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近代史學的初胎: 前圭恰迪尼時代的佛羅倫薩方言史學

2021-06-24 09:40:58陳中一
文教資料 2021年8期

陳中一

摘? ?要: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北部個別城市進入了“全牛”模式,史學思想和實踐發生了巨大變革。文藝復興初期的學者,模仿古典史學范式,使用古典語言寫作。十四到十五世紀,方言史學成為與古典史學并駕齊驅的史學實踐模式。其間,涌現出康帕尼、維蘭尼等方言史家。十六世紀,馬基雅維利的作品,呈現出方言史學中蘊含的政治理論,創造了為現實政治服務的新模式。由于對史料的考辨不甚科學、為垂訓功能而犧牲史料真實性,宏大的整體史觀仍然沒有出現。近代史學最終形成的任務,將留給十六世紀。

關鍵詞: 文藝復興? ?方言史學? ?近代史學

史學史是研究歷史學科發生與發展的歷史。西方史學史必須以西方史學自身作為研究對象,主要任務是探究歷史學科發生與發展的歷史,揭示它演變的規律,預測它未來的發展方向。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后現代主義史學不斷沖擊著人們舊有的史觀。這些思潮的產生使“克麗奧女神的真實身份”這一問題變得更加撲朔迷離,研究西方史學的發展歷程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選擇研究十四到十六世紀近代史學誕生的重鎮——意大利,選取迪諾·康帕尼、喬萬尼·維蘭尼和馬基雅維利三位方言史學家作為研究對象,俯視近代以來西方史學奇花初胎之模樣,鑿疏源流,探求原委,希望借此思索當今史學的發展方向。

在我國及西方學術界,文藝復興時期史學史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視。由于研究角度的差異,過去學界對文藝復興史學史及佛羅倫薩方言史學研究存在一些不足與誤解:文藝復興是上層社會精英分子的知識革命,是對古典傳統內生性地復興的結果,本土(方言)傳統的意義并不大。由于康帕尼和維蘭尼等人在史著的內容與謀篇布局方面效仿李維等古典史家,因此不少人將人文主義學者視為純粹的古典文化繼承者。

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以方言史學家的編年史和馬基雅維利《佛羅倫薩史》,以及歷代史家的評述為核心材料,梳理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方言史學起源與發展的基本脈絡,力圖客觀評述其與佛羅倫薩方言史學的關系,以回應某些人士對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方言史學的誤解和苛責。

一、從古典史學到方言史學:歷史編纂模式的變革

十三到十四世紀的意大利北部個別城市進入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的“全牛”(the whole hog)模式①(29),佛羅倫薩資本主義經濟與政治相互適應、相互促進,并成為文藝復興這種獨特歷史現象發展的基礎。其中,古典傳統對文藝復興“全牛”模式形成的關鍵意義,不僅表現在它為模式必備的文化領域的各個方面提供了豐盛、優秀的文化遺產與楷模,而且以總的古典傳統精神融入經濟與政治之中,為整個社會帶來了不同于中世紀的近代氣息②(66)。從1380年至1450年,佛羅倫薩文化史的主題,是古典文化作為精神生活的主要源泉、注意中心和啟發力量的興起。人文學中的主要科目(修辭、詩歌、歷史、哲學、古典語言等)逐漸成為完整的教育課程。這種熱潮并非中斷而起,十二到十三世紀,西歐有數位學者將古典學者托勒密、阿基米德、希波克拉底、亞里士多德等人的著作翻譯、匯編成拉丁語書籍。十四世紀的佛羅倫薩上層社會仍然以學習拉丁文修辭為主,比較正式的契約、文稿仍然使用拉丁文書寫。

(一)孕育在時代洪流中:方言史學產生的歷史背景

意大利語是否適合用來記述歷史,在當時是有爭議的。當時的歐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的通用語言是拉丁語。歷史作品若是想有更多更高層次的人閱讀,就要用拉丁語撰寫。十五世紀的佛羅倫薩修辭學派使用拉丁文撰寫歷史,不但是為了踐行人文主義,更是為了獲得廣泛的讀者。不過,新的語言也在社會上廣泛傳播,俗語逐漸成為通用語言,并融入學術界。歷史編纂語言從古典拉丁文到意大利方言,有著深刻的歷史背景。

