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 龍蕓
摘? ?要: 我國外交口譯,代表著中國對外的形象,也是中國向外的一種通道。根據語用學知識,圖式中已知的內容對人們的溝通交流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既有語用學圖式的相關文獻,結合王毅外交發言案例,本文對中英外交口譯進行分析,找出圖式在優化外交口譯處理過程中的具體表現。
關鍵詞: 圖式? ?外交口譯? ?源語與目標語? ?職業技能
一、引言
1813年,施萊爾馬赫在皇家科學院宣讀論文,首次對口譯與筆譯做出了區分。1919年巴黎和會的召開標志著現代口譯職業化真正開始,而二戰時期的紐約堡審判則標志著同聲傳譯的誕生。近年來,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外交口譯作為一種特殊的口譯在國家發聲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基于CNKI學術期刊近三年(2017年6月到2020年6月)的文獻,以“外交口譯”為主題,檢索出文獻共61篇,以“圖式理論”為主題,檢索出文獻共964篇,其中與外交口譯相關的文章有8篇,關注點大多放在圖式策略上,論述圖式優化外交口譯處理模式的卻為數不多。基于學界既有理論的研究基礎再結合案例分析,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圖式的特征說明這一理論在優化外交口譯中的突出表現。對圖式在外交口譯中的優化作用進行研究,不僅有利于筆者積累專業知識,還能為譯員提高職業技能給予些許幫助。
二、方法和內容
口譯類型眾多,外交屬于服務對象與場合類。涂和平認為,外事翻譯主要是向對方傳達國家、政府的政治立場和態度[1](37-39)。外交口譯具有嚴肅、敏感和靈活三個特點,這三個特點決定了外交譯員的翻譯能力不同于其他口譯員。佳丁在論文中談到了外事翻譯人員必須具備的修養,包括過硬的業務素質、嚴格的組織觀念、高超的政策水平、嚴謹的翻譯作風和高度的政治覺悟等[2](46-48)。
本文選用的材料是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部長王毅與中外記者之間的對話及英譯。2020年5月24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視頻記者會,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系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本次外交發言有著信息量大、文化負載詞多、情感表達濃等特點。在這個特殊場合,譯者所要承擔的使命尤為艱巨。本文將以圖式作為理論指導對其進行分析,分析這一理論優化外交口譯員處理過程的具體表現。
三、圖式理論
(一)圖式的概念
1781年,德國哲學家康德在著作《純粹理性批判》中最早提出圖式這一概念,本意是指“先驗想象力的產物”[3](76),1932年,英國認知心理學家弗雷德里克·巴特利特對于圖式的研究推動了現代圖式理論的發展,他認為圖式是指“對于過去的反映或經驗積累的組合”[4](98)。隨后,各學者專家對其進行了研究并做了相關延伸,讓圖式這一理論得到了新的闡釋。
圖式是大腦中一個由長期積累的知識組成的信息框架,當大腦受到新信息刺激時,相關知識圖式就被激活,將新知識和背景知識聯系起來。在這個信息框架中,人們長年累月積累的背景知識是基礎,將新知識加以理解吸收然后納入這個框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變換,圖式這個信息框架不斷地更新。在圖式網絡框架中,認知者的主觀因素和客觀事物的屬性是緊密相連的。圖式可以將現有的新信息同化到已有的知識庫中,為新信息的理解提供指導。
(二)圖式的特點
穩定性佳。圖式結構一經搭建就難以坍塌,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圖式的形成是極為復雜的,在這一過程中,短時記憶與長時記憶同時發揮作用,以此讓圖式結構更加牢固。
決定性強。地域、時間、文化不同,圖式也會不同。在口譯過程中,之所以不同的譯員傳遞出不同的翻譯效果,是因為大腦中的圖式樣式與實質因人而異。每位譯員的圖式結構都有獨特之處,對譯員在口譯過程中采取的對策具有一定的決定性。
延展性好。圖式這一網絡結構是基于認知者經驗及自我認知而不斷擴大的,認知者所接受的教育、知識、體驗經過系統的處理后,會變成圖式中的一部分,圖式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圖式具有足夠的彈性,能夠不斷延伸。
預測性高。圖式中既有的舊信息如果與新信息有所關聯,譯者就能對講話者的后續內容做出預測,提高譯者翻譯質量與速度。在口譯現場,圖式的預測性能幫助譯員將更多精力放在其他地方,節省翻譯時間。
可激發性強。存在于大腦中的圖式結構是既有的。當大腦身體主人身處于另外一個環境中且需要對眼前的新信息做出反應時,既有圖式中的舊信息會對新信息進行識別、篩選、分析,看新信息與圖式的符合狀況如何。根據需要,使用者可隨時調動圖式進行活動。
四、案例分析
由于外交發言的特殊性與形象性,外交口譯的運作包括接收、識別、理解、轉換、產出、反饋這六個程序。這六個程序中在交傳譯員那里是分散的,但在同傳譯員這里全部集中到一起。在這一情況下,運用圖式可以很好地優化譯者的理解、記憶、建構和表達。
(一)優化理解
在異常嚴肅的場合下,譯員必須在短時間內同時完成信息的接收、處理、傳達這幾個步驟。在這種情況下,圖式能夠幫助譯員快速識別新舊信息,從語言文化這兩個方面對新信息做出反應。在確定詞義、儲存信息、做出預測、擊破文化負載詞帶來的障礙上,圖式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譯員的理解速度與質量。
