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過闡述工匠精神的內涵以及工匠精神的特征,分析職業文化滲透高職"工匠精神"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最終就如何構建新時代工匠精神與大學生職業文化融通機制展開研究,提出相關的對策,以期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質提升和職業精神培育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工匠精神;職業文化;融通機制
一、面臨的困境
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需要具有時代工匠精神的新一代”匠人”。高職院校教育方式的發展要以社會發展和產業需求為導向,建立職業文化的完整職教文化體系,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為核心的教育文化育人模式。但是從當前的高職教育來看,職業文化滲透“工匠精神”還面臨著很多困境。
一方面,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以及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上未能在很大程度上給予工匠精神的培育以足夠的土壤,未能從思想上重視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學校更多地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精湛的技藝和專業的技能,而對不好量化考核的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如職業敬畏、認真負責以及精益求精等這些工匠精神缺乏足夠的引導和教育。不論是在教學體系的設置,還是課程的安排等諸多方面都沒有很好地體現出工匠精神的傳承。
另一方面,專業實訓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上未能讓學生真正的身臨其境感受到工作的神圣和敬畏。工匠精神落在個人層面,就是一種認真精神、敬業精神,就是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極度注重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和極致,給客戶無可挑剔的體驗。將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每一個環節,做出打動人心的一流產品。即使是在虛擬的實訓中,我們對技術和產品的要求也絲毫不能放松。不要認為是實訓,就不追求100%,而滿足于90%,認為差不多就行。與工匠精神相對的,則是”差不多精神”--滿足于90%,差不多就行了,而不追求100%。另外工匠精神不僅體現了對產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不斷吸收最前沿的技術,創造出新成果。
二、構建工匠精神與大學生職業文化融通機制的舉措
雖然工匠精神與大學生職業文化融通機制的構建困難重重,但是提倡工匠精神,特別是培養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已經被提高到國家層面,已經成為歷史要求,大勢所趨。為了實現二者的有機融合,針對所處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要將工匠精神的傳承以及職業文化的培養融通機制體現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
特別是要貫穿在所有專業教學和專業能力培養的所有環節中,使其和專業課程教學密切融合,構建基于專業教學的工匠精神課程內容體系。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在專業教育教學中融入崗位所需的職業素養,讓學生通過專業學習切身地感受和體會到職業精神,進而將其內化為一種職業素養,成為自己的職業追求。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工作的態度,還應該成為每個人做事的態度,更應該成為一種社會心理,成為全社會人做事的精神支柱。基于此,作為個體來說,應該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和職業操守,不論是在工作中的任何一個環節和程序上,都應嚴格地對自己進行約束,并樹立職業理想和信念,成為匠人的職業理想。
其次,要將工匠精神的傳承以及職業文化的培養融通機制體現在實踐活動上。
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習慣、智能類型、知識結構和學習特點決定了工匠精神內化的最佳途徑為實踐活動,只有通過技術服務、技術創新,才能讓學生在專業技能學習、創新創業實踐中體會到工匠精神的實質和價值,培養學生的技術理性和實踐智慧。因此,將工匠精神內化為高職人才的職業素養和內在品質,必須要高度重視實踐教育,構建實訓與實踐相統一的培育體系。為此,一方面,構建體現工匠精神核心要素的實訓體系。將工匠精神及其特質的核心要素分解細化成若干個創新創業能力與素質實訓模塊,融入創新創業意識培訓、就業創業指導等實訓課程中。積極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互聯網平臺,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虛擬實訓平臺,使得大學生實訓活動在“真實”的企業、崗位場景中進行,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企業環境、工匠精神的熏陶。同時,為此,高職院校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要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加強工匠精神培養,聯合企業工藝大師、技能大師、能工巧匠以及社會創業成功者共同組建團隊,以具體項目為載體,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產品研發、項目孵化、應用推廣等活動。
最后,要將工匠精神的傳承以及職業文化的培養融通機制體現在校園文化建設上。
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個持續和不斷內化的過程,需要通過校園文化環境建設,營造履行公約、行為自律和他律的氛圍來渲染熏陶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因此,高職院校要將工匠精神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切入點和制高點,貫穿高職人才素質教育全過程。為此,一是要系統設計以工匠文化、職業文化為核心的高職校園文化體系。要將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作為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引入體現職業特性的工作規范與標準、職業能力與素養等優秀企業文化元素,打造體現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環境和職場化的實習實訓環境,使學生
在實際工作場景中潛移默化地體驗職業文化、接受工匠精神熏陶、修煉匠人氣質。二是精心開展體現工匠精神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如積極開展“先進企業文化、能工巧匠進校園”主題活動和“校友創業成功報告會”,將工匠精神、企業文化融入各類主題活動和社團建設之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創新創業精神。
三、結語
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賦予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職業文化作為工匠精神傳承和弘揚的重要載體,加強工匠精神與職業文化建設的融合是實現高職文化育人的本質要求,也是高職培養面向新時代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作為我國培養產業和行業發展所需技術技能型人才的主渠道,在新的歷史時期,應把培育學生的工匠精神作為其價值取向與目標追求,并通過課程教學、校企合作以及校園環境等方面來落實和體現工匠精神和職業文化,實現工匠精神與大學生職業文化有機融通。
參考文獻
[1]張雪.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以成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9.2.
[2]汪洋.“以文 化 人”貫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路向 [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8.5 .
作者簡介:
李麗(1980-),女,漢,山東臨沂人,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外語與商務學院 講師,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2020-2021年度連云港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名稱:新時代工匠精神與大學生職業文化融通機制研究 .項目批準號:20LKT2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