第一,城市工商業的發展使記賬、簽約等活動不斷增加,熟知法律文書的人才被投入市場,使文法學校和民間學校的影響不斷擴大。根據維蘭尼在《年代記》中所纂:“在將近十萬的人口中,約有八千至一萬青年在城里的私立學校上學。……以此為基數估計佛羅倫薩全城乃至全國男子中識字率應該在1/3或1/4左右。”③(314)識字人口的增加,使方言在文化教育上的地位不斷增強。

第二,十五世紀的許多水平較低的人文主義者對于拉丁文能讀卻不能寫,使用方言要熟練于使用拉丁語④(258),相比修辭繁多、變格復雜、艱澀難懂的拉丁文,人們口中的方言顯得更易使用。歐洲語言多為表音文字,依照自然拼讀法(Phonics)就可識得大量單詞,反過來,也可將所說的變成所寫的。以佛羅倫薩為中心的托斯卡納地區文化昌盛,文學、史學著作頗多,他們所講的托斯卡納方言即為現代意大利語的前身。

第三,史學觀念(尤其是歷史價值論)的變化要求語言形式上的支持。馬基雅維利和圭恰迪尼等人希望他們的史學觀念能夠形成一種現實意義——即便他們僅僅為少數朋友們寫作,也要用最詳盡的語言講出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并解釋和辨別事件發生的原因⑤(181-182)。

(二)通俗替代聱牙:方言史學與古典史學

古典史學與方言史學的分歧源自中世紀。德國語言學者、文學評論家奧爾巴赫說:“拉丁散文(古典拉丁語)是一種精心組織的語言,在這種語言中,無論是事物本身還是人們對其的感受都能夠被生動地呈現出來。”⑥(89-90)不過,方言寫作雖然沒有經過精心的組織,但這不妨礙其成為一門生動的語言。六世紀的教會史家、圖爾主教圣格里高利(Saint Gregory of Tours,538—594)嘗試用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撰寫編年史,代表作為《法蘭克人史》(Historia Fracorum)。該書基于詳盡的史實和相對通俗的語言,為的是讀者能充分讀懂它。為此,圣格里高利的目標是使歷史記述鮮活起來,使讀者身臨其境。盡管從語言發展來說,使用方言白話是一種倒退,但這是一種直接的寫作手法,并“為近代以來的現實主義文學鋪墊了道路”。中世紀晚期,但丁的《神曲》也是使用托斯卡納方言撰寫。他將意大利的通俗文學提升到不低于古典拉丁語的水平,大大超過了其他羅曼語族文學。此外,他在《饗宴》一書中第一個用意大利語做哲學論述;他的《論俗語》是對羅曼語,主要是對意大利語做研究的⑦。

(三)并非僅限方言:概念的界定

研究方言史學的衍變,須對方言史學的概念作界定。方言史學最大的特點是用方言寫作,但若是緊扣“方言”(vernacular)一詞的原意,恐怕只會縮小方言史學的豐富內涵。通過語言的變更,方言成為中世紀拉丁文史學的一種反動,繼而成為近代西方史學的主流編纂語言。后世的史家按照纂史年代和著作特點對佛羅倫薩史家進行了分類,有編年史家、修辭學派、政治史學派之分。方言史學的實踐者以編纂語言類聚,既包含了文藝復興初期的編年史家(如康帕尼和維蘭尼),又包含了十六世紀的政治史學派(如馬基雅維利和圭恰迪尼),是一種廣泛的稱呼,并非一個固定的學派。

即便這些特征同它的編纂語言之間并無直接聯系,我們仍然可以為方言史學概括幾個基本特征。一是編纂內容以政治軍事史為主,這也是西方史學的修昔底德傳統。方言史學作品抱著強烈的家國情懷,幾乎均以史家所在城邦國家的治亂興衰為寫作對象,重點突出執政者和貴族在本邦歷史發展中的獨一無二的地位(甚至有些作品就是為了獻給執政者本人)。二是語言上具有生動、具體與平實的特點。方言史學作品的誕生是對文藝復興初期人文主義史學當中延續古典模式的一種反動,絕不會使用古典史學和修辭學派中千折百回、對仗押韻的修辭。三是都具有服務現實政治的歷史價值論,同時具有公民人文主義的社會理想。