例如,在外交部部長王毅的講話中,開頭有這么一句話:“世界各國正在奮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5]當譯員聽到這句后,“COVID-19”這個關鍵詞就會立刻出現在他/她的腦海中,然后譯者運用內容圖式對記者的提問內容及發言人的發言內容進行預測,預測的內容可能有:問題(issues)、成績(achievement)、現狀(current situation)和前景(prospect)等,隨后就這些內容進行延伸。發言中包括大量負載文化的短句,如“坐而論道”“起而行之”[5],在這種情況下,譯員先運用語言圖式和背景圖式分析其含義(關鍵點為談話和行動)及結構(動詞+而+動詞詞組),然后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譯文——“talk the talk,walk the walk”[5]。圖式所具有的預測性和延展性可以幫助譯者快速地理解講話主旨,減輕工作壓力,提高翻譯質量。
(二)優化記憶
發言人的語速、語距、發音、內容會對譯員的記憶工作造成一定的影響,在有限的時間內記住所有的內容,對譯員而言是一個挑戰。基于以往的經驗與認知,譯員不斷豐富圖式,擴大化的圖式有利于優化譯員的記憶工作,減輕工作負擔。為了減少新信息對譯員增加的認知負荷,譯員在平時學習工作中應不斷優化圖式結構。
對于外交記者提出的關于美國的問題,王毅部長先提出“當前,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5]。根據這一句話,譯員在腦海中要對與美國相關的信息進行搜索并作一定的篩選,將經長時記憶處理過的舊信息挑選出來,在后續發言中,譯員只需要對圖式中沒有的信息做處理。接收新信息時,圖式能將長時記憶與短時記憶相結合,使信息結構更加穩定。外交口譯所含信息量大,譯者的圖式對翻譯效果有著決定性作用。
(三)優化建構
在對信息進行解碼后,譯員要進行最重要的一步——編碼。編碼,是基于已有的內容、聯系將信息按一定結構與順序重新組合。圖式形成的過程就是不斷建構的過程;在對信息進行編碼時,譯員可以參照圖式中既有的組合方式與理論框架。利用圖式不斷優化建構,有利于譯員優化思維結構,更好地開展工作。
在對“兄弟齊心,其利斷金”[5]這一句進行解碼工作后,譯者需要根據英語語言的特點進行編碼。以“團結”這一核心,在“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和其他相關信息之間基于圖示中既有的解構與順序進行新的建構,即“When brothers are of the same mind, they have the power to cut through metal”[5],由于這是句俗語,因此譯者需要在其前面加上如“as a Chinese saying goes”[5]之類的固定搭配。在對信息進行編碼的過程中,建構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四)優化表達
翻譯是否合乎標準,取決于譯員是否及時準確地將源語轉換成目的語,是否使發言人與聽眾處于一種和諧的狀態,是否達到發言人所期望的效果。語言有異,傳達卻須順暢且無誤。圖式的存在,讓譯員更加清楚自己的任務,有助于譯員樹立高度的責任意識感,在表達這一步上做到嚴謹細致。
在“針對中國的這些‘濫訴,無基礎事實、無法律依據、無國際先例,是徹頭徹尾的‘三無產品”[5]中,出現了“濫訴”“三無產品”這兩個特殊詞,譯員在翻譯前根據圖式對其進行分析:“濫”作為副詞修飾“訴”,意為“任意地、肆意地”,在譯文中可轉化為形容詞“frivolous”;根據前文信息及三無產品的性質,“三無產品”可以理解為“可鄙的”,英文為“shoddy”。發言人這句話的重點不在于“產品”,而在于“行為”,譯者可以將這句理解為“行為是可鄙的”,然后得出譯文:“The attempt to file frivolous lawsuits is a shoddy one.”[5],最后用原因從屬連詞as或for連接后半句對前半句進行解釋,即“as it has zero basis in fact, law or international precedence”[5]。
五、結語
我國外交口譯,是中國對外交往的重要環節。圖式的穩定性、決定性、延展性、可預測性,在優化譯員的理解、記憶、建構、表達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時候,圖式會給譯員的翻譯工作造成一定的限制,但這種限制會隨著圖式不斷被豐富而下降。綜合前文所述,基于譯者經歷和認知的圖式,在優化譯者翻譯工作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基于這樣的認知,譯員應該樹立不斷豐富圖式的觀念,并采取具體的行動。
參考文獻:
[1]涂和平.外事翻譯的政治性和時代性[J].上海翻譯,2005(03).
[2]佳丁.談外事翻譯人員的修養[J].中國翻譯,1983(06).
[3]Immanuel Kant. Critique of Pure Reason[M]. London:MacMillan,1781.
[4]Bartlett F C.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5]Live: Wang Yi briefs the media on Chinas foreign policy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DB/OL]. https: //news. cgtn. com/news/2020-05-23/Live-Presser-on-China-s-foreign-policy-and-diplomatic-relations-QIHTRHCm6k/index.html, 2020-05-24/2020-06-25.
基金項目:貴州醫科大學教改重點項目(編號:JG201918)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