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蓉
摘 ?要:本文立足于幼兒教育實踐,從可行性、價值及其有效策略入手,針對《指南》背景下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這一主題進行了初步分析與探索。旨在于引導孩子們從小接觸科學,在濃濃的科學探究氛圍中樹立科學認知客觀世界的意識,為孩子們日后的進步與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指南》;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可行性;價值;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3-0071-02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n the theme of scientific activities in kindergarten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gui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asibility,value and effective strategies. The purpose is to guide children to contact science from childhood,establish the awareness of scientific cognition of the objective world in the strong atmosphere of scientific inquiry,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hildren's progress and growth in the future.
【Keywords】Guide;Kindergarten scientific activities;Life oriented;Feasibility;Value;Effective strategy
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是幼兒園教育的五大領域,由此,我們足可以看出,科學在幼兒系統教育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更是在其“科學”部分給出了較為具體的教學建議,即“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這便為我們幼兒園教育工作者科學而合理的組織科學活動,帶給孩子們科學素養及其能力的更好進步與發展指明了發展的方向。身為一名幼兒基層教師,我便在自身的幼兒教育實踐中積極踐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讓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綻放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以下,我僅針對《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理念所引導下的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這一主題發表個人認識與看法。
1.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的可行性
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踐行生活化的理念并不是任意提出的想法,兩者的密切融合存在著如下的可行性。
(1)迎合教育理念發展趨勢
我們所學到的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也回歸于生活,知識與生活本身就是密不可分的關系。眾多學者關于生活與教育兩者的關系也提出了眾多的教育理念。這其中,陶行知所推崇的“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便備受人們的關注。雖然歷經時間的變遷,但是生活化教育理念仍然是當前現代素質教育理念極力提倡的一種教學理念,引發了廣大基層教師們的青睞。身處這一大的教育背景之中,我們幼兒園教師也應當積極迎合教育發展趨勢,在自身的教育實踐活動中融入生活化的理念。可以說,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很好地契合了教育理念發展方向,這是兩者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
(2)符合幼兒實際認知特點
幼兒階段的孩子年齡小,對于一些抽象、枯燥、乏味的知識理解起來難度極大,且實際學習效果不甚樂觀。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們從孩子們的實際經驗出發,尋找幼兒們熟悉的、感到親切的教育素材,這樣憑借已有的社會生活經歷,我們的幼兒往往能實現較快、較好地理解。從這一層意義展開來講,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融入生活化理念便于我們的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這是兩者有機結合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3)契合科學探究活動特征
科學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其知識較為復雜、難懂,這便為學習者帶來了極大的難度。為此,我們教師在面向幼兒階段的孩子們講解相關科學知識時有必要探尋到一條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的教學途徑,以便于孩子們更好地理解所接觸到的科學知識。從生活中尋找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相關的素材能帶給幼兒們一種熟悉感,這對于我們的幼兒們有效突破認知上的障礙顯然大有幫助。由科學活動的難度來看,這也是我們幼兒教師在科學活動中踐行生活化教育理念的另外一個可行原因。
2.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的價值
在明確了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的可行性之后,接下來,我將重點分析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所具有的突出價值。
(1)調動幼兒科學探究興趣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科學是一項非常難的活動。對于年齡較小的幼兒們來講,對于科學的認知更是如此。也正是因為這一原因,若我們教師再生搬硬套向幼兒們講解科學原理、科學規律等知識,幼兒們難以融入其中積極學習不說,且實際學習的效果也不甚理想。但是踐行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卻能讓我們的幼兒們感知到原來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存在著這么多有趣、好玩的科學現象,蘊含著這么豐富的科學知識,這對于他們轉變對于科學的消極態度,進而樹立起跟隨教師節奏主動學習科學知識的意識將產生積極的影響。當我們的幼兒愿意學習科學知識,能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知識時,他們自然也能從一項項科學活動中感知到科學的無窮魅力。
