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華 黃雪飛 朱鋒釗 張浩 崔志鋼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人才需求;對策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戰略部署,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貴州代表團重要講話精神以及省委主要領導關于“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高校要在振興農村經濟中有所作為”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共貴州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結合貴州省教育廳《全省高校服務農村產業革命工作方案》和《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服務農村產業革命實施方案》(銅職黨發[2018]33號),在市委市政府及市農委的支持下,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組織骨干教師對銅仁市鄉村振興涉農人才需求開展了網絡問卷調查和培養對策研究。
一、銅仁市涉農專業定向人才需求調研基本情況
(一)涉農專業人才數量與結構現狀
1、銅仁市體制內農技人員數量與結構現狀。對全市十個區縣體制內總計3874名農技人員(涵蓋蔬、果、糧、油、茶葉、畜牧、水產)的調查表明:全市體制內農技人員大專學歷占比最高,達66.40%;其次為本科學歷,占比27.70%;中專及其以下學歷占比3.70%;研究生學歷占比2.10%。農技人員最多的鄉鎮達60人,最少的只有1人,鄉鎮平均擁有農技人員13人,全市每1000個農業人口有農技人才1.2人,但鄉鎮農技人員數量和學歷構成存在很大地區差異。
2、銅仁市體制外農業從業人員數量與結構現狀。對全市90654名體制外的農村實用人才(涵蓋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的調查表明:全市體制外從事農業人員中99.00%為中專(高中)及以下學歷,0.80%為大專學歷,僅有0.23%為本科以上學歷;全市體制外從事農業人員中48.50%為40歲以上,37.40%為25-40歲,3.00%為25歲以下。調查的90 654名體制外從事農業人員中,家庭農場和種養大戶占比為38.40%,其余61.60%在企業和合作社從事生產、加工、流通和其他環節,四個環節的人員構成比例為75.80%、15.50%、8.40%、0.30%。
(二)體制內涉農專業定向人才總量需求
對全市129家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近3年的人才需求數據征集表明:全市84.21%以上的鄉鎮對定向人才有比較緊急需求,3年內每個鄉鎮平均需要農技人員6.3人,全市按175個鄉鎮(含辦事處)統計,總共需要農技人才1100余人。
(三)體制內涉農專業人才結構需求
1、銅仁市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定向人才專業結構需求。全市約1100名農技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生態農業、畜牧獸醫、水產養殖、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四大專業領域,這四大專業的人才需求占總需求的1/3以上(多選題,有重復交叉,詳情見圖1),其余依次為農產品質量檢測與加工、茶藝與茶葉營銷、園藝技術和園林工程。根據各專業的需求百分比進行折算,未來3年,生態農業定向需求216人,畜牧獸醫定向需求198人,水產養殖定向需求172人,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定向需求123人,農產品檢測與加工定向需求85人,茶藝與茶葉營銷定向需求75人,園藝技術定向需求73人,園林工程定向需求66人,其他未涉及專業定向需求92人。對數據進一步分析表明,專業交叉融合度為3.55,即最為理想的用人狀態為1個畢業生最好擁有3.55項專業技能,即鄉鎮農技中心越來越傾向于技能交叉復合型人才。
2、銅仁市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定向人才學歷結構需求。農技服務中心對定向人才學歷需求結構從高到低依次為本科(46.62%)、碩士(22.56%)、大專(19.55%)、博士(8.27%)、中專(2.26%)和中技(0.75%),表明基層鄉鎮對農技人才的學歷需求越來越高(見圖2),但是從現有人員學歷結構統計數據來看,實際招錄效果并不能如愿以償。
3、銅仁市基層農技服務中心定向人才能力與素質結構需求。農技服務中心對定向人才類型需求依次為專業型(63.91%)、通用型(60.15%)、技能型(54.89%)和創新型(45.11%),重合度達2.36(見圖3),即對人才的復合能力與綜合素質傾向比較大,進一步統計表明,農技服務中心對人才能力和素質需求集中體現在專業知識(46.62+24.81=71.43%)、專業技能(64.66%)、社會實踐與項目經驗(60.15%)、職業道德(51.88%)、團隊合作(42.86%)5個層面,對學習成績和畢業院校幾乎可忽略(見圖4)。
二、定向畢業生在基層工作現狀與評價
依據貴州省教育廳關于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定向招收涉農專業高職生有關問題的批復,銅仁職業技術學院2012年和2013年分別就設施農業與裝備、畜牧獸醫、茶葉生產與加工、農產品檢測與加工專業進行了定向招錄培養,總共培養政府訂單生317人(見表1),并已于2015年和2016年畢業,定向分配到全市的129個鄉鎮,覆蓋到全市73.7%的鄉鎮和街道辦事處。其中,20.3%從事行政崗,71.43%從事專業技術崗,8.27%從事其他崗位,行政崗和專業技術崗比例大體符合管理學的“二八”定律。目前這317名定向畢業生廣泛活躍在全市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一線,獲得了基層鄉鎮、上級行業部門、特別是當地農戶的高度贊賞與認可。調查的129個鄉鎮中,雖然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定向生從事崗位與專業對口度為56.39%,但是用人單位滿意度為93.23%。對鄉鎮基層農技人才能力和素質需求進一步調查表明,用人鄉鎮(含街道辦事處)認為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定向生最需要提升的是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其次是業務能力(見圖5)。
