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瑪婷
摘? ?要: 幼兒教育界有關“生命教育”的問題不斷涌現,幼兒園到底如何進行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又應當包含哪些內容呢?目前,國內關于幼兒園生命教育的研究無論是在理論或者實踐方面都不夠完善,但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生命教育”成為幼兒園教育甚至整個教育領域的必然趨勢,讓幼兒了解生命教育的內涵,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生命教育是當今幼兒園發展的應然之舉。
關鍵詞: 幼兒? ?生命教育
人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長,宇宙之菁華,關鍵在于人所獨有的一種意識到自己生命存在的特性。在這種意識的指導下,我們不僅能夠實現現實世界的存在意義,更能夠不斷追求自身生命價值的升華,教育恰恰是實現這一生命理想和價值的重要途徑。但是生命教育往往在教育工具論的指導下得不到應有的重視,我國幼兒生命教育一直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并未形成系統完善的體系,對“生命教育”的概念未形成統一界定。目前教育界基本一致認為“生命教育”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正式提出,之后逐漸向世界傳播。我國學者劉濟良教授認為“生命教育就是在學生物質性生命的前提下,在個體生命的基礎上,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對個體生命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進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意義,追求生命的價值,活出生命的意蘊,綻放生命的光彩、實現生命的輝煌”。生命是人類最基本的存在特性,幼兒期處于個體生命歷程的起始階段,在幼兒園中,生命教育的有序實施和科學評價是幼兒自然生命的基本保障,也是其探索社會生命、追求精神生命的基石[1](83-86)。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
很多家長甚至教育工作者總是習慣性地把“生命教育”等同于“生死教育”,認為生命教育只是讓幼兒明白生死的意義,但其實生命教育應該是一種不僅關注人的生存與生活、生長與發展,更關注個體本性與價值的教育。雖然不同學者對生命教育的具體界定范圍有所不同,但是基本認同“生命教育”應該包含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這一觀點[2],自然生命教育是指培養個體對生命應有的態度和敬畏,懂得珍惜生命,包括自我、他人與自然界,主要是死亡教育與安全教育;社會生命教育主要培養幼兒社會交往需要的品質;精神生命教育是對幼兒自我認知、自尊、自信等品質及積極生活態度的培養。
幼兒生命教育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從狹義來講,生命教育指引導幼兒關注生命本身,從自我的物質生命開始,拓展到一切自然生命,這個概念其實更像我們所講的自然生命教育;從廣義來說,生命教育指一種全人教育,除了對自身物質生命的關注外,還包括對個體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即除了自然生命教育外,還包括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教育。
二、國內幼兒生命教育的緣起與演進
(一)起源與發展
我國的生命教育開始時間較晚,二十世紀末港澳臺地區先后引入生命教育相關課程,二十一世紀之后生命教育才逐漸引起大陸地區教育行政部門的重視,并提出相應的法律法規支持生命教育的實施。2010年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重視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正式成為國家教育戰略的一部分并且逐漸在中小學發展起來。但是,在學前教育階段,國內生命教育的發展還有巨大的進步空間,目前,位于成都市錦江區的華德福幼兒園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發展比較完備的以生命教育為主要特色的幼兒園。
(二)問題與解決措施
現在我國幼兒園的生命教育還沒有系統的體系和規范,理論及實踐研究都不夠深入,各幼兒園都處于探索階段。
1.幼兒生命教育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向
幼兒園生命教育的實施缺乏系統的教育目標,所謂系統的教育目標應該是具有層次性的。從縱向來看,應該包括國家教育目的、學校培養目標、教師教學目標,從橫向來看,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應該設置不同的教育目標,符合大、中、小班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因此,幼兒園實施系統的生命教育首先需要確立具體的生命教育目標,沒有具體目標的生命教育活動是不切實際的,各級教育機構應該在活動實施前確立合適的生命教育目標指導生命教育活動的實施。
2.幼兒生命教育缺乏完善的教育課程
當前我國大部分幼兒園沒有開設生命教育課程或者即便開設也比較零散,內容缺乏完整性。因此,幼兒園需要通過自我開發或者向其他先進的具有系統性的幼兒園學習,形成一套具有明確的目的、豐富的內容和鮮明的特色生命教育課程體系。同時,幼兒園對外學習時必須注意結合幼兒園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發揮本地區的特色,因地制宜地完善課程設置。
