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武軍
【摘 要】高中地理課程知識內容結構復雜且范圍廣泛,在教學過程中,互動式教學是不可或缺的,而課堂提問是師生、生生互動的主要途徑。地理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應當把握好課堂提問這一環節并科學設置問題,充分發揮課堂提問推動核心素養目標落實的作用。本文先簡要闡述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再從聯系生活實際提問、結合區域地理知識提問、結合地理探究和實驗提問、立足文本提出綜合性問題等方面就基于地理核心素養展開課堂提問的具體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課堂提問
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課堂提問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主要手段,也是課堂教學方式之一。實踐證明,依托課堂提問推進地理核心素養的構建與培養,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就當下高中地理課堂提問情況來看,很多教師對于課堂提問的價值、實踐策略仍然缺少認識,導致地理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積極利用課堂提問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推動地理教育事業可持續發展,本文對此進行探討。
一、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
以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為目標進行課堂提問,教師首先要了解地理核心素養內涵,這是保證課堂提問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地理核心素養有著非常豐富的內容,既涉及到地理知識的學習,也包括學生價值觀的建立和能力的提升。換言之,核心素養強調的不僅是教師要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提供可靠的保障。具體來說,地理核心素養有四點,分別是人地觀念、區域認知、地理實踐能力、綜合思維。其中,人地觀念即人地協調觀,包括科學的發展觀、環境觀、資源觀和人口觀,使學生通過地理課程學習了解人地互相影響的原因、后果、強度和方式;綜合思維主要是指解決地理問題的思維能力以及認識地理事項的思維方式等;區域認知主要是指將地理環境組織為區域后進行分析并獲得良好認知的思維能力和方式等;地理實踐力是指在依據地理工具、信息技術的實踐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行動能力。
二、核心素養理念下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人地觀念
地理學科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門對人地關系進行研究的學科,目的是讓人們更好的處理資源、環境與人類未來發展的關系,在這個基礎上自覺的尊重自然規律,所以,培養學生的人地協調觀,是地理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必須給予重視的一項任務?;谂囵B學生人地觀念進行課堂提問,教師應密切聯系生活實際。換言之,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應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并形成良好的人地協調觀。例如,在上《人口數量變化》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將最近五年北上廣人口數量變化情況以柱形圖、折線圖等方式呈現出來,然后讓學生分析人口數量變化給環境造成的影響。在這個基礎上,問學生如何降低地理變化以及人口數量變化對環境的影響,不知不覺中將人地觀念滲透其中。這種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提問的方式,不僅可以在心理上縮短學生與地理之間的距離,還能培養學生人地協調意識,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人口觀。又如,在上《全球氣候變化》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給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直觀的看到氣候變化對人類造成的影響,如動物生存空間減少、冰川融化等,以此喚醒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人地觀念??偠灾?,高中學生已經具備良好的分析能力、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教師應當結合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可持續發展內容,促使學生地理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結合區域地理知識設計問題,提升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能力,這是新形勢下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并且采取一切措施予以落實的任務,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學生用空間同一區域觀點對地理現象進行解釋的能力。眾所周知,為了明確各個區域具體位置,諸多地理學者、專家采取經緯度方式,而且地球被按照各種標準劃分為一個個區域,如空間、氣候等。在授課時,教師應當結合區域地理知識去設計問題,以此提升學生區域認知能力。例如,在講解“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結合區域地理知識設計問題或問題鏈,如“全球氣候的具體變化有哪些?”“全球氣候的變化趨勢是怎樣的?”“人類活動因為全球氣候變化受到了哪些影響?”“對于全球氣候變化給人類活動帶來的不利影響,人類應該如何規避?”等。這些問題均圍繞這個知識點而展開,學生可以根據三個不同時期氣候變化特點對全球氣候未來變化趨勢進行匯總,再依據每一次氣候變化情況尤其是變化的原因對全球氣候變暖原因進行分析,并且分析全球氣候變暖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這些問題層層深入,不僅讓學生對人地和諧發展關系有了清晰明確的思考,而且讓學生站在區域認知層面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宏觀趨勢進行分析,使學生懂得人類在對自然進行改造時必須遵守的客觀規律。與此同時,教師再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怎樣抑制全球氣候變暖,如開發清潔型能源、增加綠色植被覆蓋面、減少使用高耗能源等,以此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升學生區域認知能力。
