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峰
(鳳臺縣建筑質量監督站,安徽 鳳臺 232100)
舉牌驗收是完善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質的重要舉措,對于重要環節為及隱蔽項目等,驗收人員舉牌在現場合影。由此提高質量責任的可追溯效果,為建設工程的落地質量提供有力保障。
根據現行相關法律規定,監督機構對參與建設項目的責任主體和有關機構履行質量行為及工程實體質量實施監督管理。監督管理包括項目具體落地動工前的階段,監督機構對具體項目在建設、勘察、設計、監理、施工單位資質等各項可能會引起工程質量波動的因素,實施監督審查;項目現場建設中,重點監督工程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和其他涉及結構安全的關鍵部位進行監督驗收;完工時,監督站機構或有關部門實行項目的竣工驗收。從此來看,借助較為完備的監督管理,可維護工程的落成品質。同時,全面且高品質的管理模式,可提升質量通病防控措施,消除質量隱患,減少不必要的損失。除此之外,工程質量品質關系到施工方以及建設方等各利益方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外部形象,借助全方位的質量監督,能減少項目后期找出前階段的質量缺陷現象,不得不返工或修復等,形成額外造價,也容易降低市場對相關企業的良好印象[1]。
近年來,在監管模式上,部分省市監督機構紛紛推出隱蔽工程舉牌驗收制度。主要是為有效提升建筑工程品質,避免項目實體建筑發生滲漏、開裂等質量情況,降低因質量問題引發的工程質量投訴,提高質量責任的可追溯效果,為建設工程的落地質量提供有力保障。本文具體闡述舉牌驗收制度下的監管模式,具體如下:
首先,在房建類項目中,需要完成地基處理、樁基、地下防水、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等。其次,在市政工程中,道路路基處理、橋梁工程灌注樁基礎、橋跨承重結構、排水工程開槽施工管道安裝等多項。最后是停止點的檢查,包括項目定位、地下空間后澆帶、放線定位、維護系統安裝等。驗收牌上需要明確寫出項目名稱、驗收部位、內容、人員、意見、時間等。
按照工程質量驗收統一標準地基基礎、主體結構、分部工程項目的驗收監理單位總監理工程師、勘察、設計單位項目負責人、施工單位項目負責人、技術負責人驗收工作中,完成舉牌過程,其余建設部分可安排給工程對應的管理負責人。另一方面,所有子分部工程均需嚴格按照實地聯合驗收的規定,針對項目的重要節點和停止點,保留真實的影像資料,設置專門的管理臺賬。監理方負責組織開展驗收活動,施工方與監理方的工作行為需實現全覆蓋,建設方達到20%及其以上。一旦在驗收合格的項目中,找出質量缺陷,直接根據舉牌驗收的照片圖像,針對具體的驗收行為人實施恰當處罰。
2.3.1 建筑項目
①樁基部分。需要完成對孔洞規格、樁體長度、鋼筋材料有關參數、混凝土強度、間距等。驗收照片中應當包括成孔結束時的孔洞深度及截面規格的實地測量圖像。鋼筋籠制作結束后的長度及有關參數測量圖像等,并生成隱蔽項目的驗收單;②護壁部分,主要針對鋼筋及混凝土、規格、預應力進行驗收,需要記錄留檔的照片內容有:開挖結束后,側壁整體圖像;錨桿實際規格長度;混凝土材料噴射結束后的整體圖像;鋼筋網設置完成后全面圖像;③地基處理和驗槽,驗收要點是土方換填和釬探,需保留換填現場全貌及具體測量圖像;換填施工期間的圖像;釬探處理中的現場影像;④土方回填,需檢驗土質以及回填處理的密實程度、標高,此環節主要保留回填過程的影像;⑤地下空間以及建筑頂部、防水處理,要對基層施工、材料本身的品質、搭接實測規格。