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 蔡昌卓
【摘 要】本文認為老撾人民革命黨在老撾形成本土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成果過程中發揮領導核心作用,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事業在老撾發展的新境界,探索走出一條具有老撾特色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之路。
【關鍵詞】老撾 本土化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07-0085-03
老撾民族實現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歷史進程,從本質意義上來說,就是老撾無產階級愛國人士為抵抗強暴、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的戰斗史詩,給這部史詩添上一筆濃墨重彩的正是集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于一體,煥發鮮活生機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縱觀這個民族的“發家史”“發跡史”,即革命、改革、建設時期的歷史,鮮明地印證了馬克思主義本土化是老撾實現民族獨立、人民當家、國家前進的正道所在。
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老撾的傳播及發展
十月革命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人民的斗志,他們重新考慮自己本民族的問題,尤其是深受壓迫剝削、民不聊生的亞非拉地區,老撾也在其中。老撾取得社會主義革命最終勝利離不開老撾本國先進的共產主義先驅們的英勇抗爭,同時離不開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幫助,前蘇聯、中國等先后給予了實踐的鑒示,為其思想建設的成功做了鋪墊。經過艱苦探索,老撾逐步建立起以馬列主義為理論指導的革命組織,拿起了槍桿子維護革命政權,爭取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建立革命根據地,為取得革命最終勝利做了充分準備。
老撾開始修正本國社會主義過渡總路線始于“革新開放”思想的提出。老撾領導人審時度勢,多方論證了過渡總路線存在的弊病,及時對這些弊病源頭進行清理,調整與實際相脫節的部分,老撾的經濟逐漸重回正軌。基于老撾長期被殖民的歷史,各方面的發展空間仍然較大,建國初期的發展建設中積累的經驗教訓,為老撾政府探索建設道路提供了經驗借鑒和思考空間,這些為后來的“革新開放”的正式提出做了思想和組織上的準備。
二、馬克思主義理論老撾化的理論創造
老撾尚未完全形成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理論體系,但是老撾已逐漸形成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理論成果。老撾豐碩思想理論成果的形成,既有對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經驗的借鑒,更是對本國長期實踐探索的總結。這些理論逐漸成熟都與老撾實行“革新開放”政策有著深刻關聯,兩者同步共行,尤其是政策施行之后,打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老撾化的新局面,表明老撾是一個善于學習的民族,雖在初期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探索艱辛,走了彎路,但因其“屢敗屢戰”,自覺分析得失,主動加深認知,逐漸形成了與本國國情相適應,同時與社會主義發展相符合的理論成果,這些理論認識的深化對指導后期老撾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有深刻影響。
1989年10月,老撾人民革命黨召開了四屆八中全會,會上提出了“六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目標,堅持馬列主義,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在集中原則基礎上發揚民主,增強人民民主專政的力量和效力,堅持真正的愛國主義與純潔的國際主義相結合。“六項基本原則”的制定是老撾革新事業順利開展的重要保障。1991年3月召開的老撾人民革命黨五大上正式提出“有原則的全面革新路線”,這是老撾人民革命黨基于“六項基本原則”提出的完善版本,自此老撾“革新開放”理論內容有了更加全面系統的概括。“有原則的全面革新路線”是“六項基本原則”提出的重要依據,兩者在堅持人民革命黨的領導核心和堅持維護政黨執政穩定,堅持社會主義前進方向上具有高度統一性;“全面革新路線”提出以四大以來的“革新路線”為主要依據,強調改革的全面性與持續性,“有原則的全面革新路線”則更加強調堅持社會主義前進方向不僅需要堅持全面性與常態性,更要把握階段性與層次性,要把握理論建設目標的主要部分,只有這樣才能克服右傾和左傾思想傾向,為老撾社會經濟各方面發展得以朝著正確的道路前進提供科學的思想指引。
1986年老撾人民革命黨四大上,老撾人民革命黨提出借鑒他國經驗,結合具體國情建立具有本土特色的新經濟體制,1988年,老撾人民革命黨四屆五中全會正式提出發展家庭經濟的政策。1991年召開的五大繼續貫徹了四大以來的經濟政策,同時,老撾人民革命黨還宣布確立新的經濟管理機制,即“市場經濟管理機制”,同時,老撾提出進一步發揮商品經濟的作用和鼓勵自由貿易,并將受益范圍擴大,在交通閉塞的農村地區推行家庭經濟和家庭承包制。2001年,在老撾人民革命黨七大中指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以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為解決問題的關鍵。2006年,在老撾人民革命黨八大上,進一步強調了本國發展商品經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使民眾擺脫貧困,脫貧就要大力農村家庭經濟,幫助農村地區實現區域性脫貧減貧。2011年老撾人民革命黨九大,老撾人民革命黨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方向的市場經濟,鼓勵各種經濟成分發展。老撾當前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爭取2020年從“最不發達國家”中出列;持續開展區域性扶貧脫貧工作,落實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注重資源循環利用,加強生態建設,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合理優化產業布局和結構,促進事關國民經濟的三大產業協調健康發展。
三、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特征
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過程,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老撾化進行逐步剖析,結合老撾本國實際逐漸進行的,它主要具有以下三大特點:
第一,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結合社會的發展成果。老撾在“蘇東劇變”后提出了新的“六項原則”和“五個觀點”理論,將馬克思主義結合了老撾人民革命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同本國經濟、政黨、民生發展緊密聯系。
