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心晴
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1.10.
摘 要:文化產業對經濟的促進作用較為顯著,“一帶一路”倡議有效推動了我國經濟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的協同發展。河北省歷史悠久、文化形式多樣,有較豐富的文化資源。在“一帶一路”背景下,河北省特色文化產業充分利用戰略優勢,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本文通過梳理河北省特色文化資源,分析當前河北省特色文化產業的困境、討論未來的發展路徑,希望為其他地區特色文化產業能更好“走出去”提供借鑒,為河北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提供理論支撐,推廣特色文化產業提供理論依據,同時為深化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一帶一路”;特色文化產業;河北省;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7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1)05(b)--03
我國經濟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文化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愈發顯著。“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與其他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工程建設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頻繁。文化交流是向沿線國家傳播我國特色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國文化種類眾多、形式多樣,各個地區都應抓住機遇,加快本地區特色文化“走出去”的進程。
特色文化產業對本地區的經濟發展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河北省歷史悠久,文化形式多樣,有著較豐富的文化資源。但是,河北省地處華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在交通上存在一些不便;河北省的文化資源多為風景名勝、歷史事跡等,形式上不便于傳播;特色文化產業品牌知名度低、缺乏高端人才和技術的輔助,難以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政府宣傳、扶持力度不夠,政策制度尚不健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不足。
目前,我國對特色文化產業的扶持力度較大,文化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發展態勢。河北省要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本地的特色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產業的優化升級與經濟結構的轉型,同時也要加速城鎮化進程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1 文獻綜述
范周、周潔(2016)指出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時代背景、內涵價值、重要作用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規劃。羅良翌(2020)認為,“一帶一路”背景下對外措施與航空物流發展的舉措是價值鏈、供給鏈、服務鏈、協作鏈協同發展。在我國文化產業“走出去”的過程中,譚曼(2018)發現了文化產業產權不明晰、知識產權評估機制不健全的問題,郭朝先、劉芳(2020)指出營商環境、人才數量、融資、開發程度等方面的不足,邱玲(2019)發現了部分地區文化產業規模小、政府扶持力度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流不足、文化創意人才缺失等問題。陳云萍(2019)指出了我國文化產業整體水平有待提高、品牌知名度低等現狀。但是,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文化交流是有一定優勢的。我國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輻射力較強(賀衛華、朱春陽,2019),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文化貿易具有現實基礎、人文基礎和實踐基礎(陳敬貴、曾興,2019)。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整體實力接近戰略性支柱產業地位,文化產業內部結構呈高端化發展趨勢,文化產業投融資環境轉好(劉翠霞、高宏存,2019)。對于我國文化產業的未來發展,可以優化政策環境、創新投融資機制,加強企業間合作與跨文化管理(郭朝先、劉芳,2020);可以依托“一帶一路”大力發展旅游業、數字內容產業、高端文化服務業(劉翠霞、高宏存,2019);加速文化產業升級、增加政府扶持、創建“一帶一路”文化交流平臺以及培養和引進文化產業人才(邱玲,2019);加強與沿線各國的合作、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發揮品牌效應、健全法律制度以及開發新產品(陳敬貴、曾興,2019);發展立體道路交通網絡,發展現代物流、培育特色產業(劉立云,2019);完善配套設施供給,健全相應規范并建設國際話語體系(薛宏波、程文廣,2019)。
2 制度背景與政策演變
2.1 “一帶一路”制度背景
20世紀末,國際形勢風云變幻,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一超多強”的國際局勢,和平與發展成為21世紀這一時代的主題。雖然近20年幾乎沒有大型的國際爭端、熱戰的出現,但是局部戰爭仍然威脅著世界和平。霸權主義抬頭、強權政治橫行、恐怖主義興風作浪……可以說,當今世界,仍不太平。
20世紀80年代的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的崛起打開了一扇門。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WTO,說明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已進入一個全新階段。更低的進口成本、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大的出口貿易額、更便利的外資引進……加入WTO為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較大的便利,同時,也存在一些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同樣將經濟危機的負面影響帶向了各個國家。許多國家的經濟遭受了重創,各個國家逐漸意識到,只有開展國際間合作、區域間聯合才能盡量多地減少經濟危機對本國的影響。我國政府積極應對經濟危機,從宏觀層面進行調控,使我國的經濟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仍然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長,是穩定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之一。
金融危機的影響是雙面的。金融危機最早是在西方國家爆發的,因此,金融危機對西方國家的沖擊較大、負面影響較深遠。相比之下,我國擁有了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經濟環境,擁有了在世界經濟圈“彎道超車”的機會;但是,安穩的金融環境易招致更多的外部危機,國際環境中的壁壘也變得更多。
2010年,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13年,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一貨物貿易大國。我國堅持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打破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為制約我國的發展,美國加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同時試圖在軍事上牽制我國。
