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鏡子中的畫面是鏡面反射的結果。看上去,我們的臉是對稱的,但實際上,左臉和右臉差了很多。正因如此,鏡子里的我們,雖然只是左右臉相反,看上去也大有不同。所有平常看慣了的瑕疵,比如眼鏡歪了、高低嘴角,一個鏡面翻轉之后,都會被放大。
很多人都覺得,“鏡子里的自己”比照片好看多了,但這很可能只是因為“看多了”。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重復曝光效應”——我們會單純因為熟悉某個事物而產生好感。當我們習慣了鏡子中左右臉相反的自己,并建立了這一偏好,再看到照片中的自己,就會覺得不習慣。
此外,我們覺得照片中的自己“變丑了”,與凍臉效應(Frozen Face Effect)也有關系,提出這一效應的心理學家Robert B. Post準備了一些2秒鐘的視頻,以及從這些視頻中截圖出來的1200幀靜態圖,讓實驗參與者打分評價。結果是,即使是同一張臉,視頻得分也比截圖要高。
那鏡子里的自己和照片里的自己,到底哪個是我們真實的模樣呢?其實,用照片來判斷一個人的顏值,還真不是什么靠譜的辦法。一方面,相機拍攝的照片有一定程度的失真,會使臉發生畸變;另一方面,照片還受到角度、光線、個人狀態等各方面的影響。別人看到的我們,實際上更接近我們在鏡子中看到的自己。雖然左右臉不對稱,但我們看慣了鏡子里的自己,別人也看慣了現實當中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