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福洪
摘要:語言文字是文化和信息的載體,它作為人類文化發展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學生的日常交際生活中發揮著工具價值,也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形成與提升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重點強調了語文課程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價值。它要求教師深入挖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范疇,把提高學生識別語言文字、感知語言文字和組織語言表達等多方面能力作為主要培養目.
關鍵詞:初中語文;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一、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語言文字的規范運用能力已成為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育界也對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目前來看,多數初中生并未掌握語用能力,在語用過程中存在表達不清等問題。鑒于此,必須加強對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培養。這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重視程度,使之在各項語文學習活動中有意識地感知語言文字的運用方法,體味語言文字背后的深層情感,逐步形成規范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觀點和情感的能力,最終實現語文學科素養的綜合發展。
二、培養學生語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把閱讀與語用能力培養相結閱讀是學生與語言文字親密接觸的最直接方式,利用多樣的閱讀學習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能夠幫助他們在對文章形成整體認知的基礎上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之處,進而深刻領悟語言所蘊含的獨特魅力。因此,教師應高度重視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度分析和理解,鼓勵他們反復研讀品味重點語句,找出作者在構造這些語句時的意圖,進而實現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竊讀記》一文中,作者林海音運用了大量心理和動作描寫來展現主人公竊讀時的滋味,展現出了她熱愛讀書和渴求知識的精神,這些都是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應該努力發掘與品味的精妙之處。因此,筆者在教學時要求學生通過朗讀和圈畫的方式來體味作者的竊讀心情,進而感悟文章所具有的獨特語言魅力。首先,筆者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直接寫出竊讀滋味的句子,學生很快就找到“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筆者趁勢利用問題來點撥他們思考:“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主人公的竊讀伴隨著復雜的感受,你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讀出作者竊讀的酸甜苦辣?”在這個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再次思考文中語句,圍繞竊讀的各種心情分別找出了相關語句.
收入初中語文教材的文章多是名家作品,這些文章語言成熟,情感豐厚,具有非凡的教學價值。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若想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就不能只淺層次分析語言,更要引導學生深度挖掘語言背后潛藏的情感,幫助他們掌握情感表達方法。例如,《秋天的懷念》這篇散文飽含著作者對母親的追憶與懷念之情,它以平實含蓄的語言表達了真摯細膩的情感,有力詮釋了母愛的內涵。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會這份情感,筆者有意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感悟字里行間毫不張揚的母愛。首先,筆者讓學生從略讀入手,整體感知文本,歸納出文章的大概內容,初步感悟母親形象的偉大,然后利用課文音頻進行師生共讀,讓學生帶著情感找出文中描寫“我”與“母親”的詞句。有學生找出描寫母親的詞句“悄悄地、撲過來、忽然不說了、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筆者趁勢提問:“我們可以從這些語句中看出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結合這些詞句認識到,這是一位飽受病痛折磨卻時時不忘細心呵護癱瘓兒子的母親。在此基礎上,筆者再設置情境:“如果你們是文中的‘我’,母親的離開會給你們帶來怎樣的心情?”此時,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他們反復研讀品味相關詞句,仿佛親身體驗到了‘我’對母親的懷念和愧疚。最后,筆者會讓他們思考:“文中用大量的語言來表現燦爛而絢麗的菊花,你們認為這些文字有什么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很快就將情感融入其中,他們認識到菊花正是偉大母愛的寫照,寄托著作者對生命的渴望和眷戀之情。這有效幫助他們學習到了語用過程中的情感表達技巧,為他們提高語用能力奠定了基礎。
具體、明確的討論主題對學生語用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促進作用。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多給學生自由表達的時間和空間,通過設置話題來誘導他們展開有針對性的思考和討論,最終將自己的思維轉化成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
眾所周知,寫作水平是學生語用能力的直接體現。但是,學生要想達到較高的寫作水平,離不開日常學習與積累。教師作為學生語用能力養成的指導者,應當把寫作活動與語用能力培養相結合,促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發展。
教師可以把寫字好的同學的作業貼在教室的公布欄中,讓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和興趣愛好相應的開展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盡可能地讓所有的學生對語言漢字教學產生興趣,并且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從根本上解決初中語文語言文字教學存在的各種弊端,通過創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心底接受語言文字教學,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水平的目的。??????? 總之,語言文字的運用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對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以及全面發展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重視語言文字的作用,通過多元化的渠道來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以此來保證語文教學體系的完整以及教育的持續發展。參考文獻:[1]劉吉才. 找準語言文字運用的著力點[J]. 教學與管理,2014( 02) : 39 - 40.[2]黃成沐. 在品味表達中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J]. 華夏教師,2014( 08) :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