面對復雜的世界格局,為了解決我們繼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潮流,堅持開放、合作的精神,我國提出了建設“一帶一路”的倡議。“一帶一路”并不是一個聯盟,而是為了實現互聯互通、區域協同發展的友好倡議。“一帶一路”以沿線各國為依托,以和平發展為原則,以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最終目標。可以說,“一帶一路”建設充分體現了我國對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使命。
2.2 河北省的文化產業政策演變
2.2.1 改革開放前的文化產業政策
改革開放前,河北省的文化產業大多是事業化管理,文化產業所屬的部門、企業大多屬于事業單位。在內容上以弘揚主旋律為重,發揮了較強的輿論引導作用、喉舌作用;在資金上以財政撥款為主,發展的路徑選擇受資金限制較大。總體來說,那時文化產業的發展比較不理想。
2.2.2 改革開放后的文化產業政策
改革開放后,河北省的文化產業事業化管理逐漸向企業化管理轉變。2000年后,經營性文化產業單位從事業單位中分離出來,進入了市場,新聞單位仍舊按照事業單位管理。這一措施使得文化產業煥發出了較大的活力,文化企業在市場的自由與政府的監管中尋找一條最佳路徑,力求企業利益最大化。文化產業對經濟的貢獻逐漸增大。
2.2.3 新時期的文化產業政策
經濟發展進入新時期,文化產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河北省作為環渤海經濟圈、京津冀一體化中的關鍵環節,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并制定了優惠政策,以促進本省文化產業的發展。
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優惠政策的雙重扶持下,河北省的文化產業有了較大的起色。行業的發展與政策的幫扶息息相關。國家政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指明了大方向,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實踐體現了國家政策的正確性。同時,河北省根據國家政策結合本省實際積極調整發展方針、發展方向,有利于形成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模式和特殊的產業集群。
3 現狀與問題
3.1 河北省特色文化資源現狀
3.1.1 旅游資源
河北省地處華北平原,從地形上看,是我國唯一將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濱全部擁有的省份,具有比較豐富的旅游資源。擁有以長城為首的5處世界文化遺產、以承德避暑山莊為首的9個5A級景區、以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為首的130個4A級景區。
3.1.2 非遺傳承
河北省歷史文化悠久,民間文化形式多樣,流傳至今,已成為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冀南皮影戲、蔚縣剪紙、吳橋雜技等,都是民間藝術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文化。近幾年,在《關于深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等政策的保障下,河北省非遺資源得到了很好保護,也擁有了比較大的發展空間來繼承和發揚。
3.1.3 名鎮名村
名鎮名村是本地歷史文化的縮影,保護名鎮名村就是保護我們的文化根基。以河北正定為例,正定縣歷史悠久,擁有“九樓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目前,正定縣已完工21項古城保護工程,另外3項也正在推進。
3.1.4 文化脈系
河北省擁有五大文化脈系,包括紅色太行(革命)文化、壯美長城(和合)文化、誠義燕趙(根脈)文化、神韻京畿(直隸)文化和弄潮渤海(開放)文化。河北省文化脈系多樣、形式豐富、歷史久遠,最終形成了有歷史積淀的文化形式。
3.2 河北省的本土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問題
3.2.1 文化企業規模小,相應配套設施不完善
河北省文化產業比較分散,完整的文化產業鏈尚未形成,難以產生聚集效應。在進行文化產業證券化時,由于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到位、產權不明晰,河北省文化產業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
3.2.2 缺乏高端人才,與科技的融合力度較小
河北省位于京津走廊,人才流失問題比較嚴重。河北省文化產業還處于成長階段,沒有形成完善的體系,對比其他行業,缺乏吸引人才的競爭力。近年來,“互聯網+”流行于幾乎各個行業。文化產業被歸納為第三產業,適合與科技進行聯合。但河北省文化產業仍舊以傳統發展形式為主,鮮少與高新技術結合,文化形式依然以傳統為主,缺乏對年輕群體的吸引力。對于傳統的文化形式,與科技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文化形式是相對固定、穩定的,但隨著人們對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固有的文化形式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科技的發展為文化的繼承與創新提供了有效的存儲方式、編輯方式以及處理方式。
3.2.3 文化產業品牌化差,難以“走出去”
河北省文化產業的品牌知名度較差,雖然部分文化企業在河北省內有較好的口碑,但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仍然是缺乏關注的。“一帶一路”倡議已經為河北省文化產業“走出去”打開了通路,但是河北省的文化企業尚未將本土文化大規模傳播到沿線國家。文化的傳播需要品牌的帶動,海外市場的擴大需要以本土文化產業品牌的優化升級為突破口;“走出去”的文化品牌經過海外市場的檢驗,會擁有更多的文化產業管理經驗、有更強的文化融合意識以及更豐富的文化形式。
4 “一帶一路”倡議下河北省特色文化產業發展路徑選擇
4.1 推進文化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產業鏈
在整體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文化產業也應當進行改革,以需求引導產品供給、以消費引領產業發展。河北省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有上升趨勢,但文教娛樂支出的占比增長不明顯,文化類產品的消費整體水平偏低。
從文化消費的主體來看,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存在差異,文化產業應提供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滿足不同主體的需求;從文化消費的意愿來看,人們更傾向于創新型、高科技文化產品,文化產業應當加快與科技的結合,在滿足本地區人民消費需求的同時,積極“走出去”,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的消費需求,拓展海外市場。
4.2 積極引進人才,培養復合型人才
文化產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文化產品對知識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依賴較大,河北省應當積極引進、培養這方面的人才,并鼓勵他們投入到文化產業中去。
“一帶一路”倡議為我們引進海外人才提供了便利,沿線國家的人才更了解當地民眾的需求,引進他們可以使我們生產的文化產品更具針對性;京津冀高校眾多,高校人才數量較多,河北省可以積極招攬本土高校人才,為文化產品的生產提供高質量的創意;“產學研”結合,將高校與企業連接起來,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可以應對市場考驗的優秀人才,將所學直接轉化為
所用。
4.3 樹立品牌意識,提高本土特色文化產業知名度
