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
摘 要:作為一名班主任,接手到一個班級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管理好班級。有經驗的班主任們會很老道地翻閱學生們的《成長手冊》,從中找出被以往老師推薦、有過班務工作經歷的學生,繼續委以班干部身份,給他們分配好明確的任務。這也就是傳統上的建立班委會。
關鍵詞:精細;方法;管理
實事求是地評價,讓學生干部去管理學生群眾的班級管理模式,契合了發揚學生主人翁獨立自主意識的教育理念。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教育思想也不斷進行著適應性的調整。對學生實行準確的評價成為當今班級管理的終極目的。我市從2006年起,實施了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的制度,評價體系包括了學生在學校里、家庭中和社會上的各方面表現。內容一共包括了“公民素養、學習能力、交流與合作、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五個維度,每個維度分為若干個二級要素,每個二級要素又包括了總計41項關鍵表現。評價結果以A、B、C等(合格等級)以及D等(不合格等級)呈現。這樣呈現方式,只在畢業年級的學生身上體現出綜合素質評價作用的效果。準確地說,評價的結果只在省級示范高中的錄取工作中被考量。畢竟,學業成績能達到省級示范高中錄取線的學生是少數人。多數選擇進入普通高中以及中職中專的學生,不會被錄取學校查看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為了扭轉這一有違評價初衷的現狀,自2020年起,我市中考政策做出了重大調整。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將以往的綜合素質評價的結果由等級呈現改為分數呈現,并計入中考總分。這樣,評價工作必然會得到學生及家長的高度重視。
一、要從“精細”著手
(一)項目要精細。作為教育管理第一線的班主任來說,很清楚自己平時注重關注了學生的哪些表現方面,哪樣的具體表現是非常不被認可的。而很多種學生的具體表現并不直接被羅列在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之中,而班主任就應該將這些表現精細地劃分到評價體系的哪一個維度、哪一個要素、哪一項關鍵表現提示之下。比如,長期擔任班主任的老師,會有一個共同的煩惱,就是總有一些同學,對學校安排的什么按時交表啦、按時交回執啦、按時完成打卡啦,總是不上心,導致本班級的這些工作在向上級匯報時,一拖再拖。班級工作完成不及時,被上級點名批評是免不了的,對責任學生而言,這看似非常小的毛病,卻有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效果,久而久之,積重難返。當踏進社會、步入家庭后,就不可能擔當起照顧老人、指導孩子、完成工作和預判前瞻的各種責任。因此。班主任可以把不按時交表、不按時交回執、不按時完成打卡的負面表現劃分到“公民素養”維度里、“注重修養舉止文明”要素之中、“有規則意識愛惜名譽能約束自己的言行”關鍵表現提示之下。還有,根據學校宣傳工作的要求,經常需要學生辦展板或黑板報,那么,對于承擔這些宣傳工作的學生,他們這樣的表現也沒有直接被羅列在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之中,而班主任可以把這種積極的表現劃分到“公民素養”維度里、“愛祖國愛科學愛勞動”要素之中、“積極參加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關鍵表現提示之下。
(二)方法要精細。要能把學生們的素質評價結果科學地、有區分度地呈現出來,最好的方式就是分數呈現。那么,班主任首先需要對評價體系中的每一個關鍵表現提示進行賦分。比如,同樣是“學習能力”維度之下,“能認真預習復習按時完成作業”與“參加校級以上科技創新活動有成果體現”這兩項關鍵表現,評價分量有輕重不同。前者只是反應了一個學生應盡的的本分,而后者體現出了學生更高的境界追求。所以可以給后者賦予稍高的分值。實際操作中,有些維度下的關鍵表現,一般情況下學生不會出現負面表現,那么對能主動展示出積極表現的學生,適合將所賦的分值給與相應的正分。另有些維度下的關鍵表現,一般情況下學生很難或很少出現積極的表現,那么有負面表現的學生,適合將所賦的分值給與相應的負分。
(三)反饋要精細。評價的目的是促使學生進步。為了讓學生知道自己哪些方面不足,以利于學生及時做出調整加以改正,那么,設計好精細的反饋時間就顯得很重要。根據班主任的經驗,學生的觀察周期為三周最適宜,所以可三周向學生及家長反饋一次。再有,為了讓學生在同其他同學比較中,知道自己的差距有多大,但又不至于因此遭受打擊,所以絕對不能將每位學生的得分做簡單排序,然后簡單的公示了之。可以采取科學委婉的方式。例如告知學生自己的是得分,班級均分以及班級最高分,用三個分數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判斷。做出正確的調整。
二、要在“管理”上多思考
(一)思考“管理”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當聽到任課教師說:“孩子們很聽話,很乖”。作為班主任應該高興嗎?覺得自己的管理很成功嗎?想一想,任課教師側重的是自己的課堂,那樣說體現的是自己授課時順暢的快感,一般不會從班級的全方位上去觀察。孩子們能被任課教師肯定,班主任確實有功勞、有成績,但更應該明了,管理學生的最終目的,是要把他們培養成真正具有全面綜合素質的人,完成班級管理的社會責任。
(二)思考“管理”要如何發展變化。在新中考政策下借助綜合素質評價推行對班級的精細管理,是一種新嘗試。肯定不會完美無缺,一成不變。作為實際的操作者,班主任老師有義務將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弊病記錄下來,群策群力,尋求切實可行的優化方案。由于評價得分計入中考總分,這必將激起家長們一切向分看效應。避免有學生在得分項上刻意鉆營,撈取利益,就是一個班主任必須直面的問題之一。另一方面,為了強調重要性和公正性,往往會忽視評價的最終目標是引領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而是將評價變成了一種利益得失的威脅。班主任也必須隨時糾正自己的尺度。
(三)思考“管理”要如何做到連續貫通。由于高考錄取時學生的總成績不包括綜合素質評價的分,所以,在對待素質評價這項工作上,初高中的學生態度必定會有很大的不同。說白了,就是高中生只關注文化成績,不在乎評價的結果。那必然會導致初中通過評價工作達到的管理效果,在高中階段會慢慢消退。所以,綜合素質評價工作能連貫的實施下去,是初中老師非常盼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