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茹 陳繼東 馬 利
1.湖北中醫藥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2.湖北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學院,湖北武漢 430065
橋本甲狀腺炎(Hashimoto thyroiditis,HT)又稱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約占甲狀腺疾病的22.5%[1-2]。該病起病隱匿,發展緩慢且病程較長,以甲狀腺彌漫性腫大、特異性自身抗體形成、濾泡結構破壞為特征[3-4]。相關研究表明,全世界HT 每年發病率為0.15%~0.30%,女性患者人數為男性的4~10 倍[5]。目前對HT 的治療,西醫主要采用甲狀腺激素替代療法,以改善甲狀腺功能,降低甲狀腺血清自身抗體滴度為主,但由于激素藥物的各種副作用及顯著不良反應,指標改善不明顯;而中醫藥治療HT 在降低炎癥因子、調節免疫及延緩病情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6-8]。本研究旨在收集中醫藥治療HT 的相關文獻,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可視化展示其研究成果,客觀評價該領域研究現狀,以期為相關研究者把握未來發展趨勢提供科學依據。
本文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設定檢索式為“主題=橋本”,檢索時間限定為1979 年1 月1 日—2019 年12 月31 日,共檢出文獻5019 篇;設定關鍵詞檢索式{“中醫”} OR {“中藥”}OR {“中西醫結合”} OR {“* 方”} OR {“* 丸”}進行二次檢索,采用“模糊”檢索方式,共檢索出相關文獻446 篇;閱讀文獻題目和摘要,剔除不合格文獻后,最終納入文獻403 篇。
利用CiteSpace 軟件繪制知識圖譜,將文獻摘要以Refwork 格式導出保存,通過內置的CNKI 數據轉換器轉化為軟件可識別的數據格式。時間閾值設置4 年為一個時間節點,節點類型分別選取作者(author)、機構(institution)和關鍵詞(keyword)等,節點閾值選Top N per slice 策略,應用最小生成樹精簡算法(minimum spanning tree)修剪節點共現圖譜。
中醫藥治療HT 的文獻起步于1995 年左右,1995—2008 年為研究起步階段;2009—2019 年為穩定增長時期,發表文獻244 篇,占總文獻數的60.55%。與國內近四十年發表的HT 研究文獻比較,中醫藥相關研究總量明顯偏少。見圖1。
圖1 HT 研究發文時間分布圖
依據普賴斯公式[9],本文發文量在3 篇以上的作者為核心作者,共有36 人,共發文155 篇,占文獻總數的38.46%,其中發文量最高的是鄭敏和楊宏杰,均發文9 篇。4 個主要的作者共現子網絡見圖2,其核心作者節點依次為伍銳敏、楊宏杰、牛恕淼、何金森,楊宏杰團隊的聚類程度較高,提示團隊成員穩定。
圖2 作者聚類知識圖譜
發文量大于4 篇的研究機構有13 所,共發文121 篇,占文獻總數的30.02%,其中發文量最多的為山東中醫藥大學,共發文23 篇,其次為南京中醫藥大學18 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12 篇,湖北中醫藥大學9 篇。圖3 中機構節點較分散,僅有2 個聚類形成合作緊密的共現子網絡,分別以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南京中醫藥大學為主要核心節點,其代表作分別為:針灸治療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的作用特點[10]、溫陽化痰法治療橋本氏甲狀腺炎60 例臨床觀察[11]。
圖3 機構聚類知識圖譜
關鍵詞共現圖譜見圖4。中心度在0.1 以上的關鍵詞有12 個,見表1。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腫大”等HT 的典型癥狀外,“甲狀腺癌(1983)”“高碘地區(1996)”“地方病(1979)”等高突現關鍵詞的共現值得關注。
圖4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表1 中心性前12 關鍵詞摘要表
該領域關鍵詞演變可分為三個階段,1979—1999 年為高頻關鍵詞集中時期,如“甲狀腺腫大”“地方病”“內分泌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等;2000—2009 年的高頻關鍵詞有“病因病機”“優甲樂”“名老中醫經驗”等;2009 年以后,“用藥規律”“補腎健脾疏肝方”“治未病”等關鍵詞相繼出現。見圖5。
圖5 關鍵詞熱點時區圖譜
“橋本甲狀腺炎”是依據現代醫學診斷的病名,中醫學并無規范化命名,通常歸屬于“癭病”“癭瘤”“癭勞”等范疇[12-14]。不同醫家對HT 的病因病機有不同見解[15-17],亓魯光、許芝銀、程益春教授等主張采用西醫辨病、中醫辨證的分期治療,早期疏肝理氣、清熱解毒,中期疏肝健脾、化痰消瘀,晚期溫補脾腎、軟堅散結[15]。大量臨床診療實踐表明[18-19],中醫藥治療HT 在調節臟腑功能、改善甲狀腺腫大、減輕不良反應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
依據關鍵詞共線圖譜顯示,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是“中西醫結合治療”,龐潔等[20]提出中藥加小劑量甲狀腺片治療HT 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純服用西藥甲狀腺片,隨著“優甲樂”等詞的出現,中西醫結合治療HT 逐漸成為該領域的關注點。多項研究表明[8,15,21-22],HT 發展緩慢,初期時甲狀腺功能亢進或正常,后期逐漸發展為甲狀腺功能減退,需要終身治療,“甲狀腺功能減退”一詞體現了HT 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甲狀腺癌”是近年來出現的高頻熱詞之一,據文獻報道[23],HT合并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HT 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為5%~17%,HT 與甲狀腺癌關系研究逐漸引起重視。關鍵詞“高碘地區”的突現時間是1996 年,HT 在碘攝取量高的地區發病率較高,這一時間與我國1995 年起開始實施全民食鹽加碘政策一致。近年出現的關鍵詞“補腎健脾疏肝方”“名老中醫經驗”“治未病”等,表明名老中醫學術經驗傳承與挖掘將是近年來研究的重點關注方向。“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思想如何融入到后續研究中,也將直接影響該領域的未來發展態勢。
綜合近四十年來中醫藥治療HT 的研究成果發現,我國在該領域已形成以南京、上海為代表的學術影響力團隊,存在典型的地域特點,但有絕對影響力的權威團隊尚未發現,提示后續研究中應加強地區間的團隊合作,多中心、大樣本研究有利于產生更多高質量的臨床研究成果。關鍵詞的時序變化反映了研究主題從關注“療效”到“病因病機”研究、從“地方病”到“橋本氏腦病”、從“甲狀腺激素”到“名老中醫經驗”的時代演變規律。值得一提的是[24],在疾病發展初期,HT因臨床癥狀不顯著而被患者忽視,或因指標變化不明顯而被醫師誤診,早期預防和治療顯得尤為重要,可見,“治未病”理念將貫徹于中醫藥治療HT 研究的始終,這也為今后中醫藥預防治療HT 方面的研究提供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