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喬丹,沈晴虹,劉清波,相 林,李 菁
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北京100144
社交媒體又稱社會化媒體,是一種給予用戶極大參與空間的新型在線媒體,其形式包括博客、圖片及視頻分享、論壇和社區等,國內主要為微信、微博、論壇,國外主要為Twitter、Facebook、YouTube、Wiki[1]。作為極具優勢的信息傳播工具[1-3],社交媒體已被逐漸應用于健康教育領域[3-12]。Alber等[13]將健康教育背景下的社交媒體能力定義為:應用社交媒體技術傳播健康知識,鼓勵個體做出健康決策的能力。隨著護理模式的轉變和護士素質的提高[14],護理本科生成為未來護士的主力和未來健康教育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15]。為順應這一趨勢,在本科階段開展應用社交媒體進行健康教育的相關培訓,培養一批既有護理專業背景,又具備社交媒體技能的復合型護理人才顯得尤為重要[3]。因此,我國部分醫學院校開設相關課程與培訓,但尚未對接受培訓后護理本科生的相關能力提升進行研究,缺乏相應的測評工具。國外應用社交媒體進行健康教育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早,且已開發量表用于評估健康教育領域專家的社交媒體能力[7-9,13]。因此,本研究引進社交媒體能力量表(Social Media Competency Inventory,SMCI),對其進行漢化,并檢驗其在護理本科生中應用的適應性和信效度,為護理本科生應用社交媒體進行健康教育的能力評價提供工具,以期為護理本科生社交媒體能力的課程設計與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SMCI由美國學者Alber等[13]于2015年編制,對美國健康教育專家(CHES)和碩士認證健康教育專家(MCHES)進行調查,評估其社交媒體能力,包括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50個條目)、社交媒體經驗(20個條目)、努力預期(3個條目)、績效預期(3個條目)、便利條件(3個條目)、社群影響(3個條目)6個分量表,共82個條目。其中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分量表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社交媒體經驗、績效預期、便利條件、社群影響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努力預期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每個分量表得分越高,提示研究對象在該分量表所體現的能力越好,各分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8,0.98,0.74,0.81,0.66,0.66。
2.1 量表的翻譯和文化調試 在征得原作者Alber博士的許可和授權后,根據Brislin[16]翻譯模型對量表進行漢化。首先由2名護理專業本科生獨立翻譯,隨后比較兩份譯本不同之處,遇有爭議的地方則由第三方討論解決。源量表用于評估健康教育專家的社交媒體能力水平,因調查對象身份不同,將源量表中的“organization”“supervisor”“coworker”改 為“學 校”“老師”“同學”,使之符合護理本科生所處的社會文化和語言情景。然后邀請1名未接觸過源量表、具有2年英國留學經歷的護理碩士回譯成英文,將回譯稿發給原作者并尋求建議,作者表示對量表翻譯無意見。邀請2名護理教育專家從語言習慣、語義以及概念等價性等方面對翻譯后的量表進行文化調試。在語義方面,根據專家意見將“hinder or foster”的翻譯從帶有負性情緒的“影響”修改為“阻礙或促進”;在翻譯用詞方面,將“stakeholders”統一翻譯為“利益相關者”,將“populations of interest”統一翻譯為“目標人群”等,使條目表達更為規范合理;在語言習慣方面,將努力預期分量表條目的翻譯句式統一調整為“我認為……是困難的”,以便被調查者進行閱讀和理解。邀請1名華人護理教育者根據多年在與源量表開發背景相似文化背景下的經驗,對量表進行語義調試,明確“key stakeholders”的具體人群為和醫療衛生相關的人群,包含病人、醫生、家屬、保險公司、醫藥公司及政府等。經文化調試,形成中文版初量表。
2.2 中文版量表修訂與終版形成 邀請8名專家[17]組成專家評議小組對量表初稿的內容、條目和內容效度進行評議,包括護理教育領域專家7人和護理科研領域專家1人。專家納入標準:①副高級及以上職稱;②碩士及以上學歷;③從事相關領域教學工作10年及以上,護理科研領域專家不要求工作年限。內容效度評定采用4級評分法,即1分為毫不相關(相關程度<20%),2分為弱相關(相關程度20%~50%),3分為較強相關(相關程度51%~80%),4分為非常相關(相關程度>80%)。
