐爛后還可以形成沙結皮。草方格在使用中可以與其他多種植被進行融合應用,防止由于風化問題的影響而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應用沙冬青、檸條、沙米和沙蒿等抗旱植物制作植物草方格,能夠增強防沙固沙效果,有助于植被覆蓋范圍的擴大[3]。
3 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策略
3.1 開展生態教育
人們的生態意識淡薄,是限制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效開展的關鍵因素,因此應積極開展生態教育工作,提升人們的生態素質。1)引導人們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良好的氛圍和風氣,真正構建全員參與的工作體系,使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能夠得到有效落實。2)明確工作人員的自身職責,通過構建責任機制,使責任能夠落實到每一個部門和人員身上,避免在防沙治沙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出現權責不清的問題。3)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對林業生態環境的逐步恢復,增強生態系統的多樣化及穩定性[4]。4)對傳統宣傳手段進行創新與改進。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拓展宣傳深度和廣度,以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為核心,實現信息的精準化推送,使生態教育與宣傳工作可以高效化開展。
3.2 優化生產方式
林業生產方式的優化和改善,也能夠起到良好的防沙治沙作用,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使林業經濟發展中落實可持續發展和綠色發展理念。1)注重生態性經濟項目的建設。除了實現對沙漠化的有效治理外,還應綜合考量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加快產業化發展,增強實際治理效果。明確國家關于林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政策方針,明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建設之間的銜接關系,做好兩者的有效平衡。增強社會企業、組織機構和個人在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的參與度,獲得充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持,從而在社會協同機制下增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使開發建設項目能夠有條不紊地實施。2)構建一體化發展模式[5]。造林模式的建設應符合當地實際情況,實現與經濟發展的有效協調,以沙產業為核心,增進林能發電、林景旅游和林科研等產業的集成,增強整體發展活力。3)增進各方的協調,達到共同建設的目的。政府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增進與社會企業和組織機構的密切合作,從而在多元化體系下增強實際防治效果。在生態文明建設中,體現林業發展的重要意義。
3.3 實施科學規劃
1)構建完善的規劃管理體系。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各個部門的共同協調與長期堅持,因此應對當前規劃管理方案予以優化,構建長效管理機制,使防沙治沙和環境保護工作實效性得到提升。從宏觀角度對當前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明確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影響因素,確保布局管理和整體規劃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對不同區域中林業發展的現狀進行評估,考慮到區域中的地理要素,從而確保防治措施應用符合實際需求,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避免出現資源浪費的現象[6]。2)注重法制化管理。政府部門應明確當前工作任務的緊迫性,通過法制化管理提高整體管理水平,推進林業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對當前法律法規體系予以完善,在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使林業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加大對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現象的治理,通過法律約束規范人們的行為,降低人類活動對林業生態環境的影響。
3.4 注重政府參與
政府部門應明確自身職責,通過職能轉變為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可靠的支持。在人力資源、資金和技術等方面提供幫助,引進先進技術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設,增強防沙治沙與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效果。1)注重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管理。在分析地域特征的基礎上,明確劃分各個部門的工作,從而在協同配合中共同完成防沙治沙的任務,提高對林木恢復管理工作的重視。對當前技術和設備進行更新,使其更加符合防沙治沙的工作要求,在減輕工作人員壓力的同時,使防沙治沙保持長久性[7]。2)注重宏觀調控。政府部門應明確自身在宏觀調控中的作用和職責,遵循自然和社會經濟發展規律,實現對管理模式的不斷創新與優化,使各項工作的實施更具條理性。政府部門的參與,可以最大限度整合社會資源,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
4 結語
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會導致土地沙化問題的出現,嚴重限制了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導致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因此,應提高對防沙治沙和環境保護的重視,實現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使環境問題得到逐步解決。在防沙治沙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通常采用圍欄封育、夾設沙障、植樹造林和草方格固沙等措施。此外,還要通過開展生態教育、優化生產方式、實施科學規劃和注重政府參與等途徑,提高整體工作水平。
參考文獻:
[1] 楊明.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探討[J].現代園藝,2020,43(22):146-147.
[2] 婁敏.山區林業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探析[J].農村實用技術,2020(02):148-149.
[3] 張恒年.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探討[J].現代園藝,2020(02):174.
[4] 張海林.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探討[J].南方農機,2019,50(12):208.
[5] 張懷海,張梁.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研究[J].現代園藝,2019(05):175-176.
[6] 郭會玲.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背景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創新——以法律制度創新為視角[J].林業經濟,2017,39(01):8-12.
[7] 劉勇.防沙治沙、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漫談[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5(01):108-109.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