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麗 辛春燕 馬 靜 葉金嬋 蘇建萍
1.新疆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2.新疆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婦外一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宮頸癌是最常見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例約57 萬[1]。在國內已成為女性生殖系統的第一大惡性腫瘤且發病年齡<45 歲的患者高達57%[2-3]。宮頸癌術后會引發其他盆腔器官功能障礙,其中下尿路功能障礙的發病率為22%~57%,性功能障礙為66.67%,還會產生各種負性情緒[4-11]。自我效能作為一種積極的心理信念,突出了個體對出現健康問題的高效率積極應對,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其鍛煉依從性越高[12]。本研究對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大小進行調查并分析相關影響因素,以期制訂出具有針對性和實際意義的盆底功能康復干預計劃,增強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的盆底肌鍛煉依從性及生存質量。
選擇2020 年1 月—7 月新疆地區某三級甲等腫瘤醫院接受宮頸癌根治術后的青年幸存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根據WHO 年齡劃分標準,選擇年齡15~45 歲的青年[13];②依據《2019 年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宮頸癌臨床實踐指南(第1 版)》[14]確診為宮頸癌并行腹腔鏡下全子宮切除術+盆腔淋巴結清掃術;③拔除尿管后30 d 內。④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審核通過,并取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或嚴重軀體性疾病;②有精神病史;③有腫瘤轉移及盆腔手術史;④術前已有不同程度的排便、排尿、性功能障礙。
1.2.1 調查工具
1.2.1.1 一般情況調查表 選用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調查表,需要患者填寫的內容包括年齡、民族、居住地、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狀況、子女數目、家庭人均月收入、醫保類型等,需要調查者填寫的內容包括組織學類型、手術方式、病理分期等。
1.2.1.2 盆底功能障礙簡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 short form,PFDI-20)此量表不僅能評估盆腔臟器、排便、排尿3 個方面的功能障礙,還能評估該功能障礙對生活的影響程度。共20 個問題,包括3 個亞量表,各亞量表得分范圍為0~100 分,評分之和即為量表總得分,得分范圍為0~300 分。得分越高提示盆底功能癥狀越嚴重,對患者生活影響越大。羅建秀[15]對該量表進行了信效度分析,結果顯示各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790~0.879,重測信度為0.776~0.818。表明量表各條目之間相關性強,問卷穩定性好。
1.2.1.3 盆底肌肉鍛煉自我效能量表(broome pelvic muscle self-efficacy scale,BPMSES)此量表自我效能可作為盆底肌鍛煉治療依從性的預測指標[16]。在國外,已將盆底肌肉鍛煉自我效能量表用于評價患者盆底肌鍛煉治療的依從性。白雪等[17]引進中文版盆底肌肉鍛煉自我效能量表,并進行了信效度檢驗。該量表共23 個條目,由2 個維度構成,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自信心越大。得分<50 分為自我效能較差,50~70 分為自我效能一般,>70 分為自我效能良好。總量表及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為0.845~0.941,重測信度為0.841~0.935。
1.2.2 調查方法
對調查員進行統一培訓并考核后由專人調查,采用統一指導語向患者講解填寫問卷的有關注意事項,如有文化水平較低或語言溝通障礙者,可由發放問卷者閱讀后講解或借助其他少數民族代為翻譯。共發放問卷108 份,回收問卷105 份,回收率為97.2%。
采用Epidata 3.1 軟件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采取雙人核對錄入的方法,使用SPSS21.0 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M)和四分位數間距(P25,P75)表示;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率表示;盆底功能障礙程度與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的相關性應用Spearman 相關分析;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影響因素采用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共納入研究對象105 例,均為青年女性,年齡16~45 歲,平均(34.16±7.95)歲。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得分為12.50(4.17,22.40)分,其中排尿為4.17(0.00,4.17)分,排便為0.00(0.00,0.00)分,盆腔器官脫垂為4.17(4.17,12.50)分。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得分為(103.11±26.06)分,其中預期自我效能為(57.77±15.91)分,預期結果為(45.89±11.40)分。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較差者占3.8%,得分為(48.00±1.15)分;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一般者占9.5%,得分為(63.20±6.20)分;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良好者占86.7%,得分為(109.00±20.54)分。
不同年齡、居住地、職業、婚姻狀況的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1。
表1 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單因素方差分析(分,)
表1 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單因素方差分析(分,)