共進行了2輪專家評議,根據內容效度得分情況,結合專家意見進行修改。根據第1輪專家意見和建議,對部分條目中不易理解的概念進行補充,如將“在計劃社交媒體健康教育時,體現出健康素養”修改為“運用自身獲取和理解的健康知識制定社交媒體健康教育方案以促進目標人群的健康”等。考慮到源量表用于健康教育專家的社交媒體能力評價,而護理本科生在健康教育方面經驗及能力有限,經小組討論并結合專家意見,刪除“為實施社交媒體健康教育提供專業協助”等6個條目,并將“制定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評價指南”修改為“制定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評價標準”。此外,由于中西方文化差異,部分條目無法體現對社交媒體能力的評價,如“闡述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劣勢”等3個條目,故結合專家意見進行刪除。在第2輪專家評議中,進一步修改有歧義或表達不清的條目,使其語句通順,符合中文語言表達,如將“使用社交媒體促進用戶做出更健康的決策”改為“使用社交媒體促進用戶做出進一步提升健康水平的決策”等。由于部分條目語義相近,如“確定影響社交媒體在健康教育中使用的因素”與“識別可能阻礙或促進社交媒體健康教育實施的因素”“評判現有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準確性”與“識別具備準確健康信息的社交媒體資源”等,為避免造成問題重復,結合專家意見和專家評分對條目進行刪除。同時刪除與健康教育關聯性不強的條目,如“使用社交媒體為專業發展創造機會”等。2輪評議共修改條目29個,刪除條目29個,最終形成的中文版SMCI包括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社交媒體經驗、努力預期、績效預期、便利條件、社群影響6個分量表,共53個條目。
2.3 預調查 選取北京市4所醫學院校符合納入標準的2016級護理本科生30人進行預調查,其中北京協和醫學院護理學院9人,北京大學護理學院7人,北京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7人,首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7人。采用線上訪談的方法了解其對條目的反饋及建議,對該量表是否容易被理解、答卷時長進行重點考察。根據反饋,修改部分條目的表達形式與相關定義的顯示形式。將“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分量表各條目的表達形式修改為“我能……”,將“對自身或團隊進行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能力進行分析”改為“我能對自身或團隊進行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能力進行分析”,明確該條目用以評價被調查者對自身能力的信心程度。對條目16、條目20、條目23、條目29、條目34中“利益相關者”的定義進行補充說明,即與醫療衛生相關的人群,如病人、醫生、病人家屬,使該名詞更易被理解。問卷填寫時間為3~14 min。
2.4 正式調查 抽取北京市4所醫學院校2016級護理本科生190人進行問卷調查。納入標準:自愿參加本研究者。排除標準:有精神疾病者,有嚴重意識障礙者。通過問卷星(wjx.cn)線上問卷進行調查,向被調查者解釋調查目的,知情同意后填寫問卷,采取不記名的形式,并對其隱私進行嚴格保密。問卷填寫完成后由研究者審核。共回收調查問卷190份,有效問卷147份,有效回收率為77.37%,其中問卷填寫時間<100 s、本科階段未進行過健康教育、問卷反向題出現嚴重邏輯疏漏判為無效問卷。每份有效問卷填寫平均時間為7 min。
2.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對一般資料進行統計描述,年齡用均數±標準差(±s)描述,性別、就讀院校用頻數、構成比描述。條目分析采用極端組法和Pearson相關分析法,極端組法將總分排序前27%定為高分組,后27%定為低分組,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判斷各條目的區分鑒別效力。采用內容效度指數(CVI)進行量表內容科學性的評估。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使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對量表的結構效度進行評價。信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數和分半信度Spearman-brown系數進行評估。
3.1 護理本科生一般資料 147名護理本科生年齡(21.94±0.97)歲,其余一般資料詳見表1。