十四世紀以來,古典史學與方言史學在意大利佛羅倫薩成為并存而又相互競爭的學派。以往的大多數學者往往強調文藝復興對于古典文化的繼承性,忽視方言史學對該時期佛羅倫薩史學思想的貢獻。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往往過分考察了十五世紀人文主義歷史學家們的豐功偉業,甚至把馬基雅維利等人扣上人文主義者的帽子,把他們視為純粹的古典文化執行者。人文主義者也被歷代史家勾勒出了一副面具:學習和傳播古希臘語和古典拉丁語,使用古典語言演說和寫作,對古典哲學政治學崇拜至極、照搬照抄,對古代作家失傳手抄本的熱烈訪求,同時鄙視方言甚至教會拉丁語。事實上,方言史家們受到的本土影響不亞于其古典學素養。方言史家們與模式化視角下的人文主義者的區別,正是方言史學的作用所在。

二、圭爾夫黨的編年史家:迪諾·康帕尼

迪諾·康帕尼(Dino Compagni,1255—1324)是十四世紀佛羅倫薩歷史學家和政治家。他生活的年代,教會與神圣羅馬帝國及其代理人——圭爾夫黨和齊柏林⑧黨在意大利相互拉鋸。幾乎每個城邦都有兩黨勢力,抑或爭斗,抑或妥協⑨(2)。他的家族是圭爾夫黨的支持者,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他兩次進入執政團,擔任過首長(prior)和正義旗手(Gonfalonier)。1312年,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七世在羅馬加冕,佛羅倫薩執政團的權力重新被齊柏林黨掌控。康帕尼遂離開政府。

康帕尼的著作《編年史》(Cronica)從1280年記載至1312年。他用1215年的邦迪蒙蒂謀殺事件(英譯:Buondelmonte Murder of 1215)作為自己作品的開頭:從1215年至1280年,佛羅倫薩城內各個政治派別互相傾軋,彼此斗爭。1280年圭爾夫黨和齊柏林黨達成一項決議:允許齊柏林黨人回到佛羅倫薩參政。但是,日益強大的圭爾夫黨卻開始迫害齊柏林黨。于是,人民會議(popolani)出面調停,于1282年建立了人民政權。無奈人民政權也吃拿卡要、腐敗不公,國家的政治秩序和人民生活水平沒有顯著提高。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撰寫一部憂國憂民的編年史成為康帕尼家國情懷的生動體現。

康帕尼的史學實踐有著明顯的方言史學特點:

第一,康帕尼的史學作品有著強烈的現實關照。史料來源是他的親身經歷,編史主題也是佛羅倫薩的政治大事件。康帕尼寫史的主題是:“自1300年的大慶典以來,在這座尊貴城市中發生的兇險而不幸的事件”。他在《編年史》的第一卷指出:“我所寫的,都是我經歷的或者親眼看見的,而且我確信知道的比其他人多。”⑩(1336-1371)

第二,康帕尼展現了公民人文主義的色彩,深切關懷作為“人”的普通大眾,包含了強烈的主觀性。1289年至1293年,佛羅倫薩與阿雷佐(Arezzo)發生了戰爭,更是兩國貴族之間的爭強稱霸。康帕尼清楚地看到這場戰爭是由佛羅倫薩城內的圭爾夫黨發起的,這場戰爭的勝利加強了貴族寡頭的勢力。他的觀點被后世的方言史家維蘭尼總結為“外部斗爭帶來內部和平,反之亦然”。康帕尼總結道:“多年以來,廣大人民被強權統治著。但是貴族和上等公民{11}膨脹了他們的榮譽,損害了人民會議。”①(29)