3.幼兒生命教育缺乏多樣的實施形式
幼兒園多借助集體教學活動、主題活動、自然角等形式開展生命教育,實施形式比較單一,并不具備開發多樣實施形式的特點。其實,除了上述一些基本形式之外,幼兒園還可在一日生活活動中融入生命教育,在戶外活動、區域活動、生活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形式中實施生命教育。
4.幼兒生命教育缺乏深刻的教育認識
許多幼兒教師作為課程的實施者,對生命教育的認識尚不夠深刻,具體表現在對生命教育的價值、內涵、內容及實施方法方面的認識。因此,幼兒園進行生命教育課程時首先要明確生命教育的目標、開發符合本園特色的幼兒園課程,創造適宜的教育環境。此外,幼兒教師應該不斷轉化提升教育觀念和認識,深化對生命教育課程的認識,不斷充實生命教育內容,利用多種途徑豐富幼兒生命教育。
三、開展幼兒生命教育的意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3]無論是對我國教育的長期發展與改革還是對幼兒教育事業的提升,生命教育的實施都具有重要影響。對幼兒發展來說,生命教育無疑具有獨特的意義,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有助于幼兒正確地認識自我
有研究顯示,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對一個人一生的心理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一個能夠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人,在以后生活工作中能更加客觀地自我評價,對成敗進行合理歸因,具有良好自我效能感。學前期正是培養這一品質的黃金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逐漸關注自我的存在,從關注“外在我”開始轉向關注“內在我”,幼兒開始探究自我的本源,思考自我與他人的關系。適時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幼兒更好地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的價值,形成自我同一性。
(二)有助于幼兒學會生存、珍惜生命
當今社會幼兒的生活環境越來越復雜,可能面臨許多危險因素威脅生命安全,對幼兒進行適宜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危機意識、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提高幼兒的生存能力。與此同時,生命教育還有助于幼兒對生死形成合理的認知,明白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生死只是一種自然規律,我們要以合理的態度對待生死,對生命存在敬畏之心,珍惜生命。
(三)有助于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生命教育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其實我們接受教育的過程就是個體從自然人走向社會人的發展過程,生命教育能夠更好地使幼兒認識自我與他人,學會接納自我與他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懂得尊重的意義與價值,更好地融入社會,這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種階段性標志。除此之外,對幼兒進行適當的生命教育有助于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比如尊重他人,珍惜生命,愛護小動物,懂得珍惜時間,形成正確的時間觀念等[4],這些良好的道德品質在幼兒成長路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四、幼兒生命教育的途徑探索
大多數幼兒園的生命教育存在實施途徑單一的問題,即使幼兒教師知道生命教育的價值,仍然不清楚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實施生命教育。日常教學活動是我們在幼兒園最常用的教育方式,也是我們進行幼兒生命教育的重要方法,但是教學活動一定要符合幼兒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能超出幼兒的年齡認知水平[5](130)。除了日常教學活動外,幼兒園應該如何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通過哪些途徑進行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教育呢?
(一)通過文學作品進行生命教育
文學作品,特別是繪本作品以趣味性的特點深受學齡前兒童的喜愛,同時繪本是幼兒教師、家長便利的教育工具,能夠打破時空的局限,為生命教育提供許多便利。比如通過閱讀《我們身體里的洞洞》,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學習保護身體的方法。通過閱讀《一片葉子落下來》《爺爺變成了幽靈》這類與生命消逝相關的繪本,可以引導幼兒正視死亡,避免幼兒對死亡產生過度焦慮和恐懼的情緒。對待幼兒的好奇,我們采用正確的方式進行疏導而非排斥,當孩子顯露出死亡焦慮,或者主動談及死亡時,成人刻意回避,只會引發孩子更深的焦慮。
(二)通過影視作品進行生命教育
雖然文學作品具有很強的優越性,但是幼兒單單通過閱讀理解生命仍然有一定的弊端,可能某些文學作品對幼兒來講并不具備可讀性與可操作性,影視作品剛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影視作品以形象性和直觀性深受兒童的喜愛。以喜聞樂見的動畫片為例,采用聲、色、形、光等多種形式作用于幼兒感官,符合幼兒的年齡階段特點和心理發展水平。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泛靈論,認為3歲—4歲的幼兒在這一時期會把所有事物都看作有生命的,動畫片的擬人化特點剛好契合幼兒的發展特點。
