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要:可持續發展是保證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途徑。我國部分地區環境污染嚴重,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推動水利可持續發展。在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水土資源的消耗和浪費呈現出逐步加大的趨勢,不但導致了水土資源的進一步惡化,也造成了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影響了整個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大局。水利行業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力圖通過落實水土保持戰略來達到合理保護資源、科學建設發展等目標,這是新時期水利行業新的立足點和著眼點。基于此,本文詳細分析了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續發展;重要性
引言
水資源短缺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為嚴重的資源問題之一,要想滿足人們生活用水的需要,水利部門就要以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與應用為前提,響應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方針,充分發揮水土保持的作用。由于我國水體資源分布不均勻,某些地區的水資源相對比較匱乏,在整個水體資源到利用工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通過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合理調節水體資源分布不均問題,可以有效提高我國水體資源的使用率和循環使用效果,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實現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發展之間的同步開展。
1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價值
在新的建設時期和發展戰略機遇期,只有充分利用、科學開發和全面保護水土資源,才能促進水利行業的成長、整個社會發展、國家永續提升的目標,才能在經濟建設、資源保護上更加科學、協調的發展。當前,公眾和整個社會將水利工程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和促進國家經濟創新的前提和基礎保障,將水利可持續發展作為整個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把實現水利可持續發展作為一種戰略目標,突出了水土資源的利用、治理、建設、水土保持、防洪防澇等基本環節和重要內容,形成了新時期水利工作的新核心和新要點[1]。
2水土流失產生的危害
2.1破壞土壤原有的結構
由于人類活動的破壞,地表植被無法對地表的土壤進行有效固結和防護,同時外部降雨因素等造成地表的水土大量流失,土壤原本的蓄水能力以及供植物生長的能力逐漸下降,造成生態環境質量嚴重下降。由于土壤自身的含水能力明顯不足,在遇到強降雨天氣條件下很容易出現嚴重的泄洪問題,同時大量的雨水直接涌入河道內部,很容易出現山洪等威脅,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重大影響。不僅如此,地表土壤過于疏松,在一些斜坡地帶很容易造成山體結構穩定性下降,產生嚴重的地質滑坡以及泥石流等災害問題。
2.2河道堵塞和水庫淤泥堆積
如果流失的大量泥沙土壤堆積在河道中,會造成河道堵塞問題,降低整個河道的通水性能,造成較大的安全隱患,嚴重時很有可能會產生洪水、泥石流災害等。大量的淤泥堆積在水庫中,會造成水庫的蓄水量明顯下降,在汛期或者短時間強降雨環境下,無法儲存更多的雨水,進而造成水庫整體的防控效果下降,甚至還會造成水庫堤壩的垮塌,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水庫內部大量淤泥的堆積,還極易造成土壤的鹽漬化,對整個農業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2]。
3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1促進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
提高水土保持工作效率有利于推動國民經濟長足發展,同時保證水資源與環境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升水利工程效益。因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水利的發展,能夠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利用,有效保護環境。
3.2有效預防河道出現淤泥堆積堵塞
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開展,可以提高土壤的蓄水效果,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同時進一步避免地表土壤流失,有效預防大量泥沙涌入河道內部,防止河道出現嚴重的堵塞問題。地表土壤如果有大量植被的防護,在豐水期條件下水體流量上漲,土壤會對其進行有效蓄積處理,同時大量的植被可以有效避免土壤被雨水沖刷,進而有效縮短地表水體的徑流量,從而保證流入河道的水體量可以得到進一步控制,防止水位的快速提升而產生嚴重的洪澇災害問題。土壤中的水分在枯水時期的補給,可以進一步提高地表的凈流量,有效保證枯水時期的正常水流和植被正常生長所需要的水資源補給,緩解水資源枯竭問題,防止河道出現水體斷流現象[3]。
3.3全面提高河流的泄洪工作能力
水土流失會進一步增加水流中的含沙量,進而會造成大量的泥沙隨著水流進入河道中,造成河道的河床高度上升,這一問題會直接影響到河流的蓄水與防洪工作能力,同時也會對周圍的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通過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落實,可以進一步提高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效果,有效防止大量泥沙直接涌入河道內部,控制河道河床高度,有效提高河道的蓄水和防洪工作效果,控制對水利工程產生的影響。
3.4降低洪澇災害發生概率
目前,我國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主要有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在增加植被覆蓋率的同時提高了土壤涵養水源。降水量增加可以使更多水分進入到土壤中,若遇到暴雨天氣,更多的水通過土壤滲透到地下,達到降低洪峰的效果,降低洪澇災害發生的概率。若地表水枯竭,土壤中的地下水就可以發揮自身作用進行補救,穩定地表徑流量。因此,水利工作人員應科學做好水土保持規劃工作,從思想上提高對水利可持續發展的重視,深入分析我國發生水土流失問題的原因,因地制宜地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措施[5]。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發展需要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可持續發展是新時期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是水利工程、社會經濟、城鄉建設和大眾生活的重要基礎。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提出水利可持續發展概念、做好水土資源保持工作尤為重要。要在水利行業和整個社會進行水土保持工作的宣傳、研討和反思,將更多的科技元素、社會資源引入到水利工程建設中,在有效抵御旱澇災害、提高資源保護效果的同時推進水利建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城城.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水土保持與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性探究[J].居舍,2019(30):6.
[2]狄正南.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1):46+56.
[3]程忠芳.水土保持在水利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探討[J].科技資訊,2018,16(10):124-125.
貴州利吉爾生態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