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農牧學院高原生態研究所 燕淵妮,潘剛
種群生態學是研究種群數量和大小在時空尺度上的變動規律和調節機制以及種群分布與其棲息環境中的非生物因子和其他種群之間的相互聯系、影響的學科。種群生態學的研究開始很早,Nageli在研究中強調了種群數量的重要性。當研究者掌握了自然種群動態的規律,不僅可以預防治理農林牧漁產業中的有害生物,還有利于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我國部分高校設立了諸如研究中心、研究所等,但我國對種群生態學研究的重視力度還不夠,研究深度也有待加強,理論和技術與國外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最早提出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在20世紀初期,具體先通過檢索文獻隨后進行數據整理、數理統計的方式來分析,將文獻的外部特征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文獻的分布狀況、數量和變化方式,可以反映某學科或某領域的整體格局、研究概況、當前研究熱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并且被多次運用到生態學方面。
本文是以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作為數據源,通過高級檢索,主題定為“種群生態學”,2010至今,搜索到近11年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文獻,共計489篇,經進一步篩選,除去會議類文獻,其中還有463篇關于種群生態學的中文文獻。
利用Excel軟件對檢索出的文獻進行整理統計,并制作相對應的折線圖、柱形圖以及扇形統計圖。
從“種群生態學”作為主題詞的檢索結果可以獲得一定信息,從2010年到目前為止,發表相關研究的文獻篇數為463篇。在具體時間里,文獻的發表篇數代表了這個領域內的科研輸出量,也能反映該領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方向,同時能促進對該領域的深度了解。目前該領域研究的3個階段:(1)2010—2011年,僅一年時間發文數量有下降趨勢。(2)2011—2013年,兩年內關于種群生態學的發文量有出現了上升的趨勢。(3)2013至今,文獻數量在漲幅之間總體趨勢還是在逐年下降,反映了在這幾年內大部分研究者對種群生態學的研究出現了較為不關注的現象。
對發文期刊分布進行統計和分析,可為研究人員快速查找種群生態學的研究文獻以及論文撰寫和投稿期刊的選擇提供依據。通過 CNKI 篩選出來的463篇文獻中,主要包括:學術期刊、成果三類形式學術,其中期刊占總篇數的比例最大,有282篇,占比高達98.5%;學位論文157篇;成果類僅有9篇,我國種群生態學研究文獻刊物的分布狀況有以下3點:(1)刊物學科的分布范圍比較廣,大多集中于植物保護、生物學、水產和漁業研究、林業、等領域。(2)各刊物間,從文獻單篇文獻引用次數來看,最高單篇被引此書為吳昊、丁建清的《入侵生態學最新研究動態》。刊量文獻數量排在首位的是浙江農林大學學報。(3)從篇均被引次數來看,應用昆蟲學報、生態學報、浙江農林大學學報、發文的篇均被引次數基本表現一致,說明該三個機構在種群生態學方面具有較強的科研實力和影響力。
通過對作者的發文數量進行定量分析可發現該領域的高產作者。在近十一年中,研究種群生態學的專家學者不在少數,通過統計463篇文獻中的第一作者可以發現:能夠對種群生態學高產的作者較少,大部分來自新疆農業大學,作者有岳城、焦麗、郝翠蘭、歐陽芳、門興元和賈舒安;高產作者中發表文獻最多達10篇。
要反映出該機構在某研究領域的影響力,可以通過對該機構論文發表數量和被引頻次的定量分析來評估研究機構的學術水平。如圖1所示,我國種群生態學主要研究機構可分為兩類:(1)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如中國科學動物研究所。(2)以大學為主的各大高校,如新疆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

圖1 2010年至今,我國種群生態學主要研究機構發表文獻數量
調查的研究機構中,文獻引用總次數前三位的分別是新疆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北京林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后兩者并列)。而單篇文獻引用次數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晟等人的《紅外相機技術在我國野生動物研究與保護中的應用與前景》,被引次數193次;來自蘭州大學王酉石等人的《結構方程模型及其在生態學中的應用》,被引次數66次;以及北京師范大學李勤等人的《相機陷阱在野生動物種群生態學中的應用》,被引次數59次。
學科整體內容特色、以及內容間的聯系以及領域研究的發展進程及方向等是通過某個學科領域經過較長時間的大量研究成果關鍵詞整合揭示的。種群生態學研究一直是生態學的熱點問題之一。我國種群生態學在研究初期大部分的研究學者在種群生態學部分投入了研究努力,但隨著時間推移和研究熱點的變化,種群生態學不再成為大家研究的主要領域,在初期人們從動、植、昆蟲等方面對種群進行深入分析。在搜索文獻中,發現研究者對國內種群生態學領域的熱點和研究方向的選擇跨度較大,并且很多研究方向與熱點存在交叉關系,表明了該領域多學科之間的交叉互補性。
本文主要檢索的文獻范圍不包括港澳臺地區,僅為中國大陸內。同時,此次檢索并不針對全網數據庫,因此,文獻分析的數量會出現定的差異,通過此次的統計分析,獲得以下結論:
(1)按發文量狀況分為3個階段;2010—2011年,發文數量呈下降趨勢;2011—2013年,發文量呈上升趨勢;2013年至今,文獻數量雖然會有上漲,但還是在逐年下降,反映了在這幾年內大部分研究者對種群生態學的研究出現了較為不關注的現象。
(2)我國種群生態學研究文獻發表刊物,大多集中于生物學、林業、植物保護、水產和漁業研究等領域。種群生態學論及主要刊發在《浙江農林大學學報》。被高度引用的論文通常具有很高的創新性。
(3)我國種群生態學主要研究機構主要以中國科學動物研究所為代表的科研機構,以及新疆農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為代表的農業類高校。
(4)我國對種群生態學領域的研究日益豐富,人類也在不斷地對種群進行控制、利用和保護。最后,我們在開展生態系統研究工作的同時,更需要加強種群生態學的相關研究以及種群生態學與其他學科的交互了解,使其在生態學領域和可持續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