第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吸收宗教理論精華。佛教在老撾歷史悠久,宗教在老撾占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佛教起著團結本國信教民眾的作用,而信教民眾占據了老撾人口的大部分。因此,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前提下具有適應本國國情的宗教理論色彩,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在廣泛實踐中將佛教涵義中利于國民經濟建設與民眾思想理論教育的精華部分與鞏固執政黨的領導核心地位緊密結合,這種特殊的結合將使政黨的力量與宗教的作用得到更大發揮,借助佛教凝心聚力的作用助推本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第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具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特質。馬克思主義具有與生俱來的特質,即它的科學性、革命性與實踐性,老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倡導與社會實踐和人民生活緊密結合,推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老撾化、大眾化,進一步發揮馬克思主義作為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的作用,同時借助老撾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民眾、指導社會生活,更大程度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真理的實踐力量。這種特質對提升老撾國民素質和加強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較為顯著。
四、老撾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問題及前景
第一,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具有明顯滯后性。老撾經過“革新開放”之后,社會經濟建設等取得長足進步,發展勢頭良好,民眾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國內學者對馬克思主義老撾化的研究成果較少,馬克思主義老撾化創新理論成果的研究滯后于社會物質基礎的進步與發展,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表明它是一門發展的科學,它的實踐性與革命性在于理論與本民族革命、改革、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理論的創新成果研究落后于時代發展,則導致本國民眾對先進創新型理論未能及時吸收,在塑造國民核心價值觀、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力量的發揮上大打折扣,馬克思主義理論老撾化成果傳播覆蓋面受限,老撾人民革命黨對老撾社會主義領導工作的先鋒性質得不到充分體現。
第二,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存在片面性。以老撾近年來頒布的教育改革方案的目標及內容為研究依據,可得出老撾教育改革內容專注于應用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及老撾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容研究不多,教育內容缺乏全面性、科學性和系統性,尚未構建起結構完整、內容齊全、功能強大的老撾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體系。除此之外,存在“為了教育而教育”的盲目性,政治性與學理性相脫節,統一性與多樣性相脫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脫節,這些脫節使老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無形消解了教育主客體的理論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主體力量存在薄弱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老撾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要途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的投入事關馬克思理論教育的實效性,從老撾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投入來看,依然存在師資、科研投入不足的狀況,教育主體的引導性作用缺失,傳播主體缺乏文化自覺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場域不足,導致傳播影響力受限,在老撾社會經濟取得相當成就的前提下,老撾高校人才培養的主體性力量投入可謂捉襟見肘。
基于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現狀,針對現實存在的困境,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未來發展應堅持以下幾點: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不動搖,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推進構建適應本國國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體系,推進老撾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及普及;第二,充分發揮執政黨的先鋒引領作用,發揮黨員干部的帶頭作用,以黨內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建設帶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改革;第三,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具體路徑上,要堅持統一性與多樣性的結合,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念與技術的更新迭代,推動改進相關的課程安排,優化課程結構;第四,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不斷吸收借鑒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經驗和理論教育發展方式,加強跨國教育交流與合作,為國家培養新世紀優秀青年。
五、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經驗啟示
老撾對馬克思主義本土化道路的探索過程,是老撾尋求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環節,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大意義。中國和老撾同屬社會主義國家,就現今老撾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發展成就來看,經濟、政治等各方面與中國相比有差距,但其仍有值得借鑒之處。