教師可以選擇有意義的動畫片與小朋友們分享,讓幼兒在形象化的影片中對生命存在的形態進行感悟[6](94-95)。比如在觀看經典影片《尋夢環游記》時應該嘗試給孩子傳達正確的信息,讓幼兒對死亡形成合理的認知而非過度恐懼。再比如前幾年大火的動畫片《熊出沒》是一個典型的反面教材,里面有許多危險甚至殘暴的鏡頭,3歲—6歲的幼兒由于心理、生理發展不成熟的原因,缺乏判斷能力,盲目跟風模仿里面的危險鏡頭,威脅幼兒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利用這些經典影視作品,讓幼兒真正體驗、理解并且尊重、珍惜生命。
(三)通過游戲活動進行生命教育
幼兒園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是以游戲為基本活動指南,幼兒游戲蘊含豐富的教育價值,幼兒教師應該合理運用游戲中蘊含的教育契機,選擇恰當的游戲時機對幼兒進行適宜的生命教育。幼兒園中最常見的游戲有體育游戲、音樂游戲、益智游戲及日常生活中幼兒自發的游戲等,幼兒教師應該學會利用游戲之中的教育機會。比如,在游戲的一些虛擬場景中,幼兒會遇到各種各樣危險的情境,教師可以及時把握其中蘊含的教育契機,教育幼兒在哪些情境下哪些行為是危險的,如果做了這樣的行為會有什么樣的后果等,幼兒就可以在親身體驗中感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通過游戲活動進行生命教育能夠給幼兒留下更加深刻的認知和體驗感,增進幼兒對生命教育的認知和理解。
(四)通過環境創設進行生命教育
在進行生命教育時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價值,創造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讓幼兒潛移默化地獲得有關生命教育的知識。比如,幼兒園在進行“我愛我自己”系列主題活動時,教師要把握環境創設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可以通過墻面布置及區域環境創設和放置的相應物品、玩具等進行與生命相關的環境創設。在班級或者走廊的墻面上張貼關于人體生理結構的卡通漫畫圖片,讓孩子隨時了解自己的生理結構,明白自己身體各個部位的作用,學會保護自己并且不傷害別的小朋友。另外,幼兒園應該注意精神環境的創設,首先教師要真正愛護生命、關愛幼兒,引導幼兒關愛他人、尊重生命,營造溫馨有愛的精神氛圍。
五、結語
雅斯貝爾斯說:“所謂教育,不過是人對人的主體間靈肉交流活動,包括知識內容的傳授、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功能,將文化遺產教給年輕一代,使他們自由地生成并啟迪自由天性。”[7]其實就是強調在教育中以平等、尊重的心態對待每一位學生,教師應該理解的是教育不是單純意義的知識技能傳授,而是兩個精神的交流,是思維的碰撞、是生命之間的影響。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當作具有獨立價值意義的個體看待,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價值,通過教育進行的心靈滌蕩及思維啟迪從來都是雙向的,教師不應該以一種固化的思維看待學生、看待生命。生命教育的本質恐怕更應該是用生命影響生命……讓孩子體驗自身生命的成長,學會尊重生命、珍視生命、敬畏生命。古人說:“哀,莫大于心死。”一個對外部世界冷漠無情的人,不會對生活抱有積極的態度,由這樣的個體組成的民族很難看到未來的希望。幼兒教育工作者可能有許多具體活動要組織,有許多工作任務要落實,但培養幼兒尊重生命的意識、喚醒幼兒尊重生命的良知是我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吳吉惠,江禹禹.生命教育視域下幼兒安全教育的實施與評價[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19,35(06).
[2]敖琪.以繪本為載體開展幼兒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D].長春:長春師范大學,2019.
[3]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2001.
[4]周青欽.幼兒園生命教育實施困境及對策研究[D].都勻:黔南民族師范學院,2019.
[5]張金華.新時期幼兒園生命教育研究探索[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9(05).
[6]楊宇思,朱斌鳳,朱紅.運用動畫片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J].文學教育(下),2018(08).
[7]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1.
[8]王妍.關于幼兒園生命教育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138+140.
[9]雷靜.幼兒園生命教育課程開發的思考和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2(20):155.
[10]王晶瑩.試論當今幼兒生命教育的意義和途徑[J].現代教育科學,2014(12):38-39+19.
[11]許世平.生命教育及層次分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2(04):7-10.
[12]侯莉芳.幼兒園生命教育課程的開發[J].當代教研論叢,2017(03):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