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通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做為書友,當然也不會例外……很多的第一次是朦朧的,第一次又是清晰的,似晶瑩的浪花匯聚成遼闊的大海,又似點點繁星,編織成璀璨的銀河。
第一次寫毛筆書法,1986年,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開始教寫書法,那時候我們叫“寫大字”又叫“寫大楷”,用大羊毫在草紙上描紅,整個教室,馬踏春泥,墨花飛舞,熱鬧非凡,懵懂的我買了一支海綿頭的軟筆,也就有了與書法的第一次卻又尷尬的邂逅……
很快,有了自己的一支真正的毛筆,在舊報紙上練習,在窗戶紙上“創作”,有了第一次,也就開啟了書法學習的漫漫之路。
第一次鋼筆字,那時候,圓珠筆尚未普及,丟掉鉛筆后,英雄鋼筆、鴕鳥墨水依然是三年級標配,整開的雪白紙,最后割成16開或32開,還要穿針引線裝訂起來,這也就是最樸素的線裝本,再單獨拿出一張紙,用紅墨水打上橫格,墊在內頁當中,以求書寫齊整。

第十三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成人組 一等獎作品
第一次“硬筆臨古”,高中時代,白天教室,晚上宿舍,學習緊張,失去了練習毛筆書法的環境,就用鋼筆對照字帖進行“雙鉤”“單鉤”,手摹心會,久之,卻使鋼筆字的書寫水平突飛猛進,想來,這也就是現在所謂的“硬筆臨古”吧!也因此產生了對硬筆書法態度上的第一次轉變,班里同學的作業本姓名一欄,基本上都是我來書寫的,收獲“粉絲”頗多,才發現硬筆書法的愛好者如此之多,群眾基礎廣泛,加之自己練字過程中對硬筆書寫技法的體會,讓我改變了硬筆書法不是“真正”書法的觀念。

硬筆 節臨趙之謙《漢鐃歌》冊
第一次粉筆字,那就是寫板報了,高中時班里的班報,學校的六塊校報,都承包給我一個人,每逢重大節日、重大活動,板報都需要更新,也就是我最忙的日子,黑板太大,很難掌握全局,開始用直尺打格來寫,后來駕輕就熟,直接書寫。三年的錘煉,也為我之后走上講臺,書寫板書打下堅實的基礎。在《語文報·書法版》舉辦的歷屆“全國中小學‘三筆字’書法作品評選”中,先后獲得毛筆、硬筆、粉筆字最高獎一等獎,其中粉筆字獲獎,與這段經歷是大有淵源。
第一次見報,2017年夏天,應《書法報·硬筆書法》夏編輯之約,我的楷書作品《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二首》刊登在該報“命題競寫”欄目,這是一次很大鼓舞,增加了習字的動力,之后多次在該報發表作品及文章,進而我的作品也慢慢地在《中國鋼筆書法》等專業刊物上出現。
第一次做“主播”,2019年,在《書法報·硬筆書法》主辦的“‘墨點字帖’杯第五屆全國硬筆書法大賽”中,獲得了最高獎“甲骨獎”,也因此有幸成為“墨點課堂”的簽約作者,2020年推出了一套《硬筆臨創〈三墳記〉》在線視頻課程。
如果說之前的每個第一次都是積累,那么,之后第一次就是新的開始,新的開拓,每一個第一次,是深深淺淺的腳印,是高低不一的階梯……第一次,像種子一樣,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學書路上,“有始無終”,既然有了第一次,就有了開始,學無止境,藝無終點。習書,由興趣變成樂趣,由樂趣變成人生真趣……

硬筆書 蘇軾《定風波》

硬筆書 陶淵明《五柳先生傳》

硬筆書 陶淵明《桃花源記》

硬筆書 歐陽修《醉翁亭記》

硬筆書 辛棄疾《永遇樂》

硬筆書 張岱《湖心亭看雪》

硬筆書 蘇軾《水調歌頭》

硬筆書 蘇軾《蝶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