第三,康帕尼的敘述方式呈現“片段式”(episodic),卻根據事件之間的關系擷取史料。這種敘事方式既帶有中世紀的色彩,又是近代史學的特征。在他的作品中,凡是1280年至1300年的事件,無非包含了以下兩對矛盾:外部來看,佛羅倫薩與阿雷佐的矛盾;內部來看,圭爾夫黨與齊柏林黨的矛盾,貴族寡頭與人民大眾的矛盾。康帕尼用孤立的片段敘述其間的矛盾,敘述中的利益沖突都強調了其間的對比,這就很好地解釋了人們的行為與動機。但是,由于缺乏整體史觀,他認識不到歷史的發生是由一個固定結構內的諸多要素合力形成的,因此,在康帕尼的眼里,似乎歷史往往發生在不經意間。以1215年的邦迪蒙蒂謀殺事件為例,康帕尼著重描寫廣場上的“棄婚”事件,把兩大家族(圭爾夫黨和齊柏林黨)之間的恩怨關系縮小到一次偶然事件中,并把責任推向了邦迪蒙蒂家族的毀約,全然不提整個意大利黑白兩黨的瓜分形勢。“邦迪蒙蒂謀殺事件及與此相關的派系斗爭成為佛羅倫薩圭爾夫黨和齊柏林黨斗爭的源頭,但是在十四世紀早期編年史家的史著里,此沖突被歸咎于其中的一方”{12}。

第四,康帕尼在歷史原因論更強調政治上的“罪行”(濫用職權、統治不公),而非中世紀編年史家所指宗教意義上的“罪”。這些罪行源自佛羅倫薩城內貴族內斗和對平民的壓迫,最后都招致了上帝的懲罰。圭爾夫黨領袖科爾索·多納蒂(Corso Donati)因內斗被殺,亨利七世當選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都是上帝對佛羅倫薩的懲罰。康帕尼說:“就像一只腐爛的蘋果里長出蠕蟲一樣,所有事件的發展都源自一個特定的目的,源自佛羅倫薩的圭爾夫黑黨,源自嫉妒與貪婪帶來的混亂。”①(29)

康帕尼的史學實踐帶有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時期過渡的色彩:一方面有著中世紀片段式的敘事結構與“政治—宗教”觀,另一方面有文藝復興時期對政治事件關聯的觀念。康帕尼沒有將片段式的敘述連為整體,對政治事件的解釋存在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不過,康帕尼對短時段的政治事件和群體形成有著清晰的認識,能夠根據城邦內斗的彼此關聯選擇合適的史料,他的宗教觀沒有阻礙他強調公民必須擔負對其所在政治群體的義務。總而言之,康帕尼不但敘述史實,而且在討論歷史事件的原因和聯系——只不過不像他的方言史學繼承者那樣明顯罷了。

三、早期公民人文主義的代表:喬萬尼·維蘭尼

喬萬尼·維蘭尼(Giovanni Villani,1276—1348)是十四世紀佛羅倫薩的銀行家、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編年史家。他的著作《新編年史》(Nuova Cronica)是一部關于佛羅倫薩的歷史,起于佛羅倫薩建城,訖于1348年黑死病。

從維蘭尼和這部作品上,我們可以觀察到方言史學的三個特點:

第一,維蘭尼有著“厚今薄古”的思想,著作的史料來源均是史家本人親歷其中,編纂語言具有生動、具體與平實的特點。例如在關于1343年名義上的雅典公爵沃爾特二世(Walter II)暴政的記載方面,無論是布魯尼還是馬基雅維利,后世的佛羅倫薩人文主義史家都是基于維蘭尼的《新編年史》。維蘭尼是1343年事件的親歷者,他的史學作品更多地帶有一種見證的色彩。在《新編年史》中,沒有一個故事是抽象的。“街道、廣場、橋梁、家庭,所有的東西都有他們的名字。編年史家假設他的每一個讀者都能與這座城市來個親密接觸”{13}(89)。