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中預期自我效能及總分與排尿、排便、盆腔器官脫垂及盆底功能障礙總分呈正相關;預期結果與排尿、盆腔器官脫垂及盆底功能障礙總分呈正相關(P <0.05 或P<0.01)。見表2。
表2 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功能障礙與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分析(n=105,r 值)
以單因素和相關性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以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總分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盆腔器官脫垂、婚姻狀況、居住地、排便是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P <0.05),累積解釋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總分的18.3%。見表3~4。
表3 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的影響因素的賦值方式
表4 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的多元逐步線性回歸分析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執行某一特定行為并達到預期結果所具有的自信,自我效能越高的患者,越能積極應對出現的健康問題。本研究結果顯示,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得分為(103.11±26.06)分,其中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較差者4 例(3.8%),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一般者10 例(9.5%),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良好者91 例(86.7%)。提示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信心普遍較高。調查中發現雖然手術創傷、擔心預后問題會給患者帶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恐懼、抑郁、心理痛苦、病恥感等不良情緒[18-19],但是對于能夠有益于其術后生活質量的鍛煉信心都很強。可能原因是:①青年女性有較強的婚育需求,即使內心面臨諸多煎熬,但此疾病早期5 年生存期較高,未來生活仍然可期。②網絡發達,青年女性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相信科學的力量,不會受封建思想的束縛,不僅對術后的相關并發癥有全面的了解,同時也獲取了疾病康復鍛煉的知識,通過簡單有效的康復治療能改變其術后生活質量[20],患者鍛煉的信心也會增強。本研究對今后青年宮頸癌術后患者盆底肌康復鍛煉干預方案的制訂具有積極的意義。③少部分青年患者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態度,認為器質性的改變已然發生,盆底功能障礙不僅影響今后的日常生活質量還關乎夫妻生活好壞,即使再多的康復鍛煉也是無濟于事。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是盆底肌鍛煉依從性的影響因素[21],盆底肌鍛煉時間頻率如果不能達到要求,也是無效的,因此應在術前對患者的自我效能進行預評估,做到及時發現精準干預。
3.2.1 排便、盆腔器官脫垂
有研究顯示宮頸癌術后患者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礙,其中排便功能障礙發生率達20%[22]。可能原因是:①排便不暢、盆腔器官脫垂會極大地影響患者的舒適度,使其寢食難安。②排便、排氣失禁,特殊氣味難免引起尷尬,擔心周圍伴侶、親朋好友投來異樣的眼光,易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負性情緒越多則自信心越差,極易擔心不被尊重和受到區別對待,所以大多數患者會出現脫離社交的狀況,進一步降低其盆底功能狀況。降低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相關并發癥的方法有提高認知水平、給予延續性指導[23]。因此,醫護工作者應當根據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的獨特心理狀況,制訂綜合的盆底肌康復鍛煉方案,應用各種院后延續性康復指導策略如調理不良情緒、加強督導、知識講座等來增加患者盆底肌訓練的信心,從而降低其術后盆底功能障礙程度并提高生活質量。
3.2.2 婚姻狀況
未婚患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高于已婚患者,可能與此年齡段患者年紀尚小,大多數患者未結婚生子,未來婚育需求較為突出,因此有更強的信心來提高自己的術后生活質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歸正常家庭生活,以期把術后影響降到最低[24]。年齡較大患者,大多已結婚并產子,隨著婚育需求的下降,內心的痛苦程度也相對較低,因此缺乏康復鍛煉的積極性。
3.2.3 居住地
本研究結果顯示,城鎮患者的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高于農村的患者,可能原因是大多農村患者來自于南疆偏遠地區,經濟衛生條件較差,平時忙于生活缺乏對自身的關注。有調查顯示農村婦女宮頸癌防治相關知識缺乏,應采取各種有效的手段對農村婦女及社會公眾進行更廣泛的健康教育[25]。因此應當通過不同形式的健康教育加強此類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提高患者康復鍛煉的信心水平。
綜上所述,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盆底肌鍛煉自我效能普遍較高,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術后應積極評估,重點關注來自于偏遠地區的婦女,通過增加疾病相關知識宣傳,并采取與本地區地域特色相適應的盆底肌康復干預方案,增強其對疾病的治療信心。對于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而言當其感知到疾病的診斷及手術所帶來的不良后果時,即使內心產生巨大的情緒波動,但得知能有效降低其術后盆底并發癥的方法后其康復鍛煉的信心也會隨之增強。因此,醫務人員應根據青年宮頸癌術后幸存者的積極心理狀況,滿足患者渴望早日回歸家庭的意愿,引導其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從而提高患者盆底肌鍛煉依從性,減少盆底功能障礙相關并發癥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