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中文
庚子菊秋,鄭州大學書法學院聘予為研究生導師,即而有六生從予學。乃告之曰:為學者,當明三事,曰識源流,知分際,察精微是已。
何謂識源流?曰:首識為學之源流。《禮記? 學記》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庇衷疲骸皩W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庇衷唬骸熬又趯W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人之從學也奚為?曰冀以修身也,冀以知道也。人不修身,即失于野;人不知道,則近乎愚。是以所謂學者,乃終生之事,非徒在校為生者一時之務。荀子云:“學不可以已?!贝酥^也。
次識書法之源流。爾為書法學院學生,以書法為務,自當明書道之源流,始能舉綱而理目,挈領而振衣。竇臮《述書賦》云:“古者造書契,代結繩。初假達情,浸乎競美。自時厥后,迭代沿革,樸散務繁,源流遂廣,漸備楷法,區別妍媸。”斯論書法源流,言簡而意賅。蓋書法之道,原生于樸,人事日繁,樸不能馭,于是繁華生焉,楷則備焉,又寓性情襟抱其中,以人文化成之,書乃有神氣骨肉血。繁而至極,人情思變,于是復歸于樸。古來書體,自殷契而鐘鼎,而小篆,而徒隸,而北碑南帖、鍾王顏趙,咸不能出此牢籠。故孫虔禮云:“淳醨一遷,質文三變,馳騖沿革,物理常然?!泵骱醮?,書道之奧可盡矣。識其源流,提挈綱領,則知關捩所以在焉。
次識文章之源流。學術三端:考據、義理,皆須于辭章焉發之,故為學者當以文章立世。曹子桓(魏文帝曹丕)云:“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眲┖停▌③?,字彥和,南朝梁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云:“文之為德也大矣?!鄙w天地玄黃,明乎至道,山川煥彩,同于文心。古今文明之演進,人類情感之抒發,仰觀吐曜,俯察含章,皆賴于文章發揚而蹈厲之,學人切不可忽之也。為文之道,當知文心,立文德,察文理,正文情。至于行文之法,一言以蔽之曰:行于所當行,止于其不得不止,如是而已。然則此豈易得耶?愿爾等細參之。
何謂知分際?分際者,歧路之謂也。列子謂:“大道以多歧亡羊?!绷加幸砸?。故為學之道,當于歧處留心。首知人己之分際。有為人之學,有為己之學??鬃釉疲骸肮胖畬W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睘榧褐畬W,志在正心修身,致知格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故為己之學,非唯求知,尤在踐行,知行期為一合,德藝欲其雙修,文質彬彬,然后君子。故曰中國傳統之學,乃君子之學也。為人之學,期習一技以求售于人,射其利而貨其財焉。謀財謀富,君子不為?;蛟唬壕硬坏撘??非也??鬃釉唬骸熬又\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绷曇患级\生,固不為恥也,然君子終須知有為己之學在焉。
次知道器之分際?!抖Y記?學記》云:“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約,大時不齊。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學矣。”器之為用,人易知也;道之為體,人常忽之。師徒之所傳承者,首明乎道。故韓文公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庇衷疲骸暗乐?,師之所存。”今之所謂大學者,終當以謀道為指歸;爾為研究生,尤當以求道為務,未便以俗器自矜。今乃倡通識教育,何謂耶?通識者,識其道也,非泥于一器之用也。茍識其道,臻于通會,則施無不可,則謂之通才、通人;唯通才方稱大器矣。
次知學思之分際。蓋學者,思之養也;思者,學之榮也。不學則不知天地之道,圣賢之訓;不思則不能弘學之用。爾等髫齡入學,及今已逾十五載,計其所歷,初則唯學;繼者學而有思,以思濟學;繼者學思并進,以學濟思。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比瞬荒芩?,徒學何益?圣賢垂訓,非以成法楷則萬世,唯在啟后人之思耳。思之所及,必無禁域,并誥謨墳典,圣賢之訓,亦未嘗不可疑??鬃釉弧爱斎什蛔層趲煛?,此之謂也。

西中文 行書 自作《六六自壽》二首
何謂察精微?《尚書?大禹謨》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蔽U?,躁也,偏也,疏也;微者,細也,隱也,幽也。以偏疏治幽隱,能不舛忽悖謬者幾希!故治學之道,唯在察之精而心之一,誠其意而執其中。程子(程頤,北宋理學家)曰:“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蓋天下之道,學問之理,不在偏執一端,偶發一義而期爍今震古,輘轢前人。而在察其精微,發其隱幽,補弊糾偏,歸于正道。梁任公論清代樸學諸端:“凡立一義,必憑證據;無證據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擯。”“孤證不為定說,其無反證者姑存之,得有續證則漸信之,遇有力之反證則棄之?!薄白钕擦_列事項之同類者,為比較的研究,而求得其公則。”“喜專治一藝,作‘窄而深’的研究?!苯钥蔀椤安炀ⅰ敝杞狻N逸厡W人,當龜鑒焉。
余志學之年,屬意孔孟,寢饋經史,兼及翰墨辭章。雖孜矻有年,然為俗務所累,坎壈放佚,忽忽周甲,碌碌無所為,回首平生,深以為恨。今忝列庠序,欲以比年之踣躓惶惑告諸后學,冀免于冥行盲索而亡羊于歧也。庚子歲末,六生將畢學返里,故制此文以贈之。六生者,曰劉翠翠丹瑾,曰劉玥瑤芝,曰喬夢晴素陽,曰孔夢婷君曼,曰米清秋白,曰李雪睿冰如。
歲次庚子龍潛之月既望之日玉衡居士蓼城西中文甫寫記。

西中文 楷 書 唐 柳·宗元 《鈷潭記》

西中文 行書 自作《庚寅送春五首》