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郭彥江

2020年,美導彈防御局公布新版反導體系架構,將當前中段、末段兩個防御段拓展為左/右集成、助推段、中段/滑翔段、末段四個防御段,并增加F-35機載助推段攔截裝備、反高超聲速裝備、定向能末段防御裝備、新型陸/海/天基傳感器等武器裝備。該架構是《導彈防御評估》報告相關思想在裝備體系層面的落實和發展,是美軍為應對未來威脅提出的一種針對性更強、架構更完善的導彈防御體系架構。
美2.0版導彈防御體系以先進彈道導彈、高超聲速武器、巡航導彈為作戰對象,將當前中段、末段兩個防御段拓展為左/右集成、助推段、中段/滑翔段、末段四個防御段。在左/右集成防御段,通過發展網電攻擊裝備、高超聲速武器,在敵方導彈發射前對其關鍵節點或發射陣地進行打擊;在助推段,利用F-35戰斗機發射導彈,對處于助推段的彈道導彈進行攔截;在中段/滑翔段,發展分層國土防御裝備,增加攔截次數,提升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能力,并研發高超聲速滑翔段攔截彈攔截高超聲速武器;在末段,改進現有裝備,研發高功率微波武器等。
2.0版導彈防御體系重點裝備構成

此外,2.0版導彈防御體系還重點發展新型陸/海基預警探測雷達,低軌衛星星座等,增強導彈發射預警、中段跟蹤、彈頭/誘餌識別等能力;在聯合全域指揮控制框架下改進指揮控制系統,構建大容量、低延遲的全球指揮控制網絡;提升網電防護能力等。
在體系層面將發射前攻擊納入導彈防御體系,強調綜合運用進攻和防御手段擊敗來襲導彈威脅。發射前攻擊概念于2014 年11月由時任美陸軍參謀長雷蒙德·奧迪爾諾和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 格林納特提出。《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進一步要求國防部對發射前/發射后擊敗來襲導彈威脅所需的政策、計劃、戰略和能力等進行評估。2019年版《導彈防御評估》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集威懾、主被動防御、主動進攻為一體的全面導彈防御體系。此次推出的2 . 0版導彈防御體系中將發射前攻擊單獨列出,作為與助推段防御、中段/滑翔段防御、末段防御相并列的一個導彈防御段,表明美導彈防御局已將進攻與防御相結合的概念落實到裝備體系的建設層面。美軍將通過研發新的作戰概念,改進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發展網絡電磁對抗、高超聲速導彈裝備等,增強防區外快速打擊時敏目標能力,進而提升導彈防御的效能。
改進或新增多型攔截武器裝備,填補彈道導彈助推段和高超聲速助推滑翔武器攔截能力空白。2019年版《導彈防御評估》報告將高超聲速和巡航導彈納入導彈防御對象,但美目前導彈防御體系架構僅將高超聲速武器和巡航導彈列入作戰任務中,并未展示任何防御裝備。