第二,維蘭尼的作品并非日記或回憶錄,其中包含強烈的政治教誨與道德垂訓。他關于佛羅倫薩暴政的記載可以說是一部道德劇的劇本。他清楚地知道:上帝面前的罪人就一定會受到責罰,受到責罰之人必定是上帝面前的罪人{14}。《新編年史》中所載:“8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的晚餐時間,勃艮第人抓住了雅典公爵暴政的堅定維護者古列爾莫·德·阿申西(Guglielmo dAscesi)和他18歲的兒子加布里埃萊(Gabriele)。后者不久前才剛剛被冊封為公爵,但是他曾經在虐待公民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勃艮第人將他推出宮門外,押送至全副武裝的人民手中,特別是交給了他父親所迫害之人的親朋好友手中。為了增加他父親的痛苦,人們從頭開始將其肢解。干完這些之后,人們又對一些保守分子做了相同的事。”{15}(86-105)維蘭尼在《新編年史》中對施行暴政者恐怖下場的生動描寫是為了證明:對人民的罪惡將會帶來上帝殘酷的懲罰。

第三,維蘭尼具有強烈的公民人文主義傾向。他并沒有給那些在公爵手底下升官發財的人任何筆墨。他寫作的立足點是公社(公民)而非城邦(統治者):他贊賞公民們聯合起來,抵抗暴政,保衛公社;他支持公民們保衛公社的旗幟和象征,暢想永遠沒有人質疑公民們保衛自由的權利。任何破壞公社團結的事情都是非法的。因此,當平民與貴族的斗爭進入白熱化之時,維蘭尼生動的敘述使獨裁者的殘暴展現在人民的面前,他認為,這就是貴族寡頭們的罪有應得。

十四世紀方言史學既呈現了濃厚的中世紀編年史色彩,又顯露了近代史學的特征:

一是寫作內容上側重于本邦政治軍事史。與中世紀編年史不同的是,這是一種對古典史學寫作內容的復興。本邦的建國史,通常從某一知名歷史人物及家族開始,經歷黨派議會(如人民會議,并非近代議會)斗爭、謀殺、戰爭等活動,最終到達昌盛時期。

二是史料大多取材于史家親身經歷與親自聽說的事件,但真實性卻無法考證{16}(681)。早期的方言編年史甚至是某些傳說雜糅的產物。在某些早期方言史學編年史著作中,佛羅倫薩是特洛伊戰爭中逃亡意大利的伊尼阿建立的。喀提林的兒子被愷撒任命為佛羅倫薩總督,生了很多兒子。烏波提家族就是其中一個兒子的后代。部分編年史是十五到十六世紀的貴族為了給自己家族貼金而偽造的。

三是歷史價值論上強調公民人文主義。這種價值論更多地帶有一種中世紀神學的教誨。很難說此時的公民人文主義帶有明顯的近代特征,因為這是中世紀公社的遺風。公民為自己具有本邦公民身份而自豪,關注作為整體的公民在本邦中的實際利益。難得的是,這種現實主義的觀念在史學作品中展現出來,為十五到十六世紀方言史學的徹底世俗化奠定了基礎。

四是敘事上仍然擺脫不了片段式的痕跡。事件之間沒有十分緊密的關聯,像是年代記的合集。缺乏整體觀念的歷史原因論,是文藝復興初期編年史家的顯著特點。

四、十五到十六世紀的方言史家:馬基雅維利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8—1527)是十五世紀末至十六世紀初佛羅倫薩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歷史學家。1498年,隨著薩伏那羅拉(Girolamo Savonarola,1452—1498)神權政體的結束,佛羅倫薩成立共和政體,馬基雅維利成為第二國務長官(secondo cancelliere),主管外交事務。美第奇家族在1512年卷土重來,馬基雅維利離開了這個崗位。他在佛羅倫薩鄉間的房子里,開始研究文學、政治理論和哲學。1520年,他受教宗克萊門七世委派,撰寫《佛羅倫薩史》,1525年完成,并于1532年首次出版。《佛羅倫薩史》全名為《從偉大者洛倫佐逝世前若干時間以降的佛羅倫薩與意大利大事記》(英譯:History of Florence and of the Affairs of Italy,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the Death of Lorenzo the Magnificent),包含8卷,從佛羅倫薩建城開始敘述,止于1492年偉大者洛倫佐(Lorenzo il Magnifico,1449—1492)逝世。馬基雅維利的中心論點是:佛羅倫薩史的主題是不同派系之間的斗爭。他以非常悲觀的論調結束了本書。洛倫佐·德·美第奇之死開創了一個災難性的時代,馬基雅維利并不希望它馬上結束。

