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牧直
(作者為西安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研究生)
《刑場上的婚禮》是我國著名畫家王明明、蔡玉水合作的一幅革命現實主義作品,作者以中國畫的筆墨形式,描繪了共產黨人周文雍、陳鐵軍在刑場上面對劊子手莊嚴宣布舉行婚禮的場景,表現了共產黨人為了崇高的理想而不惜獻身的堅貞不屈高大形象。王明明、蔡玉水,皆為為當代我國著名人物畫家,其二人合作的這幅作品,在革命現實主義作品創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筆者試圖從時代背景、故事梗概、畫面構圖、人物造型和筆墨語言等方面賞析之。
周文雍,廣東開平人,生于1905年8月。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廣東開展工人運動和黨的組織工作。陳鐵軍,廣東佛山人,生于1904年3月。1924年在廣東大學求學期間,鐵心跟黨走,將原名燮軍改為鐵軍,192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廣東的反動派也發動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殺。中華大地籠罩在白色恐怖之下。按照黨組織安排周陳二人假扮夫妻,繼續從事黨的事業,組織工人暴動。不幸被叛徒出賣同時被捕。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們始終堅貞不屈。1928年2月,兩人被同時宣判死刑。在即將就義之前,周文雍在獄壁上奮筆題寫了頭可斷,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滅。壯士頭顱為黨落,好漢身軀為群裂的《絕筆詩》。在紅花崗刑場上,陳鐵軍面對圍觀者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最后演說:當我們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都獻給黨的時候,我們就要舉行婚禮了。讓反動派的槍聲,來做我們結婚的禮炮吧。2009年9月,周文雍和陳鐵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王明明、蔡玉水正是選取了這100位英雄模范人物中的陳鐵軍和周文雍,于2009年共同創作了《刑場上的婚禮》,該作品高271cm,寬144cm。定格描繪紅花崗刑場上周陳二人就義前悲壯的婚禮場面。畫中人物居整幅畫面中部偏右,采取了焦點透視法,地上腳印和類似雪痕或樹枝的造型向上延伸與人物的站姿構成一個不穩定三角,將畫面的焦點聚集在二人那堅毅的眼神上,既增加了畫面的動感,又使畫面整體形成了金字塔式、紀念碑式的構圖,給觀者呈現出了一種令人敬仰的、崇高的強烈感受。人物以中國畫徐蔣體系表現方式,著重刻畫二人雖經歷了嚴刑拷打,身軀卻依然頑強挺拔的形象。周文雍雙手緊握鐵鏈,目光依舊犀利頑強,眼角微微上揚,眼中有對敵人濃濃的不屑與頑強不屈的精神。陳鐵軍身形微傾,右手扶于周文雍臂上,眼神透露出的是凝重與視死如歸,濃濃的悲壯之感充溢整個畫面。畫面背景以暖色暈染山崗,象征偉岸堅毅和曙光的來臨。淡墨勾勒點染的迎春花,預示著春天即將到來或終將到來。雪泥上點綴的紅花崗的紅葉與陳鐵軍的紅圍巾相互呼應,暗合血染的黨旗在風雪中依然鮮紅,也象征著革命精神哪怕是在最昏暗的時刻也依舊鮮艷。紅葉既像是獻給二人婚禮的祝福,同時又做為最后送別的禮物,在蕭瑟的氛圍中,更增添了幾分悲壯。左上角的提款又以四兩撥千斤的方式對不穩定三角進行再平衡,使畫面成為一個動態平衡的整體。畫家以其嚴謹準確的造型,深入到位的刻畫,節奏鮮明的筆墨和主題突出的構圖,將二人為了崇高的信仰,毅然的以浪漫的方式慷慨赴死表現的淋漓盡致,觀之使人感動,令人敬仰。
古有云:“朝聞道,夕死可矣”,“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敝腥A民族之所以能長久的存在于時代浪潮中,多次弱而復強,衰而復興。正是有像畫面所表現的周文雍和陳鐵軍這樣一批仁人志士,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絕不屈服,頑強斗爭,昂首挺胸,視死如歸。成則國家可興,青史留名;敗則馬革裹尸,埋骨青山。正如匈牙利愛國詩人裴多菲所寫:“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p>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兩個一百年交匯的關鍵時期。國際形勢嚴峻復雜,不容樂觀。美國等西歐國家抱守冷戰思維,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處處添防設堵,國內也有各種反華敗類層出不群。作為一名畫家,應為國家的強大、民族復興盡一份心,出一份力。要增強文化自信,繼承傳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像《刑場上的婚禮》這樣的優秀作品,這是當代畫家應該肩負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