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兵 邢家龍 宗朝暉 張華俊
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院泌尿外科,江蘇如皋 226500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見的泌尿生殖系統疾病,臨床表現為尿頻、尿痛等。其發病機制可能與病原體感染、異常免疫炎癥反應等多因素有關[1]。前列腺腺體充血、腺液及炎性分泌物潴留,伴組織纖維化,影響局部血液循環,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繁殖[2]。左氧氟沙星是臨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常用抗生素,具有良好的抗感染效果,但其單獨應用時療效并不理想[3]。
膀胱頸、前列腺組織、后尿道等部位分布大量的α 腎上腺素能受體,α 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可引起尿道痙攣、后尿道壓力升高。因此抑制α 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排尿障礙[4]。坦索羅辛是一種選擇性α1A/α1D 腎上腺素能受體拮抗劑,可舒張膀胱三角區平滑肌,緩解尿道梗阻癥狀,同時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5]。本研究分析了坦索羅辛與左氧氟沙星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效果。
回顧性選取江蘇省如皋市人民醫院2017 年4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86 例,根據治療方案分為兩組。對照組43 例,年齡20~55 歲,平均(41.85±14.01)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7.15±1.88)個月;國立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指數(NIHCPSI)評分(24.74±2.94)分。觀察組43 例,年齡20~55 歲,平均(42.04±13.89)歲;病程3~15 個月,平均(7.11±1.92)個月;NIH-CPSI 評分(24.70±3.05)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符合《慢性前列腺炎診斷治療指南》[6]的標準;②年齡20~55 歲;③前列腺液卵磷脂小體減少甚至消失,白細胞>10 個/HP;④前列腺液細菌培養呈陰性;⑤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泌尿生殖系統發育異常或其他前列腺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疾病者;③合并嚴重的軀體疾病;④過敏體質。
對照組給予左氧氟沙星(山西津華暉星制藥有限公司,批號:170312、181005、200105)治療,口服左氧氟沙星0.2 g/次,2 次/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給予鹽酸坦索羅辛(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批號:170221、180925、191220)治療,口服0.2 mg/次,1 次/d。兩組均給藥3 周。
于治療前、治療3 周后等時間點取前列腺液,患者排便后行前列腺按摩,棄去第1 滴前列腺液,取1 滴用于前列腺液常規檢查白細胞、卵磷脂小體。剩余前列腺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白細胞介素(IL)-2、IL-6、巨噬細胞炎性蛋白-2(MIP-2)、巨噬細胞炎性蛋白-1α(MIP-1α)水平。檢測儀器:RT-6000 型全自動酶標儀(美國雷杜公司),IL-2 試劑盒(艾博抗Abcam 中國,貨號ab174444);IL-6 試劑盒(艾博抗Abcam 中國,貨號ab178013);MIP-2 試劑盒(艾博抗Abcam 中國,貨號ab184862);MIP-1α 試劑盒(艾博抗Abcam 中國,貨號ab214569)。
療效評價標準包括①顯效:經治療,臨床癥狀得到有效的控制,前列腺鏡檢提示,白細胞<10 個/HP,卵磷脂小體增多,且分布均勻;②有效:經治療,癥狀體征改善,前列腺鏡檢提示,白細胞減少25%~30%,卵磷脂小體有所增多;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6]。
NIH-CPSI 評分標準:包括疼痛、排尿癥狀、生活質量3 項,分值范圍0~43 分,分數越高,相應癥狀越重[6]。
應用SPSS 19.0 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描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前列腺液中IL-2、IL-6、MIP-2、MIP-1α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前列腺液中IL-2、IL-6、MIP-2、MIP-1α 水平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IL-2、IL-6、MIP-2、MIP-1α 水平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IL-2、IL-6、MIP-2、MIP-1α 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IL-2:白細胞介素-2;IL-6:白細胞介素-6;MIP-2:巨噬細胞炎性蛋白-2;MIP-1α:巨噬細胞炎性蛋白-1α
治療前,兩組前列腺液中白細胞、卵磷脂小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體較治療前上升,白細胞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體高于對照組(P <0.05),白細胞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白細胞、卵磷脂小體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前列腺液中白細胞、卵磷脂小體水平比較(±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
治療前,兩組NIH-CPS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疼痛、排尿癥狀、生活質量及NIH-CPSI 總分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IH-CPSI 評分比較(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NIH-CPSI 評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NIH-CPSI:國立衛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指數
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機制已有的研究認為與炎癥反應、過度免疫反應有關,可引起盆腔疼痛、排尿障礙等[7-8]。目前臨床上尚無徹底根治慢性前列腺炎的特效藥物,僅以抗生素、α-受體阻滯劑、非甾體抗炎劑等藥物緩解癥狀[9-10]。左氧氟沙星是常用的抗感染藥物,但由于前列腺局部炎癥、組織纖維化等因素的影響,單純抗感染治療效果有限[11-12]。目前聯合用藥是臨床治療慢性前列腺炎的新趨勢,研究發現,腎上腺素受體可控制尿道壁張力,慢性前列腺炎患者α 腎上腺素能受體興奮可明顯升高尿道內括約肌張力、誘發尿液反流[13]。α 受體阻滯劑可松弛前列腺平滑肌、膀胱頸,緩解排尿癥狀[14]。鹽酸坦索羅辛是一種α1 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尿道壓力、抑制尿液反流[15]。左氧氟沙星是一種喹諾酮類抗生素,對多數腸桿菌科細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支原體、衣原體等具有滿意的抗菌活性[16-17]。
本研究采用坦索羅辛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單用左氧氟沙星治療,治療后NIH-CPSI 評分表中疼痛評分、排尿癥狀評分、生活質量評分、總分均低于單用左氧氟沙星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坦索羅辛與左氧氟沙星聯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可更好地改善癥狀,提高療效。這是由于左氧氟沙星可抑制病原微生物DNA 旋轉酶活性,阻止DNA 合成而促使病原微生物死亡[18-19]。坦索羅辛屬于選擇性腎上腺素能受體拮抗劑,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20]。二者聯合用藥可發揮協同作用,促進病情恢復。
炎癥反應是慢性前列腺炎的重要病理變化,炎癥因子、趨化因子參與病情進展[21]。IL-2 主要由T 淋巴細胞合成,是抗原誘導T 淋巴細胞增殖時的第二信使,介導免疫炎癥反應[22]。IL-6 是經典的促炎因子,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T 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合成,可促進免疫細胞增殖、分化[23]。MIP-2 是一種重要的趨化因子,主要由內皮細胞、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分泌,可趨化中性粒細胞聚集于炎癥部位而加重組織炎性損傷[24]。MIP-1α 也是一種趨化因子,可趨化多種免疫細胞向炎癥部位聚集,參與炎癥性疾病的發生和進展[25]。前列腺液中的白細胞、卵磷脂小體水平反映局部炎癥反應程度,白細胞增多、卵磷脂小體減少、分布不均或成簇分布時表示存在前列腺組織炎癥損傷[26-27]。本研究結果提示,坦索羅辛與左氧氟沙星聯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可更好地改善癥狀,提高療效,這一結果與已有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本研究通過檢測炎癥指標IL-2、IL-6、MIP-2、MIP-1α 初步探討其作用機制,發現坦索羅辛可通過抑制炎癥細胞因子及趨化因子釋放而產生抗炎作用。
綜上所述,坦索羅辛與左氧氟沙星聯合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可減輕炎癥,改善癥狀,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