(一)堅持馬列主義以夯實馬克思主義教育的理論基礎
“蘇東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進入低潮期,使老撾在內的社會主義國家陷入迷茫,但隨后老撾對時局的判斷有清晰的認知。老撾人民革命黨提出,“蘇聯解體”表明社會主義模式在蘇聯遭遇挫折,社會主義在一國的失敗不能過度解讀,社會主義依然在社會發展大潮中具有蓬勃生命力,前景一片光明。“蘇聯解體”之后不久,老撾人民革命黨即在四屆八中全會提出革新開放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黨的領導、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專政、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結合這“六項基本原則”,表明老撾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以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本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根本依循。
(二)堅持執政黨的領導以確保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向
老撾人民革命黨總結出社會主義未來將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即堅持黨的領導,這是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核心,必須將馬克思主義本土化,走具有本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能照搬照抄他國的發展方式。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革命性、實踐性,不能割裂、片面地理解,始終要堅信馬克思主義獨具的真理性。老撾在執政黨的指導下取得的社會主義發展成果,增強了老撾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確保本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方向和高校人才培養方向的正確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寶庫。
(三)堅持革新自主以保障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物質基礎
老撾本土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其經濟本質上仍屬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維持國家財政靠外援,進行基本建設靠外資,供應國內市場靠外國商品,民眾缺乏革新自主的意識。1986年11月,老撾人民革命黨在黨的“四大”上強調老撾應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同本國不斷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堅持革新自主,走有老撾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革新開放之后,老撾對照發展實際不斷查擺自身問題,意識到自身發展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做足長線準備,為社會主義發展創造良好的國內外環境。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爆發,始發地雖是泰國,但老撾因小農經濟的自身脆弱性,很快就被波及,致使國內發展遭遇很大打擊。為最大程度降低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老撾執政黨提出倡導獨立自主精神的同時,也強調革新開放,加強交流合作,積極爭取外援。尤其為加強對金融的管理和監控,制定了相關的政策措施,為老撾后期穩定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提供了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維護人民根本利益以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理念
老撾人民革命黨發揮著作為先鋒隊的優良作風,將群眾的生活意愿和原生創造性視為執政黨建設和鞏固執政黨執政地位之源。早在老撾人民革命黨成立之時,就較為重視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以和諧的黨群關系為黨建目標之一。這一點在“一五”到“八五”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有所體現,政策制定的各個環節都先征詢群眾建議,急群眾之想,聚群眾之智,解群眾之惑。老撾推進革新開放事業,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社會民生發展緊密聯結,優先考慮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同時,老撾人民革命黨意識到要致力于把老撾建成統一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更好地擴大和實現全民族大團結,尊重各族人民群眾當家做主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投身社會主義建設、接受社會主義理論教育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正是老撾人民革命黨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上,裝進心里,全心全意為群眾解難事、添福祉,老撾的社會主義建設才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老撾人民革命黨才得到人民擁戴,老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才得以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謝澤鑫.老撾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
[2]許紅雷.21世紀老撾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探析[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5).
[3]齊英艷.馬克思主義在老撾發展的經驗啟示[J].思想戰線,2015(5).
[4]紀大為,方文.淺論老撾的馬克思主義之路[J].黑河學刊,2014(5).
注:2018年度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課題“東盟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教育研究”(項目編號:18FKS00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 燕(1993— ),女,漢族,江西贛州人,廣西藝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東盟教育研究;蔡昌卓(1962— ),男,漢族,廣西桂林人,廣西藝術學院黨委書記、教授,研究方向為東盟教育研究。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