三、銅仁市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對策研究
基層農技干部是鄉村振興的“基石”,是鄉村和城市、農民與科技人員的溝通與交流紐帶n,。根據此次網絡調查、數據收集與集中研討,針對銅仁市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對策,我們從職業教育的視角提出以下對策和建議。
(一)建議重啟涉農專業定向班招生計劃,針對性培養政府訂單生
2012年和2013年,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分別就設施農業與裝備、畜牧獸醫、茶葉生產與加工、農產品檢測與加工專業進行了定向招錄培養,總共培養政府訂單生317名。之后,因為政策原因暫停訂單培養。此次,對129個鄉鎮樣本調研數據表明:銅仁市基層鄉鎮(含街道辦事處)對涉農專業三年內總需求為1100人,其中生態農業、畜牧獸醫、水產養殖和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等專業人才需求比較緊缺,3年內各專業需求約170人,為第一梯隊緊急需求專業,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茶藝與茶葉營銷、園藝技術和園林工程等專業需求也不小,3年內人才需求約60人,為第二梯隊緊急需求專業。結合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當前專業優化方針,建議銅仁市政府連續5年對上述涉農專業實施政府訂單培養計劃(見表2)。同時,該項調查和培養計劃對全省其他市州應該也具備較大的參考價值,初步預估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全省3年內鄉鎮基層涉農專業人才需要約1萬人。
(二)堅持以農業產業發展和就業需求為導向,加強對涉農專業的反哺、保護和優化
當前全國涉農專業生源整體不景氣、市場卻需求旺盛,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宜盡快加大對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涉農專業的反哺和保護。而隨著產業的興衰更替和地方農業產業發展需要,銅仁職業技術學院也要加強對涉農專業優化的科學決策。迄今為止,銅仁市重點規劃的六大農業產業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都有相應學科專業與之對應。比如,生態茶對應茶樹栽培與茶葉加工專業,中藥材對應中藥學和藥品生產技術等專業,生態畜牧業對應畜牧獸醫專業,生態蔬果、食用菌和油茶對應生態農業專業(設施農業和園藝技術等專業的后身),農產品儲運加工對應農產品加工與質量檢測專業。2014年,銅仁市油茶種植面積3.3x104hm2,生產油茶油1.8x105kg,產值約2.5億元;同年,水產品養殖面積1.3x104hm2,水產品生產總量4.2x107kg,產值約8億元。將中草藥栽培、油茶、蔬果、食用菌、煙草產業統統納入生態農業專業進行專業方向課程打造與人才培養。積極探索和爭取專業方向招生和培養實踐,集中精力與心思從師資隊伍和教學條件兩方面建設好包括動物醫學在內的7大涉農專業,同時加強這些專業與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和中藥學等專業的融合發展。
(三)以項目和活動為抓手推進產教融合、學生綜合素質提升與返鄉創業
根據基層鄉鎮的調研數據顯示: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定向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最需要提升。因此,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除了加強對學生知識技能培養外,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塑造。支持二級學院有計劃、有選擇、示范性推進學生知識技能、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項目、產學研樣板工程建設和創新創業和素質教育活動實施,努力在師生知識技能、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提高上找到有效契合點。貫徹落實好習總書記“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的講話精神,加強現有前瞻性、戰略性突出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實驗室的政策與資金支持,促進現有知識產權成果的轉移轉化和新技術、新需求的開發研究,從而滿足基層農技服務部門、企業及社會各界對應聘大學生越來越高的學歷需求、綜合能力與素質需求,同時,發揮高層次人才和特定人才的“領頭羊”和“排頭兵”作用,在以人為本的實踐中,做到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用好人才、用活人才,在校園內孕育良好的產學研氛圍,在產學研實踐中培養出越來越多“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復合型人才。同時,從政策、資金以及資源要素上支持優秀大學畢業生返鄉從事專業領域的創新創業,提高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學歷層次、思維視野,促進農村實用技術人才的年輕化與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