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朱華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河南,作為全國首屈一指的農業大省,長期以來為國家的糧食安全和社會持續穩定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農村地區的農業發展模式與經濟可持續發展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在如何深入分析農業產業對農村經濟發展的影響,促進中國農業相關產業和農村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還需深入研究。
自2017年我國提出實行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河南省的農業經濟發展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本文通過對河南省2015年的投入產出延長表數據構建綜合性指標體系并對河南省農業與其他產業進行產業波及分析和關聯分析,系統分析河南省農村農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劉科(2019)從生產能力農民生活水平等多個方面分析,發現河南省農業生產能力較強,但農產品結構問題突出、產業關聯水平低下等問題制約農業發展[1];陳國宏(2020)在深入分析河南省現代化農業發展的基礎上,認為河南省的農業產出效率水平較低,對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2]。從產業關聯度統計分析的角度,郭國峰、牛阿慧(2016)在對河南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上提出,要努力加快從傳統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轉變,增加對農業生產的過程性投入,提高農業生產轉化的效率[3]。
當前國內的研究已經具有一定規模,通過對已有文獻的研究,本文發現從產業波及分析和關聯分析的角度,擴散性地深入分析到農業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及相互之間的波及效果的研究還尚有不足。有鑒于此,本文根據《河南省2015年的投入產出延長表》,運用產業波及分析和關聯分析,定量分析河南省農業的產業關聯大小和波及效應程度,旨在從深層次上揭示河南省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之間的內在關系,對進一步研究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探索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根據河南省2015年的投入產出延長表,將各個產業部門的投入產出數據作為分析的依據。從延長表上看,河南農業總投入為76412700萬元,其增加值為43484100萬元,從分配情況來看,最終消費32213347萬元,占總消費的17.2%,流出占72.8%。由此可見,河南省農業作為中間投入型基礎產業需要大量的基礎資金的投入,從分配情況來看,河南省是糧食出口大省,但并沒有充分利用河南的農業資源,農業資本產值比重不高,不利于支持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同時也說明河南省農業部門的吸收和利用資本的能力需要提升。
本文采用產業關聯理論分析河南省農業的產業波及和產業關聯,進一步了解農業與其他相關產業之間的內在聯系。
農業作為生產環節中的一個部分,既是要素的供給者,又是要素的需求者。本文用產業關聯效應分析農業在生產環節中的不同作用。
前向關聯系數的計算公式是:

后向關聯系數的計算公式是:

根據前、后向關聯系數的計算公式計算得到三大部門前向關聯系數和后向關聯系數。由運算結果可以看出:河南農業的前向關聯系數(0.955649179)大于后向關聯系數(0.430930997),說明農業與下游產業的關聯高于和上游產業的關聯,其對上游產業如工業、服務業部門的依賴程度較高,而對于下游產業的需求卻相比要弱一些。錢納里、渡邊等根據關聯系數,將產業分為四個類型,根據河南省三大產業關聯系數特征可知,農業的前向關聯系數小,后向關聯系數大,該產業屬于中間投入型基礎產業。
本文通過計算直接消耗系數來衡量農業對其他產業依賴程度的大小。
直接消耗系數的計算公式為:

另外:aij為直接消耗系數,它表現了生產效率,即單位產值中物質消耗比重;同時也表現了j部門對i部門的依賴程度,值越大,說明第j產業對第i產業的直接依賴性越強。
1.其他產業部門對農業的依存度分析
通過計算可以得到,對農業直接消耗系數較大的有食品和煙草業(0.34680358)、紡織品業(0.33599861)、木材加工品和家具業(0.11113254)、住宿和餐飲業(0.05239804)等。從數據上來看,河南省食品和煙草業、紡織品業、木材加工品和家具業等行業對農業的依賴性很強。
2.農業對其他部分產業的依存度分析
由運算結果可以看出,農業對其他產業的直接消耗系數較大的有化學產品(0.073190425)、批發和零售業(0.022223138)等。這些數據表明,農業對化學產品、批發和零售業等行業有較強的依賴性。從以上對農業依存度的分析可知:農對其他產業的依賴度要低于其他產業對農業的依賴度,農業作為基礎產業對其他產業的拉動作用很強,大力發展農業,必將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I?A)?1稱為列昂惕夫逆矩陣,其元素稱為完全消耗系數,表示當j產業部門產品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使用時,對第i產業部門產品的完全需要量。
根據上述公式,計算得到部分產業的完全消耗系數矩陣。可以看出,當農業每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品,帶動作用最大為農業本身(1.621044345),其次是化學產品行業(0.153200411)。與之對應的是,當其他各產業增加一個單位的產品時,農業本身對農業的帶動作用最大(1.410024345), 其次是食品煙草業(0.758400038)和住宿餐飲業(0.342384062)。農業的發展與食品煙草業、紡織品和住宿和餐飲業的關系密切,相互影響、互相促進。
本文通過影響力系數來衡量產業之間的相互影響程度,感應度系數計算產業最終需求項目誘導的產出額。
第k產業的感應度系數計算公式為:

第k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計算公式為:

計算得到的結果可以看出:農業的影響力系數為 0.900775741,低于食品和煙草(1.229313429)和紡織品(1.180543605),說明食品和煙草、紡織品等行業對河南省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大于農業;此外,農業的感應度系數為1.45245691,高于紡織品(0.617750523)和住宿和餐飲(0.549991813)等行業,這反映了農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感應度強。
從系數值來看,一方面,河南省農業的感應度系數大于1,影響力系數小于1,說明農業是中間投入型基礎產業。另一方面,農業的感應度系數比影響力系數要大,這表明農業對河南省經濟的推動作用小于河南省經濟對河南省農業的拉動作用。
在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現代化農業的觀光性、娛樂性、文化性等特征,提高農業生產的市場化程度,不斷開發各種新興產業。同時,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鏈的培育,彌補傳統農業生產競爭優勢不足、可持續發展乏力等問題,拓展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小農生產具有耕地面積小、地塊細碎化、機械投入力度低等劣勢,同時,各個農戶之間的農業生產經營分散,致使農業生產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對于提高農業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要逐步推進土地流轉,培育新型農業,推進農業生產的精細化、規模化、產業化。
傳統的農業主要功能是提供農產品,但農業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不足,產業間的交叉融合發展水平不高。因此,在農村地區要因地制宜,合理開發,發展適合當地特色的旅游農業、觀光農業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渠道助力農業生產鏈的每個環節,增值提效,激發農業生產的潛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