馬基雅維利的史學實踐有幾個主要特征:

第一,馬基雅維利較為理性地分析事件發生的原因,在其中嵌入政治思想,被后人總結為政治理論——馬基雅維利主義。這是佛羅倫薩政治史學派成熟的重要標志。他繼承了維蘭尼對公爵暴政的生動描寫,同時在維蘭尼生動敘史的基礎上增加了秩序感。得益于萊昂納多·布魯尼(Leonardo Bruni,1370—1444)在《編年史》中對佛羅倫薩的憲政關照(constitutional concern),馬基雅維利不再一味地夸張描寫生動的歷史畫面,而是在此基礎上思考政治制度對城邦歷史的影響。就像他在序言中所說:“歷史中任何引人入勝和發人深省的東西都來自對特定事實的真實描述,如果任何歷史閱讀對致力于管理共和國的公民有益,一定是那樣的一部歷史:它說明了這個城邦產生那些敵意和糾紛的原因,吃一塹、長一智,以維持國內的安定團結。”

第二,對于歷史編纂中寫實性的描寫,馬基雅維利融入了聽覺、視覺、觸覺、味覺等多種感官。比如,馬基雅維利用修辭學中的情感(pathos)把統治者的殘忍描寫得栩栩如生,好比將一個滿身刀痕的男孩轉換成天真無邪又可愛的少年一般。馬基雅維利關于“直接感官的覺醒”并不只是十四到十五世紀修辭學派的特征,他呈現了一種全新的佛羅倫薩史的寫法。維蘭尼在史著中展現狹隘的地方主義,布魯尼尋求的是城邦榮耀和道德垂訓。馬基雅維利與他們均不相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馬基雅維利通過理性的分析把佛羅倫薩史的細節加入史著,并且在編纂中將歷史細節戲劇化,增強可讀性。其二,馬基雅維利在維蘭尼敘述的基礎上為許多歷史事件探求了發生的原因。

第三,在歷史價值論上,馬基雅維利現實主義理念使方言的運用更廣泛。他以性惡論為哲學基礎,積極投身政治構想和制度設計之中。他的歷史價值論體現在政治思想之中:擁護有力的威權政體,甚至不惜恢復君主制;設想混合政體,既反對寡頭政治,又批判無政府主義;消除黨爭,實現統一。史學作品就是他政治思想的試驗場,這就是史學的價值。就后來的歷史發展趨勢來看,馬基雅維利在史學中所宣揚的政治思想,都是符合歷史潮流的。

不過,在蘇聯歷史學家科斯敏斯基看來,馬基雅維利的史學存在“輕信、對材料的過度迷戀(這使他不去考慮進行批判),力圖進行總結和作出結論”{17}(88-89)。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學者在史學方法的運用上明顯不能同現代人相比,若是挖掘其理論內涵,則是世俗性戰勝神權性成為新時代的學術特征。

在馬基雅維利之前,意大利史學進入了一個新的史學門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史學作品的理論核心從單純的公民人文主義傾向演化為政治史學派特有的政論色彩。這是方言史學進入新階段最重要的標志。十六世紀的方言史學作品體現著與前期不同的理論內涵,其中包含的政治思想成為這一階段史學作品的主要標簽。

二是采用檔案史料進行寫作。馬基雅維利等人都曾擔任教會或國家的重要領導職務,方便了寫作時參考公文書信等史料。相比十四世紀的口述材料和親眼所見,官方史料更加嚴肅、更加詳盡。

