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云霞 桑芝萍 趙 健 潘丹丹
(如東縣植保植檢站,南通 226400)
草地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J.E.Smith)原產美洲,又被稱為秋黏蟲,是一種雜食性害蟲;由于其具有寄主范圍廣、食量大、繁殖和遷飛能力強等特點,對禾本科、茄科、十字花科、石竹科、菊科等共計76科353種植物均可造成危害[1],已成為世界性重大害蟲之一。2019年1月,草地貪夜蛾從緬甸入侵我國云南省江城縣,入侵后在低海拔溫熱地區繁殖為害,并以云南為蟲源基地不斷向北擴散[2],5月中旬遷飛至長江和江淮流域,6月進一步北遷至黃淮海玉米產區,至2019年底,已蔓延至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3],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脅。
近幾年,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常年種植玉米面積為8 666.7 hm2,且以春、夏玉米種植為主。2019年7月,草地貪夜蛾入侵如東縣后,種群迅速擴散,成為了近兩年影響玉米產量的重要害蟲之一,若不對其進行有效防治,該蟲害將對如東縣玉米生產構成嚴重威脅,甚至會造成玉米絕收。而在如東縣玉米生產中,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均以化學防治為主,近年來由于化學防治在玉米產區時空上的連續性,導致草地貪夜蛾對使用過的防治藥劑產生了一定的抗性[4]。因此,篩選出高效的生物防治農藥對控制如東縣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發生尤為重要。在此背景下,為篩選出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的生物農藥,筆者于2020年8月開展了7種生物農藥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田間藥效試驗,以期為大面積防控玉米田草地貪夜蛾提供科學依據。現將相關試驗結果報道如下。
試驗在如東縣大豫鎮一門閘村夏玉米田內進行,試驗田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等。供試玉米品種為“蠡玉9號”,田間玉米長勢均勻。如東縣植保植檢站技術人員于7月30日在此田塊內發現草地貪夜蛾幼蟲,當時玉米正處于苗期,草地貪夜蛾蟲齡為1~3齡。
試驗共設9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每小區面積為52.7 m2,隨機排列。各試驗處理的藥劑用量和生產廠家信息詳見表1。

表1 試驗處理設計及藥劑信息
試驗于2020年8月3日—17日進行,施藥時間為8月3日下午4時—5時,施藥當天為晴天。施藥器械為15 L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施藥時對準玉米葉片和心葉部位進行均勻噴霧,每667 m2兌水量為30 L,共施藥1次。
施藥前調查蟲口基數,對各小區中的玉米植株進行逐一調查,對被害植株進行掛牌標記,各小區選擇15株有蟲的植株作為調查對象,并做好編號且掛牌標記,標記牌上記錄蟲齡大小;于施藥后3 d、7 d、14 d調查殘蟲數量,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計算公式: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口基數-施藥后殘蟲數)÷施藥前蟲口基數]×100;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蟲口減退率)] ×100。
據施藥后觀察,各藥劑處理區的玉米葉色、長勢均正常,未出現明顯的藥害現象,且各藥劑對有益生物也無不良影響,說明各藥劑在本試驗用量情況下對玉米生長安全。
由表2可知,在本試驗7種生物農藥中,處理(1)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速效性最好,施藥后3 d的蟲口減退率為93.1%,防效為92.2%,與常規化學農藥處理(8)間防效無顯著差異;處理(4)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速效性次之,施藥后3 d的蟲口減退率為84.6%,防效為82.7%,與處理(1)間防效差異達顯著水平,但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防效仍顯著高于其他5種生物農藥處理;其他5種生物農藥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速效性略差,施藥后3 d的防效均低于55%。施藥后14 d,在本試驗7種生物農藥中,處理(1)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持效性最好,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分別為86.3%、84.8%,與常規化學農藥處理(8)間防效無顯著差異;處理(4)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持效性次之,雖然該處理在施藥后7 d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分別上升至92.4%和90.9%,但施藥后14 d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蟲口減退率和防效分別下降至78.9%和76.6%,顯著低于處理(8);處理(6)和處理(3)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持效性也較好,施藥后14 d的蟲口減退率分別為72.3%和69.6%,防效分別為69.3%和66.3%;其他3種生物農藥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持效性均較差,雖在施藥后7 d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防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施藥后14 d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的防效均不理想,顯著低于其他4種生物農藥。
試驗結果表明,在本試驗7種生物農藥中,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30億PIB/mL甘藍夜蛾NPV懸浮劑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具有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故在選擇生物農藥進行玉米田草地貪夜蛾防治時,宜首選這兩種藥劑。100億孢子/mL短穩桿菌懸浮劑、1.5%氟啶脲6億PIB/mL斜紋夜蛾NPV懸浮劑對玉米田草地貪夜蛾具有一定的持效性,在玉米田草地貪夜蛾蟲口密度較小時,也可選用。
氯蟲苯甲酰胺目前已登記在玉米、水稻、蔬菜等多種作物上使用,對鱗翅目害蟲的防治效果較顯著,已成為我國農業農村部用于草地貪夜蛾緊急防控的推薦藥劑[5],在草地貪夜蛾的防控上發揮著重要作用。雖然目前氯蟲苯甲酰胺對草地貪夜蛾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較好,但長時間使用同一種化學農藥易使害蟲產生抗藥性,降低藥劑的防治效果[6-7]。
應用生物農藥防治具有持續控制、作用機制多樣、對環境友好、不易引起抗藥性等特點[8],已成為農業害蟲綠色防控的一項重要措施。根據全球范圍內對草地貪夜蛾的防治經驗,應用生物農藥防治不僅可有效控制草地貪夜蛾的發生和為害,同時也可有效降低化學農藥對種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有利于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