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珍
摘 要:在《指南》中明確強調了在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幼兒在整個活動中的體驗,并注重幼兒探索興趣的培養。作為具有一定實踐性和探索性功能的活動,科學活動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在材料方面面臨全新的要求。教師需要積極發掘當地所具有的自然材料,并在此基礎上對具體的活動授課模式進行創新,從而讓幼兒在自然環境的支撐下更好的感受科學的魅力。因此,本文主要從自然材料的類型、利用形式以及功能等方面進行有效的分析,就自然材料的科學利用進行深入的探索。
關鍵詞:自然材料;山區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支持
自然材料具體指利用自然環境所具有的資源,而構建的教學材料體系。在幼兒園階段,尤其是在山區在組織科學探索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自然材料的合理發掘。讓根據科學活動目標對探索活動具體落實過程中的材料進行合理的發掘。將當地豐富的自然材料有效的引入到科學活動當中,并以此為依據對具體的活動體系進行優化和完善,從而為幼兒營造健康、和諧的科學活動學習和探索空間,助力幼兒高效完成科學探索,強化幼兒科學常識建設。
一、多角度挖掘自然材料
(一)從兒童視角,發現眼前的自然材料
在組織科學探索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站在兒童的角度,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將幼兒身邊的自然材料合理的應用到科學活動當中。讓幼兒在感受自然材料的過程中也能夠形成對科學活動自主探索的思想認知,從而端正幼兒的科學態度。在山區,風是一種比較熟悉的自然材料。教師不妨利用風來引導幼兒對天氣的現象和規律進行自主的探究和感受。
例如,引導幼兒觀察風吹樹葉,聆聽樹葉颯颯的聲音,感受風帶給人的涼爽體驗,讓幼兒在感受自然環境的過程中對自然中所蘊含的科學特征和規律加深理解。
(二)用專業眼光,挖掘隱藏的自然材料
在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作為教師需要根據活動的具體目標,本著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和能力建設的原則,對山區中所存在的自然材料進行深入的發掘。并以此為基準合理的構建科學主題活動。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能夠對基礎的科學知識形成準確的認知,進而進一步豐富幼兒的科學常識[1]。
例如,在山區的幼兒園環境中有很多的綠植和小草,為了讓幼兒對植物的生長形成準確的認知,培養幼兒形成正確的生命觀念,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中所具有的自然材料,引導幼兒觀察小草的生長情況,讓幼兒在觀察和思考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同時也能夠培養幼兒養成善于觀察生活的好習慣。
(三)集家園合力,擴容探索自然材料
在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需要有效發掘山區所具有的自然材料資源,并做好與家長之間的溝通配合。通過協作配合的方式對具體的活動空間進行拓展,從而讓幼兒獲得更加豐富的探索環境。讓幼兒在家長的引導下積極的利用自然材料進行科學探索[2]。
例如,教師組織“參觀農場”的科學探索活動,引導家長帶領幼兒共同參與到農場活動當中,指引幼兒完成農作物種植體驗活動。讓幼兒在播種、施肥、澆水的活動體驗當中形成良好的科學觀念,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拓展幼兒的生活常識。
二、多維度開發自然材料的利用形式
(一)周遭環境中的自然支持
在組織科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發掘山區所具有的自然材料[3]。通過對周遭環境進行材料發掘和探索,來實現科學活動的執行環境得到進一步優化。帶領幼兒觀察山區環境中的花草樹木,各種動物和農作物,讓幼兒能夠對生長環境中所存在的科學資源形成更加系統的認知。例如,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中小樹的生長情況,觀察池塘中的蝌蚪、青蛙。
(二)集體探索中的自然利用
在科學探索活動當中,教師需要將趣味的自然材料進行整合,并引導幼兒在此基礎上進行自主探究,從而保證所構建的探索空間所包含的材料類型更加豐富、全面,也能夠助力幼兒形成良好的科學探索思維。
例如,在鼓勵幼兒對“物體沉浮”展開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則可以在山區環境中搜集幼兒比較熟悉的自然材料,例如農作物的秸稈、石頭、樹枝等,然后引導幼兒進行沉浮實驗操作。讓幼兒根據所觀所感對其中所蘊含的具體科學規律進行自主總結和互動交流。
(三)科探區角的自然融入
在科學活動組織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站在幼兒的興趣基礎角度考慮,根據自然材料的類型合理的設置科學區域主題活動,并對具體的互動環境進行優化創設,從而保證所組織的科學活動具有一定的探索價值。
例如,教師可以設置實驗區、手工區,或者在幼兒園設置種植園,為幼兒提供廣泛的科學探索環境。讓幼兒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合理選擇活動類型,從不同層面對幼兒科學潛能進行有效激發。
三、多視角,挖掘自然材料的科探價值
在借助自然材料開展科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針對自然材料所具有的活動功能進行深入發掘。以自然材料為依托引導幼兒對其中所蘊含的科學特征和規律進行自主探索。讓幼兒在觀察和實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假設,從而保證幼兒所掌握的科學文化內涵更加有深度。
例如,鼓勵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深入農田觀察不同作物的生長情況,并思考為什么有的作物已經長成幼苗,有的則沒有,從而培養幼兒從小便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索精神。
四、結論
依前所述,在幼兒階段開展科學探索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有效利用山區所具有的自然環境。從中合理的開發自然材料,并以此為支撐對科學活動的具體組織形式進行有效的創新,從而讓幼兒獲得真實的科學體驗環境。讓幼兒在熟悉的并且具有一定開放性的科學活動氛圍中,積極的參與到科學探索當中,讓幼兒的思維意識得到合理的發散。
參考文獻
[1]朱小鳳.自然材料支持下的農村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176.
[2]周月青.幼兒園大班科學區游戲材料的選擇和投放文獻綜述[J].教育教學論壇,2018(4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