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傳播形式
當前,留在農村的以中老年人居多,約幾個好友打打牌成了他們主要的娛樂方式。面對這一現象,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要用動態的傳播方式代替靜態的書本。探索以傳播讀書、讀報廣播、開展讀書會等形式將農村文化設施利用起來,讓電影、視頻等更直觀的傳播形式向農村發展,更好讓農民聽得懂、愛參與。要系統地培養文化傳播人。要激發農村黨員的潛力,系統培養文化傳播人,引導農民更好利用圖書室等場所豐富生活。通過定期舉辦村級才藝文化比賽等形式,激發村民參與熱情,讓文化更好地在舞臺中展現,在村民心中扎根! ?(武漢江夏 邵忠凱)
重視鄉土文化人才的培養
農村文化設施走樣變形從側面反映出農村文化人才欠缺。許多地方的文化設施建起來以后沒有人管理,即使有人管理也是身兼數職、無暇應付,導致的結果就是文化設施不能正常運作,造成資源閑置。要化解這一難題,必須重視農村文化人才的培養,特別是要注重鄉土文化人才的發掘。本鄉本土的文化人才生活在農村中,甚至就是農民中的一員,他們更能適應農村的文化土壤,能夠快速培育出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鄉土文化,有效吸引群眾參與,滿足群眾文化需求,助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 ? (鄂州 徐勛)
鼓起農村的錢袋子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文化設施“走樣變形”,又何嘗不是農村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一種映射。為此,應該首先鼓起農村的錢袋子,通過立足區位優勢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同時盤活“三資”,不斷壯大村集體經濟。其次建好鄉村的“面子”,做好鄉村建設規劃布局,以聚人氣、大輻射為原則,切實提高設施的服務功效,提高利用率。最后打造鄉風的新樣子,以黨建促提升,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建好農村思想陣地,推動村民塑造精神新世界。 ? ? ? ? ? (京山 王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