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 王世林
【概述】樂觀向上的性格與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是小學生健康成長的必備因素。由于當前學校過分偏重文化課教育及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小學生心理問題屢見不鮮,成為亟待解決的教育問題。筆者從教師思想觀念轉換、創優環境積極引導、家校社會“三聯動”等多方面進行了思考探索,旨在讓教師明確使命,用愛心引領,幫助學生養成良好心理品質,塑造出新時代小學生陽光開朗、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
關鍵詞:小學生? 積極心理學? 教育方法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當前小學生心智發育不斷加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特別是獨生子女的增多,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的小學生,但是自我調節能力不足,對一些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以及自身成長變化缺乏正確的認識,從而產生一定的焦慮、緊張、煩惱、暴躁、焦躁等不良情緒,甚至不同程度出現了很多心理問題,有時嚴重影響到了學生的正常交往以及生活學習。我們教師必須本著對學生健康成長負責的原則,發揮好自身主導作用,多研究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養成規律,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品質。
堅持在“轉”上下功夫,用心呵護積極樂觀的情緒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作為小學生的直接教育管理者,其執教理念、一言一行,都會對小學生的心理品質的塑造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用。所以說,我們要作為新時代的小學教師,一是教師要改變教學態度。要堅持與時俱進,立足新時代發展需要,教師借助網絡媒體、公眾號等各種學習載體,學習借鑒先進的教育管理理念,認真學習研究《小學生心理學》《教育學》,用最先進的理念指導小學生心理品質培養,充分學習培養塑造孩子品格的途徑方法。要密切關注學生情緒變化,倡導欣賞教育,不斷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用積極心理學指導學生品質培養工作。二是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老師雖然也是有著七情六欲、喜怒哀樂的人,但是為培養小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我們就要學會控制約束自己,改變老師刻板嚴肅,甚至過分苛求的教學管理方法,堅決杜絕斥責辱罵學生,避免負面情緒擴散,讓學生處在緊張恐懼、精神緊繃的狀態,不利于小學生樂觀、開朗、大膽的品質形成。三是教師要轉變評價導向。要努力做到愛生如子,時時處處設身處地用為學生著想,堅決克服應試教育思維,避免片面追求成績,急躁情緒,拿出愛心耐心,認真負責的對待每一位同學,關注其情緒變化,如果發現學生有消極情緒或者對抗情緒,孤獨自閉,同學交流的問題,要及時進行疏導,轉變教師只關注成績,忽視學生心智情感成長情況,要勇于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積極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踐行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健康全面成長進步。
二、堅持在“引”上做文章,培養學生陽光向上的品質???? 在積極心理學的實施中,教師要當好成長的“引路人”和品格的“雕塑師”。一是要注重導引。教師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在課堂上踐行積極心理學理念,千方百計呵護學生的自尊心。比如,在學生課堂回答問題環節,要積極鼓勵學生樹立信心,對積極回答、理解領受正確的同學,及時進行鼓勵,讓孩子感受到榮譽感;對于一些學習上暫時有困難的同學,要積極鼓勵他們,教師要自己帶頭踐行心理學,要擁有開朗陽光的心態,善于控制情緒,杜絕嘲笑和諷刺挖苦,引導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學習中的困難。二是巧用教材內容。在所有課堂中教師在確定德育目標時,就要統籌考慮運用積極心理學,培養學生各種優秀品質,特別是在文史類和社會科學類的課程教學中,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語文、政治、歷史、思想品德等課課文中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感情與道德力量,感受其中教化人的正能量,讓學生品質不斷得到提升,更加自信、陽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比如,我們在講解《桂林山水》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多媒體畫面、通過課文朗讀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自然風光之美,從而激發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增強愛國主義體驗與情感。我們通過學習《我要的是葫蘆》這篇寓言故事,讓同學們通過生動的故事情節認識到,要想收獲,必須有付出,必須具備吃苦耐勞的精神。其他課文《春天來了》等課文,激發同學們對春天景物的觀察思考,進而培養細致的觀察力、對世界的熱愛和樂觀心態。然后通過學習邱少云、王二小、岳飛等歷史人物,感受到英雄主義內涵,感受到堅強英勇、頑強不屈、勇于犧牲的崇高品格,激發同學們的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熱愛家鄉、熱愛集體的這種美好情感。