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醫生或是患者,若遇到久治不愈的奇難雜癥,腦子里就應多一根“痰瘀為患”之弦,或許可得柳暗花明之效!
“怪病多由痰作祟”是中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諺語。那什么叫“怪病”呢?一是因為某種病比較少見,在國內甚至全世界都所見不多,俗話說“少見多怪”是也;二是對該病的致病原因不太清楚,同時也就缺少醫治該病的藥物和成熟的方法;三是該病的癥狀比較怪異,難以用當前的醫學理論加以解釋,故稱之為“怪病”。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痰”為何物?中醫認為,“ 痰”是人體受某種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過程中形成的病理產物。這些病理產物形成之后,又能直接或間接作用于人體某一臟腑組織而引發多種病證,所以,“痰”又屬于致病因素之一。
需要說明的是,中醫把“痰”分為兩種,一種叫“有形之痰 ”,另一種叫“無形之痰”。所謂有形之痰,即平時我們看見患者咳吐出來的痰液;所謂無形之痰,即停滯在臟腑經絡等組織中未被排出體外的痰液,醫生可通過其所表現的證候來確定。如淋巴結核、皮下脂肪瘤或痰火擾心所致的癲狂及癲癇等癥。嚴格地說,所謂無形之痰也并非“無形”,只是因其停滯于體內,我們僅憑肉眼不得見而已。這里需要強調的是,“無形之痰”這一概念對于醫生診病十分重要,而對那些非專業人士而言卻十分抽象。比如中醫在診病時,常對患者說:您是痰濕體質或是痰滯經絡。患者回應說:我沒有痰呀,我最近也不咳嗽呀!此時醫生就要大費唇舌解釋半天。所以說患者了解中醫的某些特殊病因很有必要。
痰證形成的原因很多,比如感冒,多有咳嗽咳痰;或為飲食所傷,比如貪涼飲冷或過食肥甘厚味,多傷脾胃,日久必釀痰濁;還有情緒抑郁,憂思氣結,脾肺受損,久之生痰。痰濁形成之后,何以能生怪病呢?因為無形之痰可隨氣機升降,四處流行,全身臟腑、組織、經絡隨處可到。一旦停滯于某處,就會導致該部位氣機受阻,出現該臟腑組織的功能失調。從理論上講,人體有多少種生理功能就有可能發生多少種病理變化。比如,“ 心主神志,其志在喜”,這是“心”的生理功能。一旦痰阻心絡,蒙蔽心竅,就有可能出現神志失常,該喜不喜、該笑不笑、表情木訥、呆若木雞或者狂笑不止、癲瘋異常等表現。心臟如此,五臟皆然。人體的各種功能,應有盡有,精細無比,一旦失靈,則奇病怪病,相應而生,也就不足為奇也!
此外,尚需提及的是,在致病因素中還有一個與痰相似的因素就是瘀血。痰與瘀血,其本質皆為濁水,此水與相關的病理產物裹挾一體,或凝而為痰,或結而成瘀,或痰瘀互患,因瘀生痰,因痰成瘀,痰瘀互結,阻滯氣機,影響血運,致使臨床證候更加復雜,而成奇病怪病矣。
因此,無論醫生或是患者,若遇到久治不愈的奇難雜癥,腦子里就應多一根“痰瘀為患”之弦,或許可得柳暗花明之效!
(摘自青島出版社《中醫是什么》,作者王祚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