2.0版導彈防御體系有兩個顯著變化。
一是首次展示了高超聲速防御裝備,包括用于滑翔段攔截的滑翔段攔截彈以及用于末段攔截的末段打擊武器(包括動能攔截彈和高功率微波武器)。在2020年8月4日舉行的太空和導彈防御年會上,導彈防御局局長喬恩·希爾表示,暫停“高超聲速防御區域滑翔段武器系統”項目,是因為導彈防御局正在重新考慮高超聲速防御投資方向和重點。喬恩·希爾認為,盡管高超聲速末段攔截非常重要,但末段攔截也存在風險,如果攔截失敗,將喪失攔截機會;在滑翔段,甚至更早階段的攔截是更“優雅”的解決方案。
二是重新將助推段攔截武器納入導彈防御體系,即:使用F-35戰斗機發射導彈進行攔截。美軍曾發展過機載激光器,提出過F-35機載導彈、無人機載導彈或激光器等多種助推段攔截方案,但未能形成裝備。
此外,在2.0版導彈防御體系中,美軍還將地基攔截彈升級為下一代攔截彈,并改進了薩德攔截彈,發展對洲際彈道導彈的分層防御能力。2020年4月24日,美國導彈防御局發布“下一代攔截彈”的最終建議征詢書,正式啟動“下一代攔截彈”的研制工作。該項目旨在為地基中段防御系統設計和研發一種新型動能攔截彈,包括新的推進系統和動能戰斗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和雷聲公司組成的聯合團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波音公司將參加項目的競標。美國防部計劃在2025財年前向“下一代攔截彈”項目投入50多億美元,并批準兩家承包商通過初步設計評審,預計在2030年前后投入部署。
完善陸基、海基、天基導彈預警探測裝備,著力增強發射預警、中段/滑翔段跟蹤、誘餌識別等能力。針對當前導彈防御體系預警探測能力方面的缺項和不足,2.0版導彈防御體系進行了重點加強。
一是以軍貿軍售或直接在海外部署的方式,推動AN/TPY-2雷達、宙斯盾系統雷達前置部署,增強對彈道導彈的發射預警能力,如在關島部署陸基宙斯盾系統,向日本提供更多宙斯盾彈道導彈防御系統等。
二是研發遠程識別雷達、夏威夷國土防御雷達、太平洋國土防御雷達等,增強對彈頭的中段跟蹤和誘餌識別能力。“遠程識別雷達”已于2020春季完成了第一個陣面組裝工作,導彈防御局將重新對其進行環境評估工作。遠程識別雷達綜合固態氮化鎵技術和基于開放式結構、可改進的彈道導彈防御算法,將提供精確數據,改善彈道導彈防御識別能力,并取代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中現有傳感器。夏威夷“本土防御雷達”為S 波段雷達,主要用于探測射向美太平洋地區的洲際彈道導彈。美國防部計劃繼續開展夏威夷“國土防御雷達”項目,并建議2021財年恢復對該項目撥款。

三是構建天基低軌傳感器層,發展“高超聲速和彈道跟蹤太空傳感器”,彌補高超聲速武器滑翔段跟蹤能力空白,為滑翔段、末段有效攔截奠定基礎。美國繼續研制高軌道下一代“過頂持續紅外”系統,同時重點研制低軌道“寬視場”和“中視場”預警衛星。預計美國2025年發射“過頂持續紅外”系統地球同步軌道衛星,2027年發射極地軌道衛星,2029年完成5顆衛星的部署。
美國有針對性地推動新型導彈防御體系建設,或將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2019年版《導彈防御評估》報告以中俄為主要競爭對手,圍繞導彈防御領域提出了一攬子的競爭策略。例如,提出威懾失敗時,美軍將在敵方導彈發射前使用網絡電磁武器、高超聲速武器發動攻擊;提出發展助推段攔截武器,對對手造成強有力的威懾,迫使對手增強偵察預警能力,發展更先進的突防技術和手段等。2.0版導彈防御體系的提出,表明美《導彈防御評估》報告中提出的12項重大問題已基本完成方案論證或可行性評估,逐步進入研制發展階段。美按照《導彈防御評估》報告,積極打造發展攻防兼備的導彈防御體系,意圖實現“ 探測并摧毀從任何國家、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射向美國的任何導彈”,或將打破確保相互摧毀的核時代基本規則,破壞國際戰略平衡態勢,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
美導彈防御能力將大幅提升,謀求不對稱戰略優勢。美2.0版導彈防御體系架構通過改進/研發多型攔截武器裝備,著力發展對攜帶先進誘餌、裝備機動彈頭/多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高超聲速助推滑翔武器的分段多層攔截能力,將進一步削弱對手核威懾能力。“下一代攔截彈”將采用多目標殺傷器,具備攔截多個再入彈頭的能力;在“分層國土導彈防御”概念下,發展宙斯盾/標準-3 2A、先進型薩德的低層防御能力,將對洲際彈道導彈的攔截次數由當前的單層2次增加為2層4 次,將具備更高水平的中遠程及洲際彈道導彈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