三是構建科學評價體系。為有效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善于通過科學評價機制來強化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要改變評價模式,改變以往單純通過分數來評價學生綜合成長水平的模式,充分呵護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可以通過abcd分類,或者其他對學習成績。現在有困難的同學或學習還沒完全掌握的同學,要總要尊重他的人格和上進心,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不打分,直接書寫評語,“老師相信你能夠進步”等等方式,千方百計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信任與期待。所以說,老師既是教育者也是領導者,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要對學生一生健康成長負責,站在對學生全面發展負責的這種高度,統籌謀劃教學管理工作,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三、堅持在“塑”上見成效,多途徑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多方面的力量。首先,我們要倡導家校互動。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非常重要,父母親的性格、生活習慣、人生態度,都會對學生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要保持經常聯絡,形成一致和默契。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親要以身作則,在立身處世上給孩子樹立良好榜樣,與孩子經常交流溝通,及時關注學生心理變化和行為舉動,及時消除消極的情緒,積極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通過家校互動,通過讓老師和家長們攜手合作,經常溝通信息,進而形成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一種合力,在家庭氣氛營造上,家長要倡導營造和諧民主、尊老愛幼,團結友善的中華好家風,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家庭中傳承弘揚的正能量,能夠正確面對生活學習中的困難,積極主動尋求協調解決的辦法。二是創新活動載體。通過學校組織運動會、歌詠比賽等多種多樣的文體活動,通過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突出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語言溝通能力。比如,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可以社會自這樣兩個情境,我們可以舉個例子。A:“某同學看到試卷上出現了不及格的成績,然后,馬上低下頭來嚎啕大哭,然后憤怒地站起身,把卷子撕得粉碎,然后走出了教室。下次考試的時候,學習成績依然沒有進步。”B:“某同學看到試卷不及格的時候,埋下頭流淚了,但是很快又抬起頭來,拿起紙和筆,認真分析存在的問題,把錯題改好,接下來的考試中就有了明顯進步”。通過兩個事例,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哪些是積極心理品質,哪些是消極心理品質。從而讓學生通過活動對比,進而感受到培養良好的學習品質的重要性,在日常班級學習管理當中,樹立鮮明導向,充分體現出小學生積極心理學的意義。三是要注重引導學。參加社會活動,參加社會活動的時候,特別是班主任老師作為對學生全面負責的特殊教育角色,要擔負好對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鼓勵引導。比如說在假期和周末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業,讓學生給家長做一些好事,并反饋給老師。比如,為長輩做一件孝敬的事,為家庭做一件勤快做家務的事,讓學生在生活作業中,感受到積極向上心理品質。還可通過組織野外春游踏青,爬山等集體活動,來培養同學們哪兒也不怕困難的心理品質,讓學生充分現場牽手感言,感悟積極品質的對自己一生的影響,然后通過寫日記、寫作文等形式,增強學生對積極心理品質的喜歡與熱愛,不斷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為將來成才成人奠定堅實基礎。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們作為小學教師,要千方百計呵護和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通過老師、家長、社會的齊心合力,協力的幫助,讓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夠樹立正確的“三觀”,養成完美的性格,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利起步、早日成才成人,成長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 錢兵.?積極心理學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07(05)
【2】崔景貴.??積極型心理教育的信念、目標與建構[J]. 當代教育論壇. 2006(13)
【3】莫娟.?加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初探[J]. ?才智. 2016(07)
【4】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 顧明遠.??基礎教育參考. 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