其中,基層施工部分,應檢查其平整度與R角區域的平滑程度。并保留基層、防水處理過程以及完工時圖像;⑥關鍵區域的鋼筋處理,包括連接、規格、總量、間距、預埋等部分。保留的影像內容需包括混凝土澆筑前、合模任務前的墻柱梁板筋等;⑦地下空間的后澆帶與施工縫,檢查實體建筑空間對應位置是否徹底清理,連接位置有無鑿毛,混凝土結構強度與實際澆筑工藝,振搗是否適宜,結構外觀的平整度及垂直性等。此驗收環節需涉及混凝土材料澆筑前,作業面的清理情況、鑿毛影像、振搗操作過程,以及整個小項目完工后的影像;⑧關于混凝土品質漏洞,需核查處理規劃、實地有關數據和驗收結果,在各處理位置,保留施公前、期間與事后的圖像[2]。
2.3.2 市政項目
①樁基部分,包括建設工程與檢測兩項驗收節點。前者和建筑項目無明顯差異,后者則涉及樁體標高、混凝土材料質量以及測管的深度,驗收實地以及測管的實際深度影像需記錄保留;②承臺部分,驗收要點是墊層的實際厚度與平整系數;混凝土材料的品質;預埋鋼筋的布設位置等;③墩柱,在預制構件入場后,進行試拼裝、鋼筋預埋量、蓋梁的標高等。在驗收時,需提供鋼筋材料應用量及布設間距、混凝土規格與外觀品質;④路基部分,其中填方路基需檢查壓實度及平整度等,挖方路基則測量高程與彎沉值等;⑤基層部分,路基底基層中,檢查中線位置及高程、施工厚度等,路面基層需驗收厚度、寬度與橫坡等;⑥面層部分,大體上和其他部分的驗收項目類似。在實地驗收中,需對比設計圖紙,進行整體評估。
2.3.3 停止點
①防水層,需要在隱蔽工序完成前進行檢查。具體查看內容包括:防水涂料施工情況、卷材搭接質量、細部的附加層與陰陽角等,在地下空間的墻板及頂板等需實現100%檢查,而建筑內部的衛生間以及陽臺等,可在施工首批次組織檢查;②地下空間的后澆帶,應在混凝土材料澆搗處理前開展檢查工作,并需要在施工人員完成自檢、止水鋼板布置及自檢結束、項目交底記錄均實現后,才能實施現場檢查。具體驗收檢查的部分有止水帶、模板、施工縫、混凝土澆筑等;③單體定位,應筏板墊層建設之后,并未開展基礎作業時,有關部門需整理好定點防線的文件、測量設備及其精度參數、復核并審批施工計劃;④門窗框裝設及密封,確定門窗框本身的品質及規格信息,對成品實行全面養護,檢查門窗框和墻體的間距,一般在8~12mm之間[3]。
鳳臺縣在工程監管模式方面,為確保隱蔽項目品質,要求項目驗收中,所有參與驗收的工作者均與現場、標牌合影,方便日后追責,保證項目的驗收合格率實現100%。鳳臺縣為增強對建設項目的質量監管效力,相關單位部門在頂板及主體完工等重要節點驗收中,采取簽署驗收工作期間,實行拍照歸檔。從2021年開始,鳳臺縣關注優化項目質量,并打破原本的體制局限性,不斷補充及優化質量保障機制,以維護現有建筑項目的質量與民眾對此的認可度,綜合提高建筑質量維護能力。該縣相關單位負責人指出未來的建設計劃,構建并落實在線的政務監管平臺,進一步增強監程度,保障建設記錄及驗收文件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如圖1、圖2所示。

圖1 驗收審核工作

圖2 現場驗收合影
通過對舉牌驗收制度的分析,不難看出此項制度對優化項目監管模式起到輔助作用。既能對驗收工作者的行為加以規范,又能深化工程全過程監管工作,確保關鍵性工序與隱蔽項目、各項重要施工節點的建設質量,推動建筑領域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