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榮 詹 磊 孫 莉
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婦產科,安徽合肥 230000
B 群鏈球菌(GBS)被稱為無乳鏈球菌,是一種革蘭陽性菌,常在健康人群的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定植,為條件致病菌[1]。報道顯示[2],GBS 全球總體定植率為17.9%,其中我國為3.5%~32.4%,非洲為22.4%。研究顯示[3-4],有10%~30%孕婦可能出現直腸、無癥狀陰道GBS 定植,在不同種族和地區中具有差異。研究發現[5-6],妊娠晚期,GBS 從陰道、宮頸管上行引起宮內感染,不利于胚胎發育、妊娠進展、母嬰安全,并可在孕婦分娩過程中造成新生兒感染,導致新生兒出現致死性疾病如敗血癥、肺炎、腦膜炎等,嚴重影響母嬰生存質量,導致不良妊娠結局的產生。故本研究通過探討GBS 定植狀況、抗菌藥物敏感性,并分析其對妊娠結局的影響,以期為臨床篩查、治療妊娠晚期GBS,指導抗菌藥物的使用提供數據支撐。現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 年1 月—9 月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我院”)孕35~37 周自愿行陰道聯合直腸GBS 篩查的500 名孕婦的病歷資料。按照GBS 篩查結果,將其分為GBS 陰性組(444 例)與GBS 陽性組(56 例)。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均為漢族;②單胎妊娠,生產時頭先露;③隨訪記錄全面;④在我院建卡及分娩。排除標準:①妊娠合并其他系統疾病,如肝腎功能不全、血細胞計數異常、凝血功能障礙;②雙胎或多胎妊娠;③孕期有感染疾病史;④存在重度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重度子癇前期妊娠期并發癥;⑤因意外因素終止妊娠或社會因素行剖宮產;⑥篩查前2 周內有性生活或使用抗菌藥物治療;⑦取樣前24 h 使用洗液和陰道栓劑。
1.2.1 搜集臨床資料 通過查詢實驗室結果記錄、電子病案系統采集結合電話隨訪的方式回顧孕產婦及其新生兒信息,包括母親年齡、母親體重指數(BMI)、產前發熱、異常孕產史(自然流產、死胎、異位妊娠)、羊水異常、產前白細胞(WBC)計數;新生兒出生胎齡、體重。不良妊娠結局:新生兒不良妊娠結局包括化膿性腦膜炎、敗血癥、肺炎、胎兒宮內窘迫、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室;產婦不良妊娠結局包括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剖宮產、胎膜早破。
1.2.2 GBS 篩查方法 參照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指南(2010 年)[7]中的取材方法,由經過培訓的產科醫師于孕35~37 周采集標本。孕婦取截石位,分別使用無菌拭子采集其陰道和直腸標本。陰道標本采集:戴一次性清潔手套,若外陰分泌物過多,先用等滲氯化鈉溶液棉球擦去,再用左手將大小陰唇分開,右手將無菌棉拭子于孕婦陰道下1/3 處輕輕放入并旋轉1 周,該過程不使用陰道擴張器。直腸標本采集:在肛門處插入無菌拭子,并于肛門括約肌上2~3 cm 處旋轉1 周取出直腸分泌物,即刻將采集的標本洗脫至專用培養基中。采用“B 群鏈球菌選擇性顯色培養基”進行檢測,顯橙紅色沉淀為GBS 陽性,未顯色為GBS 陰性。
1.2.3 藥物敏感性試驗 在GBS 陽性標本中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檢測菌株對四環素的敏感性,采用E-test 方法檢測對克林霉素、氨芐西林、紅霉素、青霉素、左氧氟沙星、頭孢呋辛、利奈唑胺、萬古霉素、四環素的最小抑菌濃度;結果判斷采用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2012 版標準[8]進行。
采用SPSS 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500 名孕婦中GBS 陽性56 名,定植率為11.20%。其中陰道陽性標本41 份(8.20%);直腸陽性標本32 份(6.40%);綜合采集的直腸標本檢測,增加了GBS 陽性檢出率。見表1。

表1 妊娠晚期GBS 定植情況(名,n=500)
GBS 對克林霉素、紅霉素、四環素具有較高的耐藥性;對孢呋辛、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氨芐西林、青霉素的敏感性均較高。見表2。

表2 GBS 陽性標本抗菌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名(%),n=56]