(三)結合地理探究和實驗設置問題,提升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眾所周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重要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打破“紙上談書”式的教學局面,盡可能的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手腦并用,使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核心素養對地理教學的要求,也是地理課程改革和現代化教學的必然趨勢。所以,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應當結合地理探究和實驗等設置問題,以此提升學生地理實踐能力,促使學生記住地理知識。例如,在上《區域農業發展──以我國東北地區為例》這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展開一個調研活動,包括調查當地主要農作物以及農業區域分布特點、采訪農業發展有關部門的人員、采訪當地農民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從中了解區域農業發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在學生具備一定的認知后,教師再展開教學活動,課堂教學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這些調研活動設置問題,比如給學生一則關于黑龍江省的人均耕地面積和谷物單產的數據材料,然后問學生:“東北商品糧基地糧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有哪些?”“與長江三角洲地區比較,雖然東北平原有著肥沃的土壤,但是糧食單位面積產量比較低,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哪些?”“黑龍江省要想保持自身全國商品糧第一大省位置,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增產糧食?”由于學生課前進行了實踐調查,所以對于這則材料的分析有一定的基礎,也有自己的個性化想法。這樣的課堂提問方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理解、消化知識,還能提升學生地理實踐能力。
(四)立足文本提出綜合性問題,啟迪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
地理綜合思維是促使學生融會貫通處理地理知識的品格和技能,是學生學好地理這門課程必須具備的素養。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應當立足文本提出綜合性問題,以此啟迪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例如,在給學生講解有關于中國地形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假如沒有青藏高原,我國西部地區地理環境會受到什么影響?”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需要綜合考慮多個方面的內容,如:一方面,假如我國沒有青藏高原,就會成為多水之國,太平洋水汽和印度洋水汽會在南方匯合,從而導致滅頂之災。另一方面,假如我國沒有青藏高原,印度洋、太平洋濕潤的空氣就沒有了阻礙,西北地區將會嚴重缺水干旱。這個新穎的問題,能夠有效開拓學生的思維,既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地形,而且還能啟迪學生的地理綜合思維??偠灾乩砗诵乃仞B理念下,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盡可能遵循開放性、趣味性的原則去設計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需要聯系多個方面的知識,以此啟迪學生綜合思維,使學生更好的認識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關系,促進學生更快更好的發展。這樣,即使遇到復雜的地理問題以及生活情境,學生也能快速梳理其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識并找到解決方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核心素養是重點體現,是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和地理知識學習中的重要構成,這也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指出明確的方向。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設計科學性、藝術性的問題,以此提升學生學習自主性,促使學生有效理解并掌握地理知識。本文針對核心素養理念展開課堂提問的方式方法闡述幾點教學策略,希望能為廣大高中地理教師基于地理核心素養有效展開課堂提問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符小玲.地理核心素養視角下地理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187.
[2]高仁慧.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的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27):41-42.
[3]王焜,江東洋,蔣波,韋頹宇,黃小倩,張勝前.高中地理課堂教學行為診斷與優化研究——以提問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0):25-28.
[4]鄧霞林.學生課堂自主提問情況的調查與對策研究
——基于批判性思維與高中地理學科融合教學的角度[J].地
理教學,2018(23):14-18.
[5]姚巧芳.基于地理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問模式應用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186.
[6]春風,李春蘭.高中地理課堂的提問行為特征分析
——以“自然災害探索”為例[J].科教導刊(下旬),2016(08):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