表1 護理本科生一般資料(n=147)
3.2 條目分析 采用極端組法和Pearson相關分析法檢測該量表條目的區分度。將147份有效問卷中的53個條目總分按升序排列,選取總分≥262分(前27%)為高分組,總分≤228分(后27%)為低分組。對高分組和低分組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顯示,高分組和低分組每個條目得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95%的置信區間未包括0,說明條目具有較高的鑒別度。進一步進行條目得分與總分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各條目得分與總分的Pearson相關系數為0.379~0.870(P<0.01),說明量表各條目具有良好的鑒別度。
3.3 效度分析
3.3.1 內容效度 中文版SMCI條目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I-CVI)為0.83~1.00,量表水平的內容效度指數(S-CVI)為0.98,各分量表CVI為0.97~1.00。
3.3.2 結構效度 中文版SMCI各條目間KMO值為0.877,Bartlett's球形檢驗顯 示χ2=8 427.459,df=2 145,P<0.001,說明數據適合進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方差最大旋轉,共提取特征值>1的公因子6個,旋轉后特征值分別為18.324,6.525,3.259,2.285,1.829,1.584,解釋變異量分別為34.573%、12.311%、6.148%、4.312%、3.451%、2.989%,對結果的共同解釋度為63.784%,各條目因子負荷值見表2。參考源量表[13],將各因子命名為社交媒體經驗、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便利條件、績效預期、努力預期、社群影響。有4個條目在兩因子上負荷值均>0.4且負荷之差絕對值<0.2。根據源量表條目設計、各分量表定義和條目內容,對其進行歸屬。條目2“我能對自身或團隊進行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能力進行分析”、條目3“我能基于理論(如健康行為理論等)來全面評估社交媒體健康教育”、條目4“我能制定針對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的評估計劃”及條目5“我能評估目標人群使用社交媒體接受健康教育的情況”均為護理本科生對使用社交媒體進行健康教育的自我能力評估,依據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定義,歸入此分量表。

表2 中文版SMCI各條目因子負荷值
中文版SMCI最終版分為6個分量表,共53個條目,為自評式量表,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表示護理本科生對自身社交媒體能力的信心;社交媒體經驗表示護理本科生完成的與社交媒體健康教育相關的活動或任務;努力預期表示護理本科生對“在工作中應用社交媒體是否便捷”的看法;績效預期表示護理本科生對“社交媒體對工作績效的影響”的看法;便利條件表示工作場所是否配備社交媒體的相關技術或設施,以支持社交媒體的使用;社群影響表示護理本科生對“周圍人是否支持在工作中使用社交媒體”的看法。社交媒體自我效能感(條目1~條目24)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按照自信程度(極為不自信、不自信、有點不自信、有點自信、有自信、極為自信)分別計1~6分,總分為24~144分;社交媒體經驗(條目25~條目42)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按照經驗多少(無經驗、經驗非常有限、有一些經驗、有很多經驗、經驗非常豐富)分別計1~5分,總分為18~90分;努力預期(條目43~條目45)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按照條目同意程度(強烈不同意、有點不同意、有點同意、完全同意)分別計1~4分,總分為3~12分;績效預期(條目46~條目48)、便利條件(條目49、條目50)、社群影響(條目51~條目53)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按照條目同意程度(強烈不同意、有點不同意、不同意也不反對、有點同意、強烈同意)分別計1~5分,總分分別為3~15分、2~10分、3~15分;各分量表得分越高代表護理本科生在該分量表所體現的能力越好。

(續表)
3.4 信度分析(見表3)

表3 中文版SMCI各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和分半信度