兩組母親年齡、母親BMI、產前WBC、新生兒出生胎齡、新生兒體重及羊水異常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GBS 陽性組產前發熱、異常孕產史占比高于GBS 陰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相關資料比較
兩組剖宮產、胎兒窘迫、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入住新生兒重癥監護室占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GBS 陽性組胎膜早破、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新生兒敗血癥、新生兒肺炎占比高于GBS 陰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比較[名(%)]
在生育期女性泌尿生殖道和嬰兒皮膚、直腸等部位GBS 常廣泛定植,是條件致病菌[9-10]。有報道顯示[11-12],因檢測方法、取材部位、經濟衛生地區差異等影響,導致妊娠期GBS 定植率為3.5%~32.4%。研究顯示[13-14],GBS 是引起圍生期母嬰感染的首要病原菌,易導致不良妊娠結局如新生兒肺炎、敗血癥、孕婦宮內感染等,影響母嬰健康,并對國家公共衛生安全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在晚孕期對GBS 及早篩查,并制訂相應的預防性治療措施,對妊娠結局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500 名孕婦中GBS 陽性共檢出56 名,GBS 總體定植率為11.20%,綜合采集的直腸標本檢測可增加GBS 陽性檢出率;提示GBS 總體定植率均較低,并可通過補充直腸檢測使GBS 檢出率提高。普筱敏等[15]研究顯示,成都地區妊娠晚期GBS 陽性率為5.11%;陳慧慧等[16]研究顯示,上海地區孕婦GBS 帶菌率為3.70%;胡矩鋒等[17]研究顯示,孕晚期GBS 陽性率為10.5%,均與本研究結果略有偏差,這可能與地區、采樣時間、培養方法、檢驗技術、取樣方式等因素有關。本研究結果顯示,GBS 對孢呋辛、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氨芐西林、青霉素的敏感性均較高,但為防止濫用抗菌藥物,以降低機體的耐藥性,氨芐西林、利奈唑胺、萬古霉素不作為常規用藥,臨床治療的一線用藥還是以頭孢類、青霉素藥物為主,并降低GBS 感染對機體造成的影響。王靜等[18]研究顯示,GBS對頭孢類、青霉素具有較高的敏感性,本研究也與之相符。青霉素作為預防選擇的最佳用藥,具有副作用小的特點,且其是美國臨床標準化實驗室推薦治療GBS 或化膿性鏈球菌感染的抗菌藥物,臨床上應與藥敏結果結合使用,從而減少耐藥株的發生和擴散。若患者對青霉素類藥物輕度過敏,可考慮采用頭孢類藥物予以治療。
研究發現[19-20],GBS 感染可導致新生兒死亡,并易造成新生兒敗血癥、新生兒肺炎等,是導致新生兒疾病發生的主要病原菌。因此,GBS 感染與不良妊娠結局聯系緊密。本研究結果顯示,GBS 陽性組在胎膜早破、產前發熱、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新生兒敗血癥、新生兒肺炎占比均高于GBS 陰性組(均P <0.05);提示GBS 感染易致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分析其原因為孕婦生殖道受GBS 定植后,細菌釋放的前列腺素、蛋白水解酶會增多,前列腺素具有促進子宮收縮作用,導致早產風險增加,并易造成產后出血;GBS 還可穿透胎膜及絨毛,誘導機體發生炎癥,并可使維持細胞骨架的角蛋白表達降低,還可定植于黏膜表面及侵襲外周組織,病原菌可經陰道上行,感染羊膜腔,增加胎盤血管阻力,胎兒供氧減少,造成胎膜早破、宮內感染、新生兒感染、窒息死亡,母親產褥期感染等[21-24]。同時致病菌GBS 可穿透絨毛膜,導致子宮內環境的改變,導致不良妊娠結局[25-26]。GBS 陽性患者易受到GBS 侵襲,釋放磷酸酯酶A2、腫瘤壞死因子等,促進機體發生炎癥反應,進一步導致孕婦產前發熱的發生[27];而有異常孕產史的孕婦,可能既往妊娠時已有GBS定植,但可能未進行GBS 篩查而發現。因此筆者建議,孕晚期進行GBS 篩查十分重要,雖然其檢查費用較高,但臨床醫生應積極重視,避免因GBS 感染而造成的新生兒感染及母親產褥期感染等。
綜上所述,在妊娠晚期GBS 總體定植率較低,綜合直腸檢測增加GBS 檢出率,同時GBS 感染患者具有較高的不良妊娠結局,如胎膜早破、產褥期感染、產后出血、產前發熱、新生兒敗血癥、新生兒肺炎等;GBS對頭孢呋辛、利奈唑胺、萬古霉素、氨芐西林、青霉素的敏感性均較高,但氨芐西林、利奈唑胺、萬古霉素不作為常規用藥,臨床上可參考使用頭孢類、青霉素類藥物以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