三是出現了初步的整體史觀。馬基雅維利把發生的事件放在意大利半島及基督教歐洲這個大局下考察,在探求本邦事件發生原因時考慮到教會、神圣羅馬帝國、法國、西班牙等外部勢力,并借助這種整體史觀闡發政論。不過,十五到十六世紀的史家中以凈化拉丁文為己任的越來越少,雖有一些精通拉丁語的史家(比如馬基雅維利),但使用意大利語寫作成為擺脫大多數人文主義者對古代作家風格盲目模仿做法的特點。

不過,意大利史學出現的這些新的特點依然不能擺脫中世紀史學——尤其是編年史體例的窠臼。對史料的考辨不甚科學,甚至還有為了史學的垂訓功能而犧牲史料真實性的現象。宏大的整體史觀仍然沒有出現,世界歷史的圖景依然沒有得到全面施展。不久,意大利史學的近代化將要在十六世紀著名方言史學家圭恰迪尼的著作中取得長足的進步。

注釋:

①黃仁宇.西方資本主義的興起[J].知識分子,1986(4).

②朱龍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起源與模式[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③堅尼·布魯克爾.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M].朱龍華,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

④Brian Jeffrey Maxson.“This Sort of Men”: The Vernacular and the Humanist Movement in Fifteenth- Century Florence[J]. I Tatti Studies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2013(16).

⑤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M].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6.

⑥Auerbach. Mimes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Reality in Western Literature[M].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53.

⑦路易吉·薩爾瓦托雷利.意大利簡史:從史前到當代[M].沈珩,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⑧圭爾夫黨和齊柏林黨(Guelfi e Ghibellini)是從十二世紀至十五世紀意大利半島上分別支持羅馬教會和神圣羅馬帝國的兩個派系。雙方爭斗的焦點是從1075年開始至1122年《沃姆斯宗教協定》結束的主教敘任權之爭(Investiture Controversy)。其中,圭爾夫黨又稱“白黨”或“教宗黨”,齊柏林黨又稱“黑黨”或“皇帝黨”。

⑨Oscar Browning. Guelphs & Ghibellines: A Short History of Mediaeval Italy from 1250-1409[M]. London: Methuen & co.,1893.

⑩Dino Compagni, Chronicle of Florence[M]//Sverre Bagge. Medieval and Renaissance Historiography: Break or Continuity?[J]. The European Legacy, 1997(2).

{11}意大利文是popolini,指的是威尼斯或者佛羅倫薩這樣的共和政體當中的中上層公民,并非貴族。英文可譯為great citizens.

{12}Gordon. The Murder of Buondelmonte[J]. Renaissance Studies, 2006,20(4).

{13}Mark Phillips. Machiavelli, Guicciardini, and the Tradition of Vernacular Historiography in Florence[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1979,84(1).

{14}Green, Louis. Chronicle into History: An Essay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in Florentine Fourteenth- Century Chronicles[M]. CUP Archive, 1972.

{15}Giovanni Villani. Cronica[M]// Mark Phillips. Machiavelli, Guicciardini, and the Tradition of Vernacular Historiography in Florence[J]. 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 1979,84(1).

{16}J.W.湯普森.歷史著作史·上卷·第二分冊[M].謝德風,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

{17}科斯敏斯基.中世紀史學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日本午夜影院| 欧美在线伊人| 亚洲精品爱草草视频在线|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色国产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欧美伦理一区| 亚洲天堂免费|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91在线精品免费免费播放| 久久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第一页在线|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第一页在线| 制服无码网站|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不卡影院| 久久亚洲欧美综合| 999福利激情视频 | 欧美高清三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九一九色国产| 国产女同自拍视频| 婷婷在线网站|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少妇被粗大的猛烈进出免费视频|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图片|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无码免费试看| 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va| 色老二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免费|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免费视频播放|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91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的|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自偷自拍视频| 精品国产Ⅴ无码大片在线观看81| 欧美成人二区| 国产黄色免费看| 午夜国产理论|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三区| 中文字幕色站| 色噜噜综合网| 国产白丝av| 五月天天天色| 久久精品国产电影| 一区二区自拍|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成人午夜免费观看| 亚洲swag精品自拍一区|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五月婷婷丁香色|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免费在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乱视频网站| 免费无遮挡AV|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