品牌可以提高文化產業知名度,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品牌戰略的實施,對內可以提高河北省特色文化在國內的知名度,對外可以進一步傳播中國特色文化。文化產業品牌的樹立,需要行業間各個企業的合作;文化產業品牌的宣傳,需要龍頭企業的帶動。企業協同發展,打造行業領軍者,既可以匯聚行業資源,又可以提高文化產業的知名度。
品牌需要通過媒介傳播。文化產業要借助互聯網的優勢,將文化品牌傳播出去。可以借助傳統形式,比如新聞報道;也可以借助新型傳播形式,比如微博、微信。媒體可以加速本土特色文化產業的傳播,同時可以快速得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民對特色文化產業的反饋。
4.4 融合鄉村振興戰略,實現均衡發展
河北省特色文化產業大多存在于民間,名鎮名村更是集中在村落中。文化產業發展路徑與鄉村振興戰略進行融合,可以為農村居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實現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教學——農村居民學習的特色文化傳承模式,實現民間文化形式的自造血液——輸血,形成文化繼承—文化傳播—文化創新—文化再造的完整通路,讓優秀的傳統文化留存在民間。
一村學一技、一人掌一能,借助這種模式,在鄉村自己提供就業機會,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盡快實現鄉村振興。
5 結語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便利是雙向的,沿線國家得到了我國的幫助,也吸引了外資和新的消費需求。河北省特色文化產業的發展,是順應時代的必然選擇。政府的支持、行業的自覺,都是助推行業的動力;人才的引進,鄉村振興的融合,讓每個人都貢獻一份力量。文化產業的發展,對外有利于“一帶一路”倡議,對內有利于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陳敬貴,曾興.“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與南亞國家文化產品貿易合作[J].南亞研究季刊,2019(04):101-108.
陳云萍.“一帶一路”倡議下北川羌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研究[J].文化產業研究,2019(03):101-112.
丁立磊,張學敏.以融合創新助推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J].文化縱橫,2019(12):140-141.
范周,周潔.“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的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研究[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27(5):40-47.
郭朝先,劉芳.“一帶一路”產能合作新進展與高質量發展研究[J].經濟與管理,2020,34(03):27-34.
賀衛華,朱春陽.“一帶一路”背景下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策略[J].青年記者,2019(24):57-58.
金春.制度轉型與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4(04):104-106.
李翠亭,崔慧玲,李志坤.河北科普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途徑研究[J].價值工程,2019(06):171-173.
劉翠霞,高宏存.“一帶一路”文化產業國際合作的優勢選擇與重點領域研究[J].東岳論叢,2019,40(10):56-65;191.
李潔,劉瑞雪.“五大發展理念”指導下的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研究[J].產業經濟,2019(04):213-215.
劉立云.穿越時空:西藏“一帶一路”建設的聯合跨域發展研究[J].西藏研究,2019(06):144-151.
羅良翌.“一帶一路”倡議下對外貿易與航空物流的協同發展[J].對外經貿實務,2020(23):93-96.
李文霞.新常態下河北省文化產業發展對策的若干思考[J].江蘇商論,2019(11):95-97.
邱玲.“一帶一路”視角下浙江創意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9(04):46-47.
譚曼.“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新疆文化產業的知識產權證券化研究[J].區域經濟,2018,26(148):148-151.
薛宏波,程文廣.“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國際交流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9(10):74-80.
頊玉卿.河北省文創產業發展形勢及路徑選擇[J].價值工程,2019(25):101-102.
張黎廣,李哲.“一帶一路”戰略下河北省與俄羅斯文化、旅游合作對接研究[J].價值工程,2020(03):121-123.
陳庭翰,王浩.美國“逆全球化戰略”的緣起與中國“一帶一路”的應對[J].新疆社會科學,2019(06):69-79.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Belt and Road
—— Taking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 Xinqing
Abstract: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the cultural industry on the economy is relatively significan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economy and the economies of the countries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Hebei Province has a long history, diverse cultural forms, and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ebei's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has fully utilized its strategic advantages and has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By combing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resources in Hebei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dicament of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and discuss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ath,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in other regions to better "go global",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Hebei Province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the Belt and Road,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and provide some enlightenment for deepen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Keywords: the Belt and Road;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industry; Hebei Province; rural revit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