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倩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幼兒心理教育的重要性,然后主要論述了在幼兒心理教育中運用觀察方法的對策,如巧用觀察日記進行記錄、觀察記錄典型事件以及行為觀察記錄法等,希望可以為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合理應用觀察方法對幼兒進行心理教育。
關鍵詞:觀察方法;幼兒心理;心理教育
引言
隨著人們思想意識水平的不斷提升,幼兒心理教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觀察方法在幼兒心理教育中的應用,主要是相關人員通過有計劃、有目的的觀察,分析幼兒行為語言背后的心理變化情況,明確幼兒的心理變化趨勢,并根據其具體情況進行適時的有效引導,從而保證幼兒教育質量。
一、幼兒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通過幼兒心理教育可以理解幼兒心中的想法,明確幼兒相關行為的意圖,避免傳統(tǒng)教育中部分教師憑借個人主觀思維進行幼兒評價,對幼兒心理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有效組織各種幼兒活動。世界對于正在成長的幼兒相對較為有趣、新奇,其會受周圍事物的影響,不斷產生自身獨特的認知和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通過心理教育可以及時引導幼兒,為幼兒進行有效的解答,幫助幼兒形成是否觀,學會辨別相關行為舉止的正誤與否。其次,進行幼兒心理教育可以增強教師以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將日常對幼兒的教育和幼兒實際發(fā)展情況相結合,保證教學內容在幼兒可以理解的范圍內,實現幼兒的良性教育,避免傳統(tǒng)教育中過度追求成績,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忽略,將幼兒的學習興趣進行降低。最后,開展幼兒心理教育可以為幼兒創(chuàng)設合適的成長環(huán)境,經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幼兒在和諧、輕松、快樂的環(huán)節(jié)性,其心理素質才能切實的保持良好狀態(tài),可以讓幼兒更加活潑開朗。對此,通過對幼兒心理的觀察教育,可以及時根據其心理活動,調整外部環(huán)境,養(yǎng)成幼兒積極向上的性格,為其后續(xù)的發(fā)展奠定有效保障。
二、在幼兒心理教育中運用觀察方法的對策
2.1巧用觀察日記進行記錄
觀察日記是在幼兒心理教育中較為常見的觀察方法之一,需要教師根據自身班級中的幼兒情況,靈活進行運用,保證可以利用觀察日記的形式,將幼兒階段性的心理變化情況和階段性的成長相結合,從而實現對幼兒心理信息的獲取。教師在使用這種觀察方法的過程中既可以采用隨時隨記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時總結的方式,如果教師采用的是隨時隨記方式,則需要教師靈活運用關鍵字,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及時通過簡潔的關鍵字進行記錄,保證記錄速度可以滿足幼兒活動情況。例如,教師可以運用觀察日記,記錄幼兒的在園生活,包括幼兒課堂表現、課下活動情況以及游戲的參與等,定期做好總結工作,分析幼兒對不同教學形式和游戲活動的喜愛程度,判斷幼兒的心理特點,從而增強對幼兒的了解,調整教育計劃和方式,保證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2.2觀察記錄典型事件
對典型時間的觀察記錄主要是針對幼兒日常生活中較為特殊事件的記錄,其在時間上的限制較小,教師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隨時將幼兒在不用時期的不同表現進行記錄,根據典型事件的起因、過程、幼兒應對方式,觀察幼兒心理在該事件中的變化情況。例如,教師可以將幼兒之間的矛盾進行記錄,結合幼兒雙方的性別、年齡、家庭以及平常性格,以矛盾發(fā)生的原因、經過以及結果為基礎進行記錄,根據幼兒之后的表現,分析典型事件發(fā)生之后的幼兒心理情況,做好相應的心理總結工作,保證有效的引導,從而在后續(xù)的教育中避開會為幼兒心理帶來負面影響的行為,盡可能的降低矛盾的發(fā)生率,避免發(fā)生事件糾紛。此外,教師也可以根據典型事件的記錄情況,盡可能的在處理過程中站在客觀的角度,保證合理解決幼兒矛盾,避免由于解決方式不合理對幼兒造成的不利影響,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1]。
2.3行為觀察記錄法
行為觀察記錄法主要是記錄幼兒各種行為的發(fā)生率,將幼兒的常見行為進行記錄。教師需要加強對幼兒的關注度,增強記錄數據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考慮到時間和幼兒情況,教師需要設計好限定條件。例如,觀察幼兒課堂環(huán)節(jié)動手動腳習慣、觀察幼兒午睡環(huán)節(jié)竊竊私語情況以及觀察幼兒等待家長來接時出現煩躁不安情緒的次數等,在保證記錄合理的前提下,教師可以按照月度、季度、學期等形式,將具體幼兒具體行為的發(fā)生頻率進行計算,并運用電子計算機等信息化設備繪制相應的記錄圖表,做好信息數據保存工作,從而在后續(xù)教學過程中有效規(guī)范幼兒行為,提升對幼兒心理的了解,明確幼兒在特定環(huán)境下相關行為背后的心理情況,利用這種規(guī)律性的掌握,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保證在課堂中可以將幼兒的注意力進行有吸引,防止無效課堂的出現,從而保證教學效果。
2.4優(yōu)化觀察方法
現階段,單純憑借教師親自接觸和觀察并不能保證教師觀察信息的可靠性,部分幼兒可能會考慮教師在場,而有目的的進行自我約束,導致相關心理情況不能被充分反饋。對此,教師需要將觀察方法進行優(yōu)化,將觀察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可以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在獲取家長理解的基礎上,將先進的監(jiān)控設備引進幼兒園中。例如,采用單向透視屏進行觀察,教師可以站在屏外觀察幼兒表現,在屏內的幼兒觀察不到屏外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幼兒會將更真實的自我進行展示,教師可以在保證幼兒安全的基礎上,通過“不在場”的形式觀察到更加真實的幼兒行為,從而保證有效了解幼兒心理,增強幼兒心理教育質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當積極關注觀察方法的發(fā)展情況,學習借鑒相關名師在幼兒心理教育方面的觀察方法,不斷將自身觀察方法進行優(yōu)化,從而保證自身教育水平[2]。
結語
總而言之,幼兒階段是人對認識社會的最初階段,也是其初步建立學習能力的關鍵階段,需要教師根據具體幼兒的不同表現,在尊重幼兒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利用合適的教育幫助幼兒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靈活的將觀察方法進行使用,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從根本上提升我國國民心理健康,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高云.創(chuàng)設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呵護一顆種子的成長[J].教育革新,2020,(06):54.
[2]楊萍,王夢.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讀本的意義探究[J].昭通學院學報,2020,42(02):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