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丁澤宇
伴隨著網絡新媒體新技術的迅猛發展,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環境和條件發生深刻變革。據統計,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8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9.86億,國內群眾上網規模十分巨大。

疫情以來,其在一定程度上阻斷了世界各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交流往來,很多工作、會議、活動也被迫又線下轉到線上,互聯網成為人們交流的主要空間,網絡空間共同體的概念不斷實體化,網絡媒體成為人們隔離居家、跟蹤新聞、開眼看世界的主要窗口。網絡是時代的產物,而網絡意識形態的環境也就此成為時代的鏡子。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形勢之下,網絡空間的開放性、虛擬性、自主性、平等性、互動性等特點使國際、國內所面臨的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激烈,意識形態工作更為復雜,網絡意識形態引領更為重要。
當前國際疫情的傳播仍未有完結的跡象,甚至有很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進一步高速增長的態勢。相應地,作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一員,中國不可能獨善其身。無論是境外輸入病例,還是國際冷鏈運輸導致的變異病毒傳播,都是十分現實的防疫情況。在此情形之下,我們在踏實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同時,不能因為過去取得的一些意識形態成果而沾沾自喜,也不能因為過去遭受的意識形態攻擊而自怨自艾。放任網絡意識形態所存在諸多問題不管是不可取的,我們要清醒認識到在疫情常態化形勢下,涉疫網絡意識形態斗爭也必然常態化,要更加重視網絡意識形態環境的重要性和復雜性,持續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網絡意識形態工作。


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面對國內國外、正面負面的各種聲音在網絡空間交織傳遞,逐漸演變出各類“信息疫情”,我們要以正面宣傳為主,握牢網絡意識形態主動權。一要引導黨員群眾通過網絡認真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疫情防控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有關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最新重要部署。二要立足與新媒體格局和網絡意識形態深刻變化的實際情況,通過各類網絡媒介及時有效地宣傳疫情防控的法規和知識,幫助人民群眾解疑釋惑,更要公開疫情防控工作進展,堅定戰勝疫情信心、穩定社會公眾情緒。三要持續推出常態化疫情防控優秀網絡新聞報道和網絡文藝作品,挖掘先進典型故事,繼續充實偉大抗疫精神的生動實踐,講好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社會”的故事。
在疫情這次“大考”中,面對其網絡技術的壟斷,我們必須立足長遠,在網絡陣地建設上奮起直追,大力推進和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加大網絡科學技術基礎研究和財政投入,為打贏持久戰筑牢自身基礎。一要擴大網絡紅色陣地,加強以“學習強國”“健康寶”“疫情通”等政府網絡平臺建設,設置抗疫專題,讓群眾第一時間通過政府網絡平臺獲取準確疫情信息。二要加快完善網絡新興媒體,創新運用APP客戶端、公眾號、快手、抖音、B站等多種新媒體和自媒體平臺,以圖文信息、短視頻、小動漫、直播、H5作品等形式,及時公布疫情動態、豐富抗疫信息,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三要充分發揮各級融媒體中心的作用,有效發布疫情信息、多渠道進行傳播反饋,確保疫情網絡輿情的有效引導,并且以此為契機,有效推動主流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在平臺、內容、價值觀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社會輿論已經成為政府決策、社情民意的指向標,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各種關于疫情的信息充斥著網絡空間,其中不乏有虛假消息、負面言論、惡意謠言等,使廣大民眾產生質疑、焦慮、恐慌等不良情緒,必須要加強對涉疫網絡輿情的引導管控,激濁揚清,把準指示標、傳遞正能量,堅定抗疫信心。一要規范網絡疫情信息,堅持規范性原則,平臺加強對語言表達的審核措施,提升信息發布者語言規范的辨識能力,確保抗擊新冠肺炎網絡信息傳播的規范、準確和到位。二要聚焦回應群眾關切,面對群眾對涉疫信息的需求,要及時公開,及時回應,主動、準確、有效地通過官方渠道進行信息發布,杜絕虛假信息的傳播,消除網民疑慮。三要加強對網絡自媒體平臺信息鑒別與管控,做好網絡輿情分析引導管控。將大數據定量計算和輿情決策者定性分析相結合,既不搞“一刀切”和形式主義,也不能放任那些傳遞虛假消息、負面言論、惡意謠言者危害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四要加強國家重大突發性網絡輿情應急體系建設。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所映射的網絡意識形態安全問題不僅僅是疫情一個層面的問題,而是涉及到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方方面面的現實問題,只有打造一個完整的防控體系,未雨綢繆,才能在緊急狀況發生時馬上采取正當有效措施,對網絡意識形態安全給予充分保障。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統籌四方,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經過眾志成城、風雨同舟地艱苦努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為全球范圍抗擊疫情提供了中國標桿和中國經驗。然而,西方一些仍帶著有色眼鏡看待中國,頻頻發布一些與事實相悖的言論,意圖轉移公眾視線,“甩鍋”給中國。在這情況下,我們更應加強和改進對外宣傳,運用多種形式尤其是互聯網在國際輿論場及時發聲,通過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讓那些污蔑抹黑、造謠生事的言行不攻自破,構建中國國際話語權。一是在內容上做好總結提煉。要把握好故事的內容和重點,積極推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向世界推介我國抗疫過程中舉國一盤棋的聯防聯控、一竿子插到底的社會治理、全力以赴投入的疾病救治、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舉措等,為其他國家抗擊疫情提供有效借鑒。二是創新豐富講故事的主體和形式。隨著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話語權正逐漸由國家政府轉向社會民眾,因此我們在講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不僅要依賴國內權威機構、專家學者,更要依托廣大網友,不僅要依賴權威媒體、外交發言、報紙電視,更要積極發揮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H5等自媒體和新媒體的作用,要加大保護力度,為我國互聯網企業出海做好保駕護航航。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新冠疫情是人類社會共同面對的一場巨大災難,團結合作、共同行動是戰勝病毒的唯一出路和正確選擇。面對世界各國不同的發展道路和制度模式,世界各民族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要在尊重各國差異的前提下,采取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求同存異、合作共贏,為全球共同抗疫營造良好健康的輿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