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蟄存,原名施德普,字蟄存,常用筆名施青萍、安華等,浙江杭州人。著名文學家、翻譯家、教育家、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教授。施蟄存博學多才,兼通古今中外,在文學創作、古典文學研究、碑帖研究、外國文學翻譯方面均有成績。有《施蟄存文集》。
微昭我兄:
數月不聞消息,想起居安泰。上海雖熱,杭州尤甚,何不來滬小住,藉此可以一晤。
弟已于上月復職,回師大參加《漢語大詞典》編寫組,不須上班,在家為組中復核已制之卡片,亦不忙也。
聲越常見,近有一文在《中華文史論叢》中,是其第一篇揭批“四人幫”之文也。
足下近況如何,請略示一二。
附一拙文呈覽,不必還,閱后撕去可也。
程千帆已為匡亞明羅致入南京大學,本月內即離武大矣。手此即請
儷安!
弟蟄存頓首 9/8
附:處士周迪前先生誄(并序)
處士周君迪前,吾鄉飽學君子也。束發受書,耽于墳典,韋編三絕,老而彌篤。訥于言,不事交游,絕于俗,亦不與世忤。親朋而外,人罕能窺其蘊。余初未嘗識君。歲壬寅,晤尹石公,石公言君鄉里有周某者,能為兩京文,亦識之乎,余謝未嘗聞,乃心識之。已而君偕高君賓同來寒舍,遂得定交。時相過從,晤言有契,知其學樸茂淵渟,真儒士也。文化革命之役,交游阻遏,不通聞問者七八載,近始得稍稍敘舊。而君遽歸大暮,失我益友,滋可痛也。令子東壁以此冊來,屬以有言。自維文辭傖俗,何足以重君。然十載交情,淡而彌摯,亦不可不志之,因為之誄曰:
九山婉孌,三泖滄浪。機云故里,陳夏舊邦。丘園之秀,因時則揚。文行忠信,為龍為光。于鑠處士,抱素居貞。訥言劬學,探賾研精。藝征七略,文律兩京。孤標遐舉,世網難嬰。君方踞閭,我為游士。出處參商,未獲仰止。白首定交,傾蓋伊始。方期攻錯,商量文史。云何一躓,遽絕音徽。哲人其萎,吾誰與歸。遺文在櫝,令問不違。悠悠千祀,邦家有輝。
一九七七年歲次丁巳八月朔
同里 施蟄存撰
九江 呂傳元書




微昭仁兄:
惠示早到,稽復為歉。聲越已晤見,足下為武公書二紙亦領到,尚未轉去。弟不知杭州市上不供應宣紙,故以足下好用此扇料紙為怪。聲越言之,始知情況,以后當托人帶宣紙與閣下。
迪前哀挽詩或其他文字,希望早作好。東壁已將冊子送來,弟亦希望在一、二月內寫一點紀念文字,湊合半冊,可以交去,使其聊得慰籍。
聲越言宛春及閣下情況甚詳,宛春近有信來,說要印《霜紅詞》,并將其僅存之一冊見惠。其實弟篋中原有一冊,故擬仍將宛春所寄一冊寄還。此冊已將足下畫及江清詩撕去,宛春要弟將江清詩中四句改去,弟已為改去二句,可以無礙矣。(“標語口號滿其口”二句改作“風云際會各騰驤,黃卷青氈同敝帚”)其實江清此詩并不佳也。
聞足下小有浮腫,此是腎虛之征。前列腺割去后,總有點損失,恐宜多進補食(藥補、食補),尚祈珍重。天寒,不可再出門矣。冬至后,弟即不外出,實行蟄存了。
二星期前,內人之妹陳逸寰亦在淮海路摔一跤,亦裂其臀骨,醫生亦囑臥床二月,待其自愈。此事近來似甚多,現代的老人,似乎骨頭太脆弱了。

聲越說弟甚忙,此話不假,確是忙,不過是“無事忙”。本來可以不忙,但弟不會閑著,忙些無聊事,比閑著的好。這幾天正在過錄鄭大鶴校《夢窗詞》語,關于蘇曼殊的詩文也已輯得百余首,想找一本劉季平的《黃葉樓詩》,不知兄處有否?上半年選了一百本唐碑,集錄諸家評論,再加一篇敘說,可成《唐碑百選》一帙,每碑各系一詩贊,又得《唐碑百詠》一帙,至今只成一半,恐本年內尚不能完成。
退休后少了幾十元收入,買碑之資甚窘,但每月總能得到一些好拓本(不是古拓)。近日得到太延三年《皇帝東巡御射碑》,乃北魏碑之極早者,只有《水經注》有著錄,1936年出土,拓本流傳不廣,弟求之二十年,今始覓得,亦一快事。希望兄早日來滬休養,當以所得妙品請賞鑒。紙盡,姑止于此,
即候
起居安健!
弟舍 11/26

今日一支鋼筆為孫女借去開會,故用原子筆,閣下目力如何,能看得清楚否?
附詩:
退休尚無消息,聞北山得請,作此奉寄。聲越
少壯曾幾何,懷舊宛如昨。老期忽見臨,眼暗齒牙落。居止常閉門,詩書高束閣。旅進苦無狀,乞休未即諾。強為支床龜,致誚乘軒鶴。每懷從事賢,俯仰增慚怍。養疴衡門下,閑詠時一作。鄰園水木佳,可往舒腰腳。聞君先引年,居復近郊郭。暇當過我游,濠上有魚樂。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幸獲休致,翌日,城北聲越寄詩來,因步韻奉酬。
北山
小儒昧時變,頑鈍日愈昨。芒角不自消,行藏嘆瓠落。一麾出橫宇,歸臥北山閣。官止神欲行,從此免唯諾。曳尾塗中龜,斂翮云間鶴。委心任去留,俯仰兩無怍。猶念徐孺子,見幾未能作。棲棲季孟間,偪仄難著腳。笙竽非舊音,濫吹等南郭。竚待解塵纓,長共觀濠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