4.1 SMCI漢化的意義 社交媒體作為未來傳播健康信息、與病人互動溝通、提供健康服務的重要載體,為影響或改變健康行為提供創造性的機會。SMCI被開發用于評估健康教育專家的社交媒體能力水平[13],相比于健康教育領域的專家而言,我國護理本科生應用社交媒體進行健康教育的次數較少,經驗匱乏,很多條目所考察的能力并不適用于我國護理本科生,且量表用詞專業,對于本科階段的學生存在一定的理解難度。因此,本研究對SMCI進行漢化,通過翻譯及規范化的文化調試,考慮中西方文化背景,刪減與主題關聯性不強的條目,形成中文版SMCI,既可對我國醫學院校開設的相關課程與培訓進行效果評價,對后期改進、推廣相關課程與培訓提供指導意義,又為日后開展護理本科生社交媒體能力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4.2 中文版SMCI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量表能夠反映其所期望研究概念的程度,反映期望研究概念的程度越高,效度越好[18]。內容效度是指量表條目能反映所測量內容的程度,通常建立在大量文獻查閱、工作經驗及綜合分析、判斷的基礎上,多由專家委員會進行評議[18-19]。專家數>5名時,I-CVI>0.78,S-CVI>0.80,表示量表有較好的內容效度[20]。本研究中量表經2輪專家評定及修改,S-CVI為0.98,I-CVI為0.83~1.00,提示該量表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結構效度用于描述量表與其所依據的理論或概念框架的結合度,評價量表結構效度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為探索性因子分析[18,20]。因子對結果的共同解釋度>40%,每個條目在1個因子上的負荷值較高(>0.4),在其他公因子上負荷值較低,表示量表有較好的結構效度[19-20]。本研究納入北京市4所醫學院校147名護理本科生進行調查,經因子分析共提取6個因子,條目負荷值均>0.4,其對結果的共同解釋度為63.784%,與源量表結構一致。進一步應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轉法進行因子負荷分析后,各條目在其相應的因子上的負荷值為0.500~0.864(均>0.4),說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其中4個條目在因子2和因子3上出現雙負荷現象,歸屬不明,統計學角度應考慮剔除[21],但結合條目內容和其對整體量表的測量意義,仍保留條目。分析原因可能與研究對象的局限性、條目語言的表述和樣本量有關,后期可通過擴大樣本量、擴展取樣范圍進一步驗證。
4.3 中文版SMCI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用于檢驗量表的可靠性和真實性,也是量表結果一致性和穩定性的衡量指標[18]。內部一致性反映量表各條目之間的同質性,同質性越好,說明該量表的各條目對同一個指標的測量一致,通常用Cronbach'sα系數來評價[18],Cronbach'sα系數為0.6~0.8表示量表信度較好,>0.8為量表信度極好[22-23];分半信度系數≥0.6表示信度較好[24]。源量表的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66~0.98[13],本研究中各分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64~0.97,分半信度系數為0.80~0.92,提示該量表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但未來的研究應該進一步報告重測信度。
4.4 局限性 本研究取樣范圍為北京市4所醫學院校護理本科生,樣本涉及不同成績段和不同專業興趣程度,且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應用社交媒體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呈現出不同看法,樣本具有一定代表性。然而樣本僅涉及4所院校,年級僅為2016級,且性別比例不均衡,故研究對象較為局限,建議后期可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調查研究,使其結果更具客觀性和準確性。另外,本研究未能進行量表效度分析的驗證性因子分析,可在今后的研究中進一步完善。
本研究通過對SMCI進行翻譯、文化調試、專家評議等,形成中文版SMCI,并在我國護理本科生中進行信效度檢驗,可作為評價護理本科生進行社交媒體能力的工具。同時也為護理本科生應用社交媒體進行健康教育的相關培訓提供理論依據。但由于時間限制,取樣較為局限,在未來的工作中還應擴大樣本量,在多所醫學院校的護理本科生中展開研究,共同探討中文版SMCI在我國護理本科生中應用的適用性和廣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