(2)培養幼兒科學探究素養
縱觀以往的幼兒科學教育活動,我們可以發現很多時候都是教師在講、幼兒在聽,教師在演示、幼兒們在觀看。幼兒們甚少參與到科學實驗探究活動之中。這就使得我們幼兒們的科學探究素養與能力、問題思考與分析能力等等也未能得到有效的鍛煉與發展。借助科學活動促進幼兒們更好進步與發展的預期目標自然也便流于了形式。這也是制約我們幼兒園科學活動效益提升的一大因素。在這一大的教育實際情況下,合理挖掘、開發與利用幼兒們所熟悉的生活素材組織幼兒園科學活動,有助于幼兒們憑借已有的實際生活經驗及其經歷去自主動手、自主操作,自主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得到規律等的過程。這對于我們的幼兒們更好地融入到科學活動之中,并切實鍛煉各方面的素養與能力均能產生主動影響。
(3)深化幼兒科學探究認知
前面提到,由于落后教育模式的桎梏,幼兒階段的孩子們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與了解更多的時候來自于教師的單一講解,這時,幼兒們的科學理解往往是膚淺的、淺顯的,是不深刻的。但是將我們的科學活動融入到生活化的情境之中,讓所學的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便能讓我們的幼兒們以一種深入淺出地方式理解所接觸到的科學知識,進而實現對其的深刻認知與理解。這是我們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生活化的一大突出優勢所在。
3.實施生活化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策略
接下來,我將結合具體實例闡述實施生活化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的有效策略。
(1)從生活中尋找科學現象
面對幼兒階段的孩子們,我們幼兒教師不能講解難度過大、內容過于抽象的科學知識,而應當從生活中尋找那些幼兒們經歷過的或者經常能接觸到的科學現象,并以此為基礎面向幼兒們滲透科學教育與引導。這樣的科學教育往往更便于幼兒們理解與接受。
例如,即使幼兒階段的孩子也普遍會有這種經歷:寒冷的冬天晚上脫衣服睡覺時,若是關上燈,黑暗中能聽到“噼里啪啦”的聲音,有的時候還會帶有短暫的藍光;還是寒冷的冬天,有的時候想要觸碰下對方,但是在手指剛接觸對方的剎那會感到手指尖像被針刺了一下一樣,短暫的疼痛;還有的時候,觸摸家里或者公共場合的門把手、扶梯、水龍頭等都會有被針扎時的痛感;用木頭梳子梳頭發時,頭發經常會炸起來,用手摸也會像被觸電一般……這時,我們幼兒教師們便可以從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向我們的幼兒們講解人體中的靜電科學知識。相信,幼兒們會更愿意聆聽,更愿意學習,也能切實加深對于靜電科學知識的理解。
(2)從生活中運用科學原理
我們的幼兒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目的不在于懂得、理解,本質目的在于能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去靈活解決現實生活中所運用到的問題,即用科學知識為實際生活所服務。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幼兒園教師在科學教育中應當有意識地引導我們的幼兒們將所學到的科學知識靈活加以運用。
例如,很多孩子都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可是為什么這樣安排呢?相信不少幼兒們是不了解的。這其中也包含著眾多的科學知識。在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我們教師們便可以從幼兒們的已有實際經驗出發向他們講解“紅燈停,綠燈行”背后的科學知識,即紅光和綠光雖然都是有色光,但是紅光傳得比綠光要遠一點兒,在一些霧霾或者陰天等惡劣的天氣,紅光的穿透能力要比綠光強很多,因此,駕駛汽車的人往往能更早地看到紅燈發出的信號,以便于及時停車;倘若換成了綠光,則有可能因為駕駛汽車的人沒有及時看到發出的信號而造成不必要的交通事故……就這樣,講完了“紅燈停,綠燈行”的科學知識之后,我們的孩子們懂得了其中的原理不說,更能在自身的日常社會生活中對這一科學知識加以靈活運用,并切實記住“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這便是我們幼兒園科學活動中引導幼兒們從生活中運用科學原理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3)從生活中尋找科學素材
在很多人的認知里,科學探究是一項非常高大上的活動,需要科學研究工作者們在專業的實驗室內用高端、精密的儀器進行。這其實是對科學探究活動的一種錯誤認知。誠然,科學探究活動中包含一些專業度要求較高的內容,但同時也涉及一些用簡單易得的器具便能完成的活動。為此,我們幼兒教師在自身的幼兒園科學探究活動中便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們從生活中尋找科學素材,在生活中進行簡單易操作的科學探究活動,以幫助幼兒們獲得科學素養及其能力的更好進步與發展。
例如,我便帶領班上的幼兒們一起進行了“誰不見了”的科學探究活動,具體用到的科學探究材料都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像杯子、勺子、溫水、米、珠子、鹽、糖等等。在做好了準備工作之后,我們依次將米、珠子、鹽、糖等不同的事物放置在不同杯子的水中,然后觀察其變化。等待一段時間之后,孩子們會發現鹽、糖放到水里竟然消失不見了,但是米、珠子等還依然在水中。以此為基礎,我們教師們再向孩子們講解溶解現象這一科學知識,幼兒們理解起來會更加深刻,也能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事物,并判斷出哪些事物是可以溶解在水中的,哪些事物是不會在水中溶解的,等等。如此一來,借助生活中常見的素材,我們的幼兒們很好地完成了科學探究活動,并切實從中獲得了科學探究素養的提升與發展。這便是從生活中尋找科學素材的益處與價值所在。
4.結語
幼兒園教育五大領域中包括著科學這一領域,這也便充分證明了科學教育的必要性極其重要意義。生活的是幼兒們所熟悉的,也是幼兒們愿意了解與探索的。為此,在日后的幼兒園科學活動中我將進一步探索科學活動與生活化教育理念兩者的有機融合,以讓我們的幼兒們對科學產生興趣,產生積極探索的興趣,同時也能對科學知識形成更為深刻的認知與理解,能運用所學到的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樣我們的科學教育才能稱得上發揮出了其效益與價值,我們的幼兒們也才能在端正科學意識的推動下更好地認知外界事物、獲得更好的進步與成長。
參考文獻
[1]范杰英.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的實踐與研究[J].明日,2019(13):211
[2]顧天涯.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的內容選擇[J].小學科學(教師版),2018(04):55
[3]宿玉茜.幼兒園科學教育過程生活化淺說[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8):9
[4]吳昊,王譽嫣.談幼兒科學教育生活化[J].南北橋,2019(15):2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