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曦義 李婭 徐禮超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曾經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所以只有所有的公民上崗就業降低失業率,就能夠有效的減少社會出現糾紛,實現我國的長治久安,更好更快的實現我國偉大的中國夢。高職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棟梁所在,應該及時的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發揮自身的創新能力,解決在就業上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人格特質;人際交往能力;求職就業
近些年,我國的高校在不斷的擴招,相應的社會在發展中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導致高職學生就業難成為了一個普遍性的問題。高職學生會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而用人單位則因為找不到合適的人才陷入兩難,除了存在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之外,學生的人格特質與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影響高職學生求職就業的一個重要因素。
一、當代高職學生人格特質與人際交往能力對求職就業的影響
(一)就業市場不完善,不利于形成獨立人格
根據我國的職業測評發展滯后性,與就業市場發展的不完善等情況,我國的人們存在的重集體輕個人價值觀的影響,高職學生在自我意識發展方面還需要不斷的完善,很多的學生在擇業定位的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因為存在多種不良的影響因素,就導致了用人單位、就業主體不能在市場中實現平等的競爭,這樣的一種發展現狀對于學生的獨立人格塑造產生較大的影響。雖然學生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依舊不能獲取相應的工作回報,就會對求職就業產生較大的影響。
(二)學生人際交往過于功利化
在現今的高職校園中,學生充滿生氣是新時代發展的象征,但是也沾染了“快餐式交流”的惡習,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急功近利,將成功與利益作為為人處世的目的。想要彰顯自己的張揚的個性與自由,與人交往現今已經是一種商業化的現象,在交流的背后更多的是利益的權衡,長久以往部分的大學生就將社會演變成為利益場,減少了對國家、社會責任的承擔以及集體意識的減弱,對高職學生的求職就業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三)學生人際交往能力限制就業
學生作為新時代的知識人才,不僅要注重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還要注重對自身綜合素養的養成。現今的學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在游戲、論壇等網絡環境中,能夠在網絡環境中高談闊論、唇槍舌戰,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呈現出的則是靦腆害羞的性格,并且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存在著多種問題。學生在長期缺乏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情況下,導致自身的知識面狹小,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有限,在日后的工作中交流溝通必定有著重重困難。在現今的社會發展中,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人際溝通交流手段,才能夠在未來的工作中游刃有余,提升自身的工作開展能力適應社會中的生存壓力。
二、塑造完善的學生人格,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完善現今就業市場,塑造學生完善人格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各界都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不斷的改善現今用人單位的條件與工作環境,還需要關注學生在校的心理健康狀況,為高職學生的就業營造出有利的心理健康大環境,減輕因為社會對于人才的期望值過高與不公平競爭帶給學生的就業心理壓力。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政策,整頓我國畢業生就業市場的規范化秩序,以及加強對用人單位、中介機構的監督力度等,將各種存在的隨意的、認為的不公平因素排除,促進社會就業形勢的法制化發展進程。
(二)開設人際交往實踐環節
現今學生的理論知識非常豐富,但是實際操作能力缺失,是很多學生的共性問題所在。學生在自己的世界中享受生活不與外界交流,就會導致人際交流能力無法得到有效的鍛煉。所以學校不僅需要開設理論選修課程,提升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還需要開設理論實踐應用環節,從而提升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讓學生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都應用在實踐中,在現實的工作與實習的環境中提升與人交流的能力,并切實的提升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學校在發展中為學生提供更多硬件條件上的支持與幫助,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就業環境,促使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可以不斷提升,并在實踐開展中鍛煉自己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現今社會的發展中,學生面臨著就業的巨大壓力,需要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可以開設一些特色的課程,將學生的興趣愛好與關注點作為課程開設的初心,激發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通過定期的舉辦多種形式的校園實踐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擴大學生的交友范圍,并提升學生的口才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為將來的就業奠定堅實基礎。教師要多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定期的開展全校性的普查工作,將實踐課程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提升學生自身的心理素質,并塑造出學生堅強拼搏、理性平和的就業心態。
結語
隨著近些年大學的擴招,更多的學生畢業走向了工作崗位,但是社會提供的工作崗位并沒有增加,所以就造成了供需不平衡的結構性失業。除此之外,高職學生的人格特質與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導致就業難的一個因素,企業在不斷的發展中注重經濟效益的追求,所以并不想承擔起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會更加青睞于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需要高職學生不斷的完善自我人格特征與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偉.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影響因素研究[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3(05):14-17.
[2]錢紫云.社會適應能力對就業創業教育的影響[J].人力資源,2020,(16):109-110.
[3]張冬.基于學生求職就業的中職電工基礎教學優化關鍵要點[J].現代職業教育,2019,(04):96-97.
作者簡介:
翟曦義(第一作者),男,1987年12月,籍貫山西昔陽,漢族,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現任職于云南水利水電職業學院,研究方向,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課題名稱:高職高專學生職業技能與社會服務能力